上海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上海市
上海:城市风景
上海:东海大桥,是中国第一座长距离跨海大桥,连接洋山深水港和南汇芦潮港,全线长32.5公里,2005年底通车
上海科技馆
上海:崇明岛田园风光
上海外滩风光
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广场
上海:松江西林禅寺
上海:七宝古镇夜景
上海:普陀区真如古镇

上海市汉语拼音shànɡ hǎi shì英文:Shanghai City),简称“”,别名“”。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钱塘江入海汇合处,地理坐标东经120°51′-122°12′、北纬30°40′-31°53′。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位于中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全市南北长约12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土地面积为6340.5平方千米。 上海市辖16个区。 2021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

约6000年前,上海市西部即已成陆。春秋战国时,上海市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朝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市建城之始。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2米~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米~5米。西部有天马山、佘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8.2米。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等岩岛,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为上海境内最高点。陆海岸线长约172千米。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三岛面积为1185.49平方千米),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千米,是中国的第三大岛。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千米,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千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商业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在大中华区城市中居第一位,最重要的产业为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先秦元代,上海渐成为粮、盐产地。明代起,上海发展为重要的棉纺织基地。1843年上海开埠后,移民从各地涌入,江南的吴越传统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政治环境迅速崛起,对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与工商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有“东方巴黎”的美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上海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与制造业基地。1990年起施行的浦东开发开放政策使得上海经济快速发展,并于2005年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海是中国的铁路与航空枢纽,其港口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上海正在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

行政区划

1949年,上海共划分为20个市区和10个郊区。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区。 截至2022年12月,上海市辖16个市辖区,107个街道、106个镇、2个乡。

历史

上海境内最早的人类文明遗迹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元朝以前,上海为沿海的一个渔港和商贸集镇。宋代设有华亭县,元代始有上海县,明朝时已颇为繁荣。上海开埠后迅速成为全国经济、外贸中心,1930年代是远东最大的都会以及商业和金融中心。1949年以后,上海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制造业中心。借助1990年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保持了持续繁荣并快速发展,现致力于建设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

约7000年前,上海西部已形成陆地,东部地区则为近2000年陆续形成,早期有马家浜、嵩泽、良渚、马桥文化的踪迹。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即吴淞江)和滨海一带即有渔民聚集。唐天宝十年(751年),设立华亭县,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此为松江建城之始。

宋咸淳三年(1267年),华亭县于上海浦(松江的一条支流)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格为府,并于翌年更名松江府,辖华亭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政府析华亭县部分,设立上海县,隶属松江府,标志着上海有独立行政建制之始。至 明嘉靖三十二年,筑起上海城墙。至明代时,松江府大致相当于今日上海市全境(不包括宝山区、崇明县),经济已较为发达,时称“松江税赋甲天下”。清袭明制,上海县归属江南省松江府。

开埠至清末

1843年,根据上一年中英两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正式开埠。1845年,中英签订《上海租地章程》,由此开始租界的历史。此后,法国与美国相继在上海设立租界。其后,租界逐渐形成不受中国政府管辖,拥有独立司法、行政权力的地区。租界之后历经数次扩张,到1900年,公共租界达33503亩,法租界2135亩,范围基本为今天上海的核心区域的大部分地区。

凭借这独特的政治制度和地理位置,上海开埠后逐渐发展为远东最繁荣的经济和商贸中心,被誉为“十里洋场”和“冒险家的乐园”。由于租界的存在使得当时上海繁华地区未遭受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为上海之后的持续繁荣创造了条件。

北洋时期

1911年11月3日,上海光复。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保守势力与革命党互相争夺中央及地方权力,全国局势较为混乱,上海华界也时常处于无序状态。与此同时,租界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与和平,在经济、人口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了发展,由1914年开始至1936年成为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一个阶段。

1927年以前,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属江苏省上海县管辖。由于租界的政治特殊性,20世纪初的一些影响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亦在上海发生。1919年因巴黎和会,上海工人、学生及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总罢工、罢课、罢市,该年6月5日起,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移向上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上海也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直至1933年。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与市民抗议日资棉纱厂厂主枪杀罢工工人,公共租界巡捕向抗议人群开枪,造成五卅惨案,引发了全国性的反英运动。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事件爆发,中国国民党内部进行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濒临结束。

国民政府时期

1927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同时将原属江苏省的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并入,总面积494平方公里,上海正式脱离江苏管辖,直属行政院。因为紧邻首都南京,加之为对外贸易中心,故而大批金融机构包括四大银行均将总部设立于上海,其全国经济与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上海无论租界还是华界在此后黄金十年内均得到飞速发展,与纽约、伦敦、巴黎并称世界四大城市。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中日于上海激战三个月,上海沦陷。战后,原先繁华的闸北、南市市面受到严重破坏,华界基本沦为贫民区,这对上海今后几十年城市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半部沦为日军防区,而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因为独特的情况,则产生了长达四年多、畸形繁荣的孤岛时期。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占领租界,自1943年起,租界不复存在。1945年抗战胜利,上海由国民政府接管。

1946年爆发国共内战,上海经济陷入崩溃,物价飞涨,1948年政府颁行《经济紧急处分令》以图扭转局面,但以失败告终。1949年5月的上海战役后,解放军在5月27日控制上海全境,同时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此间,许多与民国政府及海外机构有关的人员、财产和机构随同中华民国政府撤离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设上海为直辖市,总辖区面积636平方公里。在1958年,江苏省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共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上海市辖区范围急剧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

由于1949年起中国大陆政府对外资的严格控制,以及1953年起进行的一化三改,上海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日益下降。但是上海仍长期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至改革开放前,工业总产值一直占全国三成左右。

1980年代起,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中心的地位一度受到南方新兴经济特区挑战。而1990年起推行的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再度巩固了的经济、金融及贸易中心的地位。现上海市政府致力于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其规划已于2009年3月获国务院批准。

“申”、“沪”的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建城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上海市微光遥感卫星影像图,中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影像,2021年12月20日在北京发布。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地理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土地面积

