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元普渡祭祀

中元节汉族传统节日,日期为农历七月十五,本来为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后来道教视中元节为地官赦罪日而成为道教节日,又称地官诞,是指三官大帝地官大帝(全名: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诞辰。道教在此日素馔普渡,祈请为亡灵赦罪。

中元节和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节,崇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和水官,自然信仰源自于中国上古时代,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觐礼篇》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起源

中元节在汉代已有,在夏末秋初祭祀田地、感谢大地的节日——中元节。《礼记》“月令”篇上说:“是女也(七月),农乃登榖,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在收获的季节,天子象征性的以新榖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由于祖先崇拜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一环,所以“荐新”的习俗得以存活数千年,甚至在它已从国家祭典中消失以后,民间都还保持着荐新的习俗,并且集中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

道教创立后,加入了道教相关内容,这天在道教又是中元地官宝诞,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有祭祖的习俗,并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并由个人的祖先扩大至一切亡魂。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在佛欢喜日供养众僧,以功德回向父母,称为盂兰盆法会,后来这天就有了盂兰盆节的名称。道教出现后,加入了道教相关内容,七月十五这一天,中元地官赦罪清虚大帝持人鬼录簿,检阅善恶,若被选中,则永世难以超脱。因此,这一天,饿鬼囚徒、十方大圣都会齐集起来,道士则会供奉花果、设坛颂经,作法事,期望地官赦罪,有普度之意。因此,不论佛教或道教,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都有活动普度众生。

相关传说

中元地官赦罪清虚大帝是道教大神,最流行的说法即帝舜,是黄帝的八代孙,母死后父再娶,继母生了儿子,舜常遭继母及象所害,唯舜仍事奉父母、相待幼弟恭敬友爱如一。舜后来在历山耕作,在雷泽网鱼,在河滨制陶,人民相携来聚追随他,两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岁时以孝举闻名天下,三十岁时尧帝以二女赐为妻并禅让帝位,而后成为大神。因舜事亲至孝,所以中元节又叫“孝子节”,民间在这天都会杀鸡宰猪,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与阴间鬼魂。同时民众聚集庙宇中,丰盛祭品普施阴公,孝祭祖先,继而普度游魂野鬼,称“中元普度”。

道教中元法会

普度原意是超度四方孤魂野鬼,以宫观寺庙为中心来举行法会,日夜诵经,普度亡魂,饿鬼囚徒亦可得到解脱。因此,道教的中元节原本是祭祀地官并超度亡灵饿鬼的节日。但在魏晋之后,佛教信仰引进中国,其盂兰盆节普度众僧的习俗,结合道教中元节普度饿鬼的祭典,形成集佛、道思想于一体的中元法会

中国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类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专责救度亡魂的大神,道教超度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者,名目繁多。如:《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灯仪》等等。南方则流行诸多道教忏法,各地不同,如:《三元灭罪水忏》意义在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生日,请得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三元赐福宝忏》是为先人求取冥福广东一带则有《吕祖无极宝忏》,是全真道仪式,借由度人无数的孚佑帝君吕纯阳祖师威力,广度死者入道,安生定冥。

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为例:由一道长扮演太乙救苦天尊,端坐高台正中。诸道士扮演众仙弟子,立于两侧。天尊(道长饰)用团扇三下,以宝剑(或铁拐杖、玉如意等法器)敲三下,义为天尊灭地狱之火,以法器破地狱之门,引鬼魂出离地狱,后开始为众仙、地狱鬼众与悠游人世之亡灵讲经说法,天尊说法毕,则遣众仙跳下虚空(饰演的道士们各持法器,跳下高台满场跳跃),意是拯救四方鬼魂与信徒之祖先。此时天尊作法,并用枝或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洒下(也有改为丢掷,供信徒拾取),代表着施食饿鬼众并超度其出离地狱。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