1949年末,上海的土地面积仅为636.18平方公里。2015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是中国的第三大岛。

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整体地势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海岛

2011年6月22日,《解放日报》发布由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和上海市海洋局共同完成的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上海调查结果:上海市海域共有海岛26个。26个海岛中,冲积沙岛(沙洲)20个,基岩岛6个;有居民海岛3个―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无居民海岛23个;面积最大的崇明岛1292.28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情侣礁296平方米。

水文

上海河网大多属黄浦江水系,主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川扬河、淀浦河等。黄浦江流经市区,终年不冻,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淀山湖是上海的最大湖泊。

气候

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5年,全市平均气温17.1℃,日照1493.8小时,无霜期269天,降水量1649.1毫米。全年7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4月至9月的汛期。

经济

上海,是中国大陆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上海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多年来位居中国大陆城市之首。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9195.69亿元。整个“十一五”规划期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9054.99亿元。而地方财政上,上海市2010年度达2873.58亿元,地方支出达3302.89亿元。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317.67亿元。目前上海的产业结构为倒金字塔结构。而传统的支柱产业,如纺织业、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迁往郊区、外省或已结业。

农业

上海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自古代以来,上海一直为鱼米之乡,水稻、渔业、蔬菜的产量都相对较高。早在上海开埠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农用耕地和产鱼河流减少和被湮埋,依靠传统耕种手法的农业一度受到很大影响。自1990年代起,上海农业开始向高科技和机械化发展。

传统农业

上海的传统农业主要是精耕细作,以渔业、盐业和种植业为主。早在秦汉时期上海地区就已经“海滨广斥,盐田相望”。到了元代,江浙地区的34个盐场中,松江府就独占五个,成为重要产盐地区。此外,江南地区水网纵横,气候适宜,成为渔业和水稻种植的最适合地区。唐代,上海地区的薄稻米作为贡米送往京师长安。吴越国时期,华亭县大肆兴建堰闸等水利设施,使得农业种植得到更好的保障。宋代,华亭县亩产稻谷更能达到两至三石,成为当时中国粮食的高产区。进入明代以后,除粮食生产外,上海地区因为纺织技术的改革,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等经济类作物。加上黄道婆的改革,松江棉布闻名国内,产量极高,被誉为“衣被天下”。

现代农业

1988年,在时任市长的朱镕基的主持下,为了解决城市粮农副食品的供应,开始建设“菜篮子工程”,由此上海的农业现代化开始高速发展。1990年代初,现代化农业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上海的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靠高科技、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兴建水利、农业园区和农业保险补贴等六个方面构成现代化农业网络。到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89.9万亩,夏粮种植面积110.1万亩,秋粮种植面积179.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21.7万吨,水稻单产达到553.1公斤,创历史新高。菜田面积60.3万亩,播种面积187万亩次,地产蔬菜总上市量341.9万吨。此外,在10个郊区县及光明食品集团建立了14个多项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面积达1.05万亩,建立了单项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45个,总面积1.46万亩。全市实现机械耕种的面积达583万亩,机耕率为98.21%;水稻种、收机械化程度分别为37.91%、99.43%;二麦种、收机械化程度分别为16.51%、99.22%。

工业

轻工业

是上海发展最早也是最为成熟的工业部门。丝绸与纺织行业是自明代就已经颇具规模。上海开埠后,由于倚靠的江南地区的富庶,加上轻工业投入相对较少,资金回笼快,中外资本纷纷在沪开设轻工业的工厂,并形成激烈竞争。计划经济时期,上海生产的轻工业品行销全国,上海基本成为质量和时尚产品的代名词。上海的一系列食品、日化、钟表、自行车、缝纫机、摄影器材、仪器、办公耗材等等轻工业品共有90多大类,两万多种花色品种,成为中国轻工业生产最重要的基地[10]。永久牌自行车、大白兔奶糖、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缝纫机、六神花露水等等经典产品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目前,上海在自行车制造、食品生产、日化用品中仍就保持较大规模。

重工业

自洋务运动伊始,上海便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而江南制造总局则是上海重工业的起点。国民政府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上海的工业发展水平就已在全国遥遥领先。由于上海交通便利、科学文化发达,因此众多重工业产品的科研基地和生产基地都位于上海。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央政策原因,中国东南地区快速发展,使上海的工业面临边缘化的危机,但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上海的工业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上海工业主要以冶金、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工业、汽车、航空、航天、超高速运算计算机、船舶制造等行业为主。张江高科汇集了大量的高端制造业。目前,在交通工业方面,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成为中小型乘用车生产的重要基地,申沃客车则是重要的大型车生产基地,而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则承担了轨道交通方面的生产。而在航空工业领域,目前上海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研发基地,是大型国产客机的生产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总部基地。此外江南造船厂等领衔的造船工业也是上海的一大支柱产业,年造船能力超过千万吨。而在冶金和石油化工方面,上海宝钢和上海石化也居于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宝钢集团更是在全球钢铁企业中位列第三。

商业

上海自建城以来,由于处于富庶的江南平原地区,加之自身传统自然经济手工业的发达。因而早在宋明时期,便已经是有名的商埠。元朝政府在上海设市舶司,使得上海的商业和海外贸易得到了极大发展。明代,松江府成为全国纺织手工业和棉布贸易中心。清康熙年间,由于海禁解除,加之江海关的设立,上海棉布贸易迅速扩大。至嘉庆、道光年间,每年销往英国的上海棉布就多达80万匹。

上海开埠后,海外商品源源不断的由上海进入内地。上海的进口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到1850年代中期起,上海已经超越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中心,上海的市面也变得异常繁华。到1908年,据《上海华商行名簿册》记载,租界内共有包括银行、钱庄、商店、工厂、交通等各类企业、店铺在内,总数已达10534户,如今世界知名的南京路在此时已经初具规模。

一战爆发后,民族商业也得到飞速发展,一些日后知名的环球百货公司在此时入驻南京路和上海其他地区。永安、先施、大新、新新公司被合称为南京路的四大百货公司,销售许多全球各地最新颖的百货。孤岛时期,上海商业呈现出了畸形的繁荣。

1956年以后,由于计划经济和公私合营的实行。上海商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间内,主要都是国营商店维系着上海的商业运行。居民日常购物,从粮食、副食品到电视机、自行车都依赖票证进行购买。1983年起到1993年,票证逐步退出上海的商业,市场开始实行敞开供应。从1990年代中叶起,超市、卖场、便利店等现代化商业模式开始进入上海。传统的杂货店和百货商店开始逐步消失或转变功能。

到1990年代,上海拥有三条主要商业街区和几大商业中心,分别为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徐家汇等。后经过20年的再度高速发展,至2010年末,上海的商业中心已经扩展到十个[17],分别为:南京东路商业中心、南京西路商业中心、淮海中路商业中心、四川北路商业中心、徐家汇商业中心、张杨路商业中心、豫园商城商业中心、五角场商业中心、新客站不夜城商业中心、中山公园商业中心。商业中心也从市区的市中心位置逐步扩展至市区的次中心区域,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根据上海市政府2010年出台的商业报告显示,中山公园与五角场是在原八商业中心的基础上新增的两个商业中心。

金融业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亚洲和远东的国际金融中心。当时上海汇集着号称四行两局一库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合作金库的国家资本金融机构,以及数量众多的外资、私有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当时,总部设在上海的国内银行占银行同业公会注册会员的81%。经过国民政府黄金十年的发展,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各类私有银行、钱庄与信托已经达到了105家,在华外资银行共32家。其中落户上海的有27家,而同年香港地区只有17家。与外滩平行的江西路,则因坐落大批金融机构,如金城、盐业、浙江兴业等银行,所收存款额占全国存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而被誉为“东方华尔街”。

当年,上海金融市场非常发达、金融工具品类繁多。除了证券市场以外,还拥有同业拆借、贴现等货币市场,内汇、外汇市场和标金(黄金)市场与大条银(白银)市场。在资本市场方面,上海当时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和第三大债券市场。上海当时既是全国资金调剂中心,也是远东国际交易活跃的金融中枢:1936年,上海的黄金市场全年成交数实际达到3116万条,折合美元1100余万元。这一数字超过日本的东京和大阪之和,也超过了法国的巴黎。“每日交易额之巨,虽不足与伦敦、纽约媲美,然凌驾法、印、日之上”。

1949年以后,一些上海的资本家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取代。195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因参与投机和外汇交易被上海市军管会关闭。1952年底,上海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减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最后全部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所有资本市场也被关闭,上海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后被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取代。

1987年4月1日,交通银行在上海重新恢复对外营业。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再度成立,上海金融市场开始恢复。到2009年年底,上证总市值为18.3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五、成交金额居全球第三、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居全球第六,并在近几年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大型企业来沪上市融资。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沪揭牌。目前总行设在上海的国有银行有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等。2010年2月21日,由全球著名的毕马威咨询公司参与制定,法国巴黎大区投资促进协会发表公布的“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英国伦敦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上海。上海拥有的现代化研究中心数量和写字楼数量甚至超过了英国伦敦。陆家嘴成为新的金融区,并且与浦江对岸的外滩金融街遥相辉映。

总部效应

由于便捷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的经济底蕴,上海也是一些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注册地或大中华区总部所在地,形成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和全地区的总部效应。目前全球总部设在上海或注册地为上海的知名企业有: 宝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公司、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商业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此外,西门子、甲骨文、葛兰素史克、联合利华等一大批跨国公司和花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汇丰银行等17家外资银行中国总部设在上海。

浦东开发

浦东因位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东岸而得名。20世纪90年代前,这里曾是大片的农田、渔村,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浦西。1990年国家实施开发开放浦东战略,历经20年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浦尔初步建立起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2009年,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重大改革顺利实施。至年末,浦东新区面积1210.4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2.28万人。

交通

市内公共交通

公交车

最早出现于1908年,到2011年,全上海公交线路1100多条,公交车近17000辆,公交网络已经覆盖每一个行政村,日客运量为770万人次。

轨道交通

是又一重要的市内交通交通工具,在客流量上和公交车平分秋色。包括12条地铁线路,1条磁悬浮线路,1条市域铁路(金山铁路),1条有轨电车线路,于1995年4月正式开始运营。截至2012年12月30日,上海地铁总里程达到444公里,居世界首位,地铁线路将中心城区密集覆盖,并连接了大多数区县,工作日日均客流近700万。

出租汽车

始于1908年,1930年代曾经达到一个高峰,自1980年代以来,出租汽车业重新活跃,目前全市共有运营汽车达5万辆,出租车扬招点也陆续设立。此外轮渡也曾为重要的交通方式,用以连接黄浦江两岸,以及服务于崇明岛和上海市区之间,但随着跨黄浦江和长江的隧道与桥梁陆续建成,轮渡对于客运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取而代之的是黄浦江上行驶的众多观光游船。

于1999年起出现的上海公共交通卡是市民出行的主要结算方式,发行总量已经超过3000万张。这是一种可储值的非接触式IC卡,可用于上海市公交、轨交、轮渡、出租车、停车场的付费,以及上海境内高速公路路段的收费、公用事业收费和加油站等多领域使用,并可在长江三角洲的部分城市通用。

公路

上海市区内由南北高架(南北向)、延安路高架(东西向)和内环高架(环线)组成全长55公里形状如“申”字的主干道,并仅供汽车通行。由内环线向外扩散,依次为中环线、外环线、绕城高速公路。另外还尝试以地下通道的方式来缓解路面交通的阻塞。

由于河流纵贯,上海建有诸多桥梁和隧道,横贯市区的苏州河上方就有外白渡桥等数十座桥梁,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1975年建成的松浦大桥,而下游的首座大桥迟至1991年才建成,截至2012年,黄浦江上的桥梁和隧道数量已超过20。2009年,上海长江隧桥建成,结束了崇明岛只能依靠船舶往来大陆的历史。

上海市区通过十余条省级高速公路连接市郊或邻近城市,此外还有多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国道和对外相连。

国家级高速公路:

  • G2京沪,前往北京。
  • G15沈海,沈阳至海口。
  • G40沪陕,前往西安。
  • G42沪蓉,前往成都。
  • G50沪渝,前往重庆。
  • G60沪昆,前往昆明。
  • G92杭州湾环线,前往宁波。

国道:

  • G204上海-烟台,前往山东烟台。
  • G312上海-伊宁,前往新疆伊宁。
  • G318上海-樟木,前往西藏。
  • G320上海-瑞丽,前往云南。

主要省级高速公路:

  • S1迎宾,前往浦东国际机场。
  • S2沪芦,经东海大桥至洋山港。
  • S4沪金,至市郊金山区。
  • S5沪嘉,至市郊嘉定区。
  • S19新卫,至市郊金山区。
  • S26苏沪,前往江苏苏州。
  • S32申嘉湖,前往浙江湖州。
  • S36亭枫,前往浙江省。

航空

上海是中国的三大航空枢纽之一,拥有虹桥与浦东两座国际机场,均被中国东方航空与中国国际航空作为枢纽机场使用。

1921年,虹桥机场在上海西郊兴建并于1929年开始系统运营,之后进行过多次扩建,现已成为虹桥枢纽的一部分。浦东国际机场于1999年投入使用,迅速成为中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航线覆盖世界7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2个国内城市,并有两岸直航。

此外,中国东方航空、上海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中国货运航空、上海国际货运航空、扬子江快运航空、长城航空等8家航空公司也以上海为基地。

铁路

上海拥有四个特等火车站和四个一等站,以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最为重要。上海最早的铁路是1876年建成的吴淞铁路,同时也是中国最早运营的铁路。至1909年沪宁铁路、沪杭铁路均已通车,形成了现有进出上海的铁路干线。

上海现有京沪(北京-上海)和沪昆(上海-昆明)两条铁路干线,以及金山支线、浦东铁路、南何线等市内运营的线路。 高速铁路方面,沪宁城际(上海-南京)、沪杭客专(上海-杭州)、京沪高铁(北京-上海)已相继通车,前往昆明的沪昆和前往成都的沪汉蓉线路还在建设中。

航运

上海港自开埠后迅速成为中国的最大港口,码头集中于黄浦江沿岸,后由于黄浦江水深已不符合大型集装箱船的要求,上海于2005年在东海的岛屿上建成洋山深水港,通过32公里长的跨海大桥与大陆相连及并使用专业的海港油库为来往船舶提供加油。该港的口岸、港政、航政归上海市,但所在的嵊泗县行政上属浙江省。到2008年,上海港拥有各类码头1200余个,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137个,码头线总长115公里,年吞吐量58170万吨,最大靠泊能力15万吨级。至2010年,上海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

除货运外,上海港每月定期发出客运航班2258次,每年有国际邮轮58班次。

文化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主体,根植于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并且融入了开埠以后来自西方欧美地区的各国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而海派的来源,有说法指于清末民初的海上画派有关。海上画派的前源是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后随着上海商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卖画为生,海上画派之名渐广为人知。

语言

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相同普通话为上海的官方语言,在学校教学及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而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与普通话无法互通的本地方言上海话。上海话简称沪语,一般意义上是指上海市区居民自近代以来所使用的一种现代吴语,由各地吴语融合而成。上海话也和旗袍,洋房,弄堂等一样,成为了上海风情的代表性符号。

如今上海话的使用范围面临多方面的压缩。伴随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本地户籍人口比例逐渐减小,外地员工进入一些服务行业,使得普通话越来越成为公共场合语言。由于普通话的强势地位,上海少年一代对于上海话的掌握能力开始下降,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保护上海话的行动。到目前上海话仍然在日常占有主要地位。上海话的使用和发展一直是上海社会讨论的话题。

文学

魏晋时期,华亭人陆机、陆云曾为当时一代文豪。而自1919年后,由于租界独特的政治制度,吸引了众多名人,上海很快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基地,聚集了左联、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叶圣陶、郁达夫、王造时、丁玲、张爱玲等名家也在上海从事创作,并产生了《子夜》等以上海为背景的著名作品。

1980年代以后,海派文学出现了叶永烈、叶辛、王安忆等知名作家,而以《三重门》一举成名的韩寒以其特立独行的作风引发了诸多讨论,被称为韩寒现象。

美术

明代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画派逐渐兴起,并在清代主导了江南地区的画风,出现了如顾昉之类的大家。

清末时,传统书画上,形成以吴昌硕、李叔同为代表的海上画派,内容多以花鸟鱼虫为主。同治年间,由教会开办了中国最早的美术教育机构土山湾画馆引进了西方美术。民国建立后,随着张大千、刘海粟、徐悲鸿、丰子恺等名家定居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美术的中心。摄影、木刻、雕塑、漫画、连环画等美术形式开始兴起,产生了《三毛》等著名作品。

目前,上海的美术展馆以上海美术馆为主,辅以莫干山路50号、田子坊等美术创意园区。而传统美术上,1960年代的上海中国画院则代表着上海国画艺术界。1996年后,上海双年展成为中外美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音乐

上海的早期音乐以传统的江南丝竹为主,上海开埠后,西洋音乐传入。1878年,上海管乐协会成立管乐队,即今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进入1930年代,上海流行音乐进入繁荣时期。《夜上海》、《苏州河畔》、《夜来香》、《何日君再来》、《玫瑰玫瑰我爱你》、《如果没有你》、《恭喜恭喜》、《明月千里寄相思》等,均创作并流行于这一时期。除流行音乐以外,鉴于当时局势,上海的大部分音乐人也兼创作爱国歌曲,出现了《毕业歌》、《大刀进行曲》等作品。现在用作中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是在由知名音乐家聂耳创作于上海。

1949年以后,上海的流行音乐以及电影原声音乐为红色歌曲所取代,少有新作品诞生,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至1978年,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恢复举行,即后来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随着音乐教育的恢复,上海逐渐出现了孔祥东、黄英、廖昌永等著名艺术家。为普及高雅音乐,上海电台创立星期广播音乐会,并持续至今。帕尔曼、小泽征尔、马友友、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也曾在上海音乐厅、上海大剧院和东方艺术中心进行交流演出。

流行音乐方面,上海本地的相关制作和乐团在1970年代以后开始逐渐复苏。1993年,为鼓励上海和中国的流行音乐的发展,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设立专业的流行乐榜单,即东方风云榜。而本土的流行乐也培养毛阿敏、胡彦斌等明星。一些国际流行乐坛的著名歌手和乐队如惠特尼·休斯敦、席琳·狄翁、玛丽亚·凯莉、林肯公园、比吉斯、海莉·薇思特拉、滨崎步都在上海举办过演唱会。

曲艺与传统戏剧

在十九世纪后期,文艺演出成为民众主要的休闲娱乐形式。20世纪初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逐渐出现了独角戏,多由一人以吴语方言。在1920年代末期,通过吸收话剧艺术和传统说笑艺术,在上海产生了滑稽戏,主要使用上海话和其他吴语方言。1912年开业的大世界游乐场后逐渐成为重要的演出场地。

而随着苏州的四大昆班、徽班的皮黄、京剧艺术等陆续进入上海。评弹也籍着语言与地理位置的优势,从苏州扩展到上海,并随着商业电台的普及,评弹艺术迅速发展,到1930年代,当时每天的评弹节目多达103档。1920年代以后,上海并逐渐形成了以周信芳、盖叫天为首的海派京剧风格,并吸引了梅兰芳等京剧大家常住上海。同一时期,浙江嵊县(今浙江嵊州)小歌班也在上海舞台上开始发扬越剧这一新剧种。而上海本地的传统唱腔在融合了现代戏剧形式后,形成了上海特有的沪剧。

至2012年,上海主要的传统剧团有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等,昆剧团经常赴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京剧交流活动也时常举办,同时借助于电视媒体,出现了《越女争锋》等选秀活动。上海滑稽剧团、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和上海青年滑稽剧团等也开始借助于电视进行演出,尤其《老娘舅》节目自1995年起连演12年,成为上海电视上最长寿的电视节目之一。1999年,用于杂技表演的上海马戏城落成,并长期上演《时空之旅》节目。此外,以浦东说书、松江锣鼓书等地区性曲艺形式通过今年来的发展和传承,逐渐得到重视,并于2008年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代戏剧

上海的话剧于19世纪末在教会学校中产生,当时主要以英语演出西方名剧的片段。1899年上演的《官场丑史》成为有记录的最早的一出剧目。1907年,《黑奴吁天录》在兰心大戏院公演,成为早期话剧形成的标志。新文化运动后,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多用话剧来表达观点。进入192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了《麻雀与小孩》等歌舞剧。

=1927年成立的国立音乐院和1950年代陆续成立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歌剧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现为上海现代戏剧的演出机构和专业培训机构。话剧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主体,而音乐剧和歌剧的演出则主要借助于国际演出团队。上海音乐厅和上海大剧院也分别进行了改造和兴建,之后上演了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猫》,以及普契尼的经典歌剧《波西米亚人》、《图兰朵》等。

电影 =

1895年8月,上海出现了名为西洋影戏的电影。1909年,亚细亚影戏公司成立,为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在1921年至1931年间,上海各类电影公司摄制的故事片有650余部。随着电影业的迅速发展,阮玲玉、胡蝶、周璇、赵丹、上官云珠、黎明晖、王人美等成了当时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大量私营电影则1950年代被整关闭。上海的电影业界先主要由国有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等构成,并于2003年组建成上海电影集团。1949年后诸多著名革命题材电影如《南征北战》、《红色娘子军》、《鸡毛信》等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所拍摄,而成立于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三个和尚》、《宝莲灯》等经典作品。

传媒

报业

上海现代化报业自开埠以后便开始发展,之前主要有一些邸钞、《京报》等官方公报的传统新闻传播媒介。1850年,全英语的《北华捷报》创刊,成为上海最早的报纸。1861年,汉语报纸《上海新报》创刊。1872年,近代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的《申报》创刊。至1936年,《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大公报》等五大报纸,每日销售总数即达到50万份。至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后,《申报》等由于不接受日军的新闻审查而停刊。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后,上海报业基本停运。直到1945年才恢复,至1949年5月,上海全市有各类报纸70余种,为全国报业中心。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上海全境后,为了控制舆论,《申报》和《新闻报》等很快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没收并停刊,上海报业也开始转向全面国有,到了1960年代中期以后,全市只有《解放日报》和《文汇报 (上海)》两种[参 192]。1979年起,上海大批报纸开始复刊。

目前上海主要有解放日报和文汇新民两大报业集团,《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等保留了党报性质。而较为贴近平民的报纸有《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等,以《新民晚报》的发行量为最大。

出版

1843年,上海英商墨海书馆引进中国第一台印刷机,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出版社。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1912年,中华书局在沪开业,并迅速发展崛起。上海此后逐渐成为了中国出版业的中心。到1910年代底,上海各类出版销售机构增加到120余家,占全国出版机构的80%。到1936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的出版已占全中国出版图书的71%。

1949年起,政府开始对出版进行整顿,形成以新华书店为核心的图书出版发行。进入1959年以后,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在内的大型印刷出版机构被迁移至北京,上海出版行业逐渐衰落,到1969年全年上海出版仅为16种。

进入2000年,上海各出版社开始被整合成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颇为著名,而上海文艺出版社则有著名期刊《故事会》。

广播电视

1923年1月23日在上海开播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是中国首家公共广播电台。1920年代以后,随着相关无线广播的法规制定,私营电台与国有电台迅速发展。到1945年,拥有营业许可的国营电台和民营电台达108家,广播节目除新闻时讯外,也经常播出苏州评弹和滑稽戏等曲艺节目。194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成立,同时各类私营电台被陆续整合,至1953年,仅剩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一家。1992年初,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成立,成为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有竞争关系的第二家省级广播电台。

1958年上海电视台成立并播出黑白电视,而彩色电视于1973年出现,同时建成高210米的上海电视塔。为了引进竞争机制,在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作为上海第二家省级电视台开播,其新闻减少了部分上海电视台的政治内容,其他节目也更加贴近市民。1994年2月,上海教育电视台开播,成为主要以播送教育与科技信息为主的电视台。1992年起,开始播出有线电视。

2001年,广播电视机构改革,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全部并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今上海广播电视台),几乎控制了上海市全部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参 205]。各电视台也进行明确分工,原本竞争的格局不复存在。

公共博览馆

1860年代,法国人在上海创立中国第一间博物馆以展出长江流域的动植物标本,现在全市已有博物馆百余座。位于人民广场中心地带的上海博物馆有12万件馆藏文物,为上海最大的博物馆。另外自1985年开始举办的上海车展也颇有影响力。除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大型博物馆外,上海还有鲁迅纪念馆等专业博物馆,正逐步向公众免费开放。

公共图书馆

上海古代以私人藏书为主,开埠后出现近代图书馆,其中以1847年兴建的天主教耶稣会徐家汇藏书楼最为著名。中华民国建立后,上海市立图书馆于1936年试行开放,在高校陆续出现了图书馆。上海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为主馆位于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图书馆,拥有各类图书、报刊资料5200万册,以及15万余张旧唱片和影音资料,并和世界各地150多家公共图书馆建立图书交换业务。

上海菜

上海菜,当地人称为本帮菜。最初为上海本地居民的家庭料理,后各地移民纷至沓来,上海菜开始吸收各地不同的风格,调和成今天以浓油赤酱、淡雅爽口、醇厚鲜美、咸淡适中的本帮菜。除一般烹调手法外,本帮菜擅长糟味,极富江南地区特色。目前本帮菜以绿波廊、上海老饭店等两家百年老店最为著名。八宝鸭、糟钵头、虾子大乌参、腌笃鲜等均为知名的菜肴,而油爆虾、红烧甩水则是较为知名的家常菜。此外,生煎馒头和小笼馒头则是本帮小吃的知名代表。

此外,由于上海开埠后大批移民涌入,申城可以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菜系餐馆。其中粤菜以杏花楼和新雅粤菜馆最为著名,而苏菜则以德兴馆为其代表,宁波风格料理则可以在宁波汤团店品尝到。

而西方饮食文化随同上海开埠进入申城,1853年开业的老德记西餐馆为沪上首家西餐厅。最初西餐一般以应对外国顾客为主,1910年德大西餐馆开业,成为面向各界民众的西餐馆。十月革命后,由于大批苏俄侨民涌入,俄式西餐一度成为大众西餐的典范,其中罗宋汤颇受平民喜爱。目前,上海经营各国菜肴的餐馆为数众多,风格来自世界各地。而西方糕点随同西餐传入后由于其价格较之正式西餐相对低廉,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

上海民众日常饮食的主食以米饭为主,偶尔以馄饨、面条等作为调节。传统家庭早饭以隔夜的剩余米饭加水制成泡饭,并辅以酱菜、咸蛋和腐乳等。如在小摊提供的早餐则以豆浆、油条、大饼、粢饭最为常见,因而被沪上民众称为“四大金刚”。

上海素有“美食天堂”、“购物乐园”之称,拥有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和经典时尚的购物激情。目前拥有3万多家中式、西式、休闲型、快餐连锁型餐饮企业。西餐汇聚了意大利、法国、日本、葡萄牙、印度等30多个国家的风味;中餐汇聚了苏、锡、宁、徽等近20个地方风味,著名的有老城隍庙、吴江路、云南路、黄河路、乍浦路、仙霞路等饮食文化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繁华高雅的淮海路是闻名全国的商业大街,正大广场、港汇广场规模巨大,恒隆广场、美美百货云集顶级品牌,时尚商品、大众用品等不胜枚举。

建筑

上海的古代建筑,目前基本遗留的以明代建筑为主,而且大部分为民居和私家园林。除官署、学堂、寺庙外鲜有其他类型的建筑。民居大多为江南风格,砖木立帖式平房,在上海,除老城厢以外,在各郊区的乡镇中仍能见到较多的此类建筑。上海的私家园林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为豫园,而古代居民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有闵行七宝镇、青浦朱家角镇、浦东新场镇等。

上海开埠以后,随着租界建立和欧美文化大举进入,一些西式别墅和洋房开始兴建,上海也开始出现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因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其中尤以外滩地区的金融建筑最为著名,诸如中式的中国银行原总行大楼,如折衷主义风格的江海关,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大楼等,采用美国装饰艺术运动摩天楼风格的沙逊大厦等,现大量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予以保护。因为人口大量增加,这个阶段也产生了极富上海特色石库门住宅,直至1980年代一直是上海最常见的住宅样式。

进入1990年代后,上海开始广泛进行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改造,新建了大量商务办公楼、大型商场等现代风格建筑,至2008年,楼层超过30层的已有2000多栋,其中尤以而浦东陆家嘴地区为代表,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已成为上海地标,另有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正在兴建。

教育

北宋元祐年间,华亭县便已开设县学。上海开埠后,外国传教士和教会组织开始在上海开设各类学校。1863年,李鸿章奏请开设了上海首家华人新式学堂即上海广方言馆,美国圣公会于1879年在上海创立了圣约翰书院,并自1892年起开设大学课程,而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则为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至1936年,上海已有高校34所。淞沪会战爆发后,大部分高校随国民政府迁到内陆,并于1945年返回,同时上海开始实行国民教育制度。

1949年5月,全市公立学校和国立大学均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私立学校遭整顿,同时教会学校和外资学校被收回。1952年进行的高校院系调整中沪上一些学校部分或全部前往内陆,外地一些高校的师资则部分迁来上海。

目前上海拥有10所211工程重点高校,其中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4所为985工程院校。基础教育方面,上海适龄幼儿、小学、初中学生的净入学率接近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为98%,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率为82.1%,在2011年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上海学生在参与测试的国家和城市中位列第一。

普通高校(64所)

参见 →  中国普通高校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校园风光
华东理工大学校园风光
东华大学校园风光
  1. 复旦大学    教育部主管  本科 (211工程大学)  
  2. 同济大学    教育部主管  本科 (211工程大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主管  本科 (211工程大学)  
  4. 华东理工大学    教育部主管  本科 (211工程大学)  
  5.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6.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7. 东华大学    教育部主管  本科 (211工程大学)  
  8.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市主管  本科  
  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10.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市主管  本科  
  11.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12.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13.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部主管  本科 (211工程大学)  
  14.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15. 上海外国语大学    教育部主管  本科 (211工程大学)  
  16. 上海财经大学    教育部主管  本科 (211工程大学)  
  1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18. 上海海关学院    海关总署主管  本科  
  19.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20.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市主管  本科  
  21.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市主管  本科  
  22.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市主管  本科  
  23. 上海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211工程大学)  
  24. 上海公安学院    上海市主管  本科  
  2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26.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市主管  本科  
  27.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市主管  本科  
  28. 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本科  民办
  29.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市主管  本科  
  30.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市主管  本科  
  31. 上海商学院    上海市主管  本科  
  32.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本科  民办
  33. 上海兴伟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本科  民办
  34.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本科  民办
  35.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本科  民办
  36.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本科  民办
  37.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市、中国科学院主管  本科
  38. 上海纽约大学    上海市教委主管  本科  中外合作办学
  39.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市主管  专科
  40.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41.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42.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市主管  专科  
  43.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上海市主管  专科  
  44.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上海市主管  专科  
  45.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主管  专科  
  46.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主管  专科  
  47.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主管  专科  
  48.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49.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50. 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51.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52.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53.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市主管  专科  
  54.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55.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56.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上海市主管  专科  
  57.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主管  专科  
  58.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59.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60.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61.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主管  专科  民办
  62.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上海市主管  专科  
  63.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    上海市主管  专科  
  64.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运输部主管  专科

科研

全市现有100多所科研机构,10万科研人员,及100多所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在上海产生了遗传学家谈家桢、显微外科专家陈中伟、张涤生、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陈竺等著名科学家。

体育

上海开埠后,近代体育传入上海,后通过新式学校的教学活动在华人学生中开始,促进了上海体育水平的提高。193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代表团的三分之一为上海运动员。

1949年以后,在有较高群众基础的等领域,培养了篮球运动员姚明、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游泳冠军乐靖宜、跳水运动员吴敏霞、田径运动员刘翔、中国象棋冠军胡荣华,围棋冠军常昊,以及徐根宝、范志毅、孙雯、谢晖等著名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1980年代后,上海开始尝试商业化体育运转模式,并于1993年成立了国内首家职业体育俱乐部,上海申花俱乐部。1990年代起,各类健身器材开始在社区内出现,并逐步将学校场地对公众开放,到2008年,全市开放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已有1100多处。

团体

在1903年,中国最早的相对专业的足球队在上海出现。目前上海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和棒球上有专业的职业俱乐部及代表队。中超的上海申花、上海申鑫、上海东亚;CBA的上海大鲨鱼等颇为著名。

赛事

在民国时期,上海举办过1915年、1921年、1927年的远东运动会,以及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等4届洲级综合运动会,又主办了第六届、第七届中华民国全国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一度实行的三地轮流举办政策,第五届、第八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国际性赛事方面,上海举办过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并于2008年承办了部分奥运会的赛事,并多次主办的各类世界单项体育赛事。此外从2004年起,每年的F1中国大奖赛都会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

旅游

上海在租界时期遗留了众多富有特色的欧式建筑,而1990年代起又出现了诸多现代化建筑,同时,周边郊区分布着几处具有江南风格的水乡古镇,均成为了旅游景观。上海于1986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各国游客,到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达到640万人次。

上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3处属5A级旅游景点,另有20处4A级景区,佘山、东平、共青、海湾等4处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沙逊大厦、外白渡桥等617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每年举办的文化推广活动也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包括国际电影节、国际音乐节等。每年9月的上海旅游节则是展示上海和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舞台和途径。网球上海大师赛和一级方程式赛车中国站也成为一些游客到上海旅游的目的。2010年5月至10月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参观人数是达到了7300余万人次。

5A级旅游景区

参见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2007)
  2. 上海野生动物园(2007)
  3. 上海科技馆(2010)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

名胜古迹

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至2008年末,上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3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8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91处。迄今仍保留着我国唐、宋、元、明、清以来的若干古迹和富有特色的园林。

  • 豫园,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园内共有48处景点,融汇明、清两代园林建筑艺术,素有“城市山林”美誉。经过历年积累,豫园现珍藏书画、家具、陶瓷等珍贵文物数千件。
  • 龙华寺,位于徐汇区的龙华寺,相传建于三国时期的公元24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上海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的佛教寺院,并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珍贵文物。龙华寺以古寺、古塔、龙华庙会、龙华晚钟等构成了宗教旅游的胜地。
  • 玉佛寺,于静安区的玉佛寺是上海名刹,因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来玉佛两尊并建寺而得名。寺内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经殿等宏伟建筑,其中玉佛楼供奉一座高1.9米、宽3.4米的玉雕释迦牟尼坐像。
  • 孔庙,位于嘉定区的孔庙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向有“吴中第一”之称。庙内设中国科举制度陈列馆,“育才”、“兴贤”、“仰高”三座牌坊,分别代表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对孔子的敬慕。此外,孔庙还保存有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大字碑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方塔,位于松江区,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公元949年),九级方形,高42.5米。该塔因袭唐代砖塔结构,砖身每层四面辟壶门,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方塔周围辟有古典园林,园内有宋朝望仙桥、明代兰瑞堂等古迹。
  • 朱家角,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水乡古镇。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就形成了村落集市,明代万历年间更是发展为繁华集镇。古镇内,石桥、乌篷船、小桥流水、明清古宅等,共同构成悠闲安逸、古朴恬淡的江南田园韵味。

革命遗址

  •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兴业路76-78号,由两幢具有上世纪20年代上海民居风格的石库门楼房组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馆陈列有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蜡像,其数百件展品中不乏珍贵文物与文献。
  • 中共“二大”会址,位于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幢典型的两层楼石库门建筑。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纪念馆内藏有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党纲等珍贵文物与文献数百件。
  • 孙中山故居,位于上海香山路7号,为1920至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寓所,系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购买赠送孙中山先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陈列着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指挥刀、军事地图、文房四宝等物品。
  • 毛泽东旧居,位于上海威海路583弄7号,系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石库门楼房,属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2月中旬,毛泽东在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组织部秘书等职务期间,曾在此居住。
  • 周公馆,位于上海思南路73号,是一座具有法式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1946至1947年间,作为中国共产党驻上海代表处。周恩来曾多次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会见著名爱国人士等。馆内陈列有周恩来手书等珍贵纪念物。
  • 鲁迅故居,位于山阴路132弄9号,是一幢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为鲁迅生前居住和工作的寓所。鲁迅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创作、翻译与编辑工作,创建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等组织。故居内陈列着鲁迅生前用过的写作用具等珍贵物品。

旅游景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相继建成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功能性建筑,构成了迷人的都市风景线,也成为上海的旅游新景观,向世人展示了上海的新风貌。

  • 外滩,从外白渡桥延伸至南浦大桥,全长4公里的外滩,是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外滩西侧矗立着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群,堪称“万国建筑博览”,是近代上海历史的缩影。在外滩,黄浦江两岸的迷人风采可以尽收眼底。
  •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集广播电视发射、娱乐、游览于一体。塔高468米,享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殊荣。263米高的上体观光层和350米处太空舱能360度鸟瞰全市景色。267米处是亚洲最高的旋转餐厅。底层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浓缩再现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
  • 金茂大厦,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金茂大厦是上海标志性建筑之一。大厦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高度420.5米,地上88层,地下3层,集商务、观光、酒店、娱乐、购物于一体。其第88层为观光厅,可同时容纳1000多名宾客饱览上海新貌。
  • 上海中心,目前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二摩天高楼的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区,是上海建筑高度最高、单体最大的商务楼宇。主体建筑总高度632米,地上127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办公、酒店、会展、商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环保垂直城市。“上海中心”造型别致,圆角三角形外立面层层收分,连续120度缓缓螺旋上升,形成了独特优美的流线型玻璃晶体,体现了现代中国蓬勃的生机。作为上海的新地标,“上海中心”与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其他陆家嘴标志性建筑一道,共同勾勒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 上海海洋水族馆,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上海海洋水族馆总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大洲的300余种、14000多尾海洋水生物。馆中120米长的海底观赏隧道是世界最长的海底观赏隧道之一,能让游客全方位、多角度地观赏神秘的海底世界。
  •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新天地是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总面积3万平方米。新天地以独特的石库门建筑为基础,将传统石库门里弄与现代新建筑相结合,集历史文化、旅游餐饮、商业娱乐等功能于一体。
  •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上海浦东中部地区,北至S1迎宾高速公路,东至南六公路,南至周祝公路,西至S2沪芦高速公路沿线以西约1公里,规划面积约24.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约7平方公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与虹桥商务区、世博后续开发区等区域共同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2016年6月16日开幕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位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内,是中国大陆首个、亚洲第三个、全球第六个迪士尼度假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包括:一座主题乐园——由“米奇大街”、“奇想花园”、“探险岛”、“明日世界”等六大主题园区组成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两座主题酒店“上海迪士尼乐园酒店”和“玩具总动员酒店”;一个国际购物餐饮娱乐区“迪士尼小镇”,“华特迪士尼大剧院”将位于其中,上演全球首个普通话版本的百老汇热门音乐剧《狮子王》;由静谧的花园和波光粼粼的湖泊组成的休闲区“星愿公园”。

饮食购物

上海素有“美食天堂”之称,汇聚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开设有三万多家中式、西式、休闲型、快餐连锁型餐饮企业。西餐汇聚了意大利、法国、日本、葡萄牙、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味;中餐则汇聚了苏、锡、宁、徽等近20个地方风味,并拥有著名的老城隍庙、云南路、黄河路、乍浦路、仙霞路等饮食文化区。

上海也是名闻遐迩的“购物乐园”,“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繁华高雅的淮海路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大街;正大广场、港汇广场、恒隆广场、美美百货等商业设施更是时尚商品、顶级品牌云集。

  • 老城隍庙,汇聚了具有浓郁海派文化特色的古玩商品和餐厅、茶楼。主要有华宝楼古玩市场、藏宝楼古玩工艺品市场等,还有南翔小笼、三丝眉毛酥、桂花拉糕、鸽蛋圆子、八宝饭等著名上海小吃。它以丰富的商品、独特的经营、周到的服务,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 云南路美食街,位于延安路和西藏路交界处,汇聚了上海本帮、川菜、鲁菜、淮扬菜等各类餐厅,最有名的当属北京烤鸭、盐水鸭、排骨年糕、白斩鸡、火锅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食客。
  • 南京路商业街,南京路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称。19世纪初兴起,逐渐发展成“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近年来,许多老字号、老饭店“返老还童”,新兴购物中心拔地而起,第一百货商店、新世界、东方商厦、永安公司、置地广场等大型商场成为中外游客的购物天堂。
  • 淮海路商业街,上海的淮海路商业街繁华高雅,体现了都市休闲购物文化的时代水准。商业街上,各商家装潢典雅、风格各异,商品广纳精品、琳琅满目,开设有大上海时代广场、香港广场、中环广场、太平洋百货、巴黎春天、百盛购物等大型商厦。
  • 徐家汇,是上海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中心广场占地1.2平方公里,集购物、休闲于一体,汇聚了港汇广场、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汇金百货、美罗城、汇联商厦等一批知名商场。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