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与盂兰盆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香港盂兰节举行的盂兰胜会

中元节盂兰盆节,是东亚文化上在七月十五的传统节日,本来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后来道教中元节为地官赦罪日,佛教传入后又以此日为盂兰盆节,加上东亚巫觋宗教及民间信仰习合,不少地区在同一日都有各式活动。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日本明治维新后,一些地区改为格里历7月15日,另一些则改为格里历8月15日,较接近农历原来的日子。

起源

中元节的出现不会迟于汉代,最初是农民在夏末秋初祭祀田神、感谢大地的节日,《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记载,当时农家以猪蹄、酒来祭田神,祈求五谷丰收(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事传楚,夜引兵而去。),后来祭品不限于猪蹄与酒,祭祀场地也不限于农田之内。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祭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佛教徒在佛欢喜日供养众僧,以功德回向父母,称为盂兰盆法会,后来这天就有了盂兰盆节的名称。道教出现后,加入了道教相关内容,这天在道教又是中元地官宝诞,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除原有的祭祖习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并由个人的祖先扩大至一切亡魂。道教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与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脱的仪式目的相似,且同样符合东亚传统的孝道,于是佛、道的习俗结合起来。

由于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时也是祭祀一切亡灵的日子,佛教法会中的施众僧又被演变为施饿鬼仪式,后来民间就相传那一天地府大门打开,阴间鬼魂会被释放出来,由冥间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四处徘徊找食物。基于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惠及众鬼的思想,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祂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民间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同时结合佛教、道教思想和仪式,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中元法会中元建醮等。

佛教典故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उल्लम्बन,“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道教说法

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三官大帝的诞辰。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是天官生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是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水官生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地官诞是农民庆贺丰收、酬谢土地的日子之一,也是为亡魂赦罪的日子。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祭祀

农民于中元节祭田神、土地的习俗一直流传,加上宋朝三教合流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佛教盂兰盆会施饿鬼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动,加上各地巫觋宗教中国巫觋宗教、日本神道教朝鲜巫教琉球神道结合,构成汉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

闽南台湾等地民间,相传整个农历七月是“鬼月”,是地府大门开放的月份,无主孤魂由冥间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率领,从阴间到阳间接受供养。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渡”布施的祭祀仪式,希望好兄弟得到安抚,保佑家宅平安,俗称为“鬼节”。

“普度”活动有“公普”和“私普”之分,公普又称“联普”,在一些地方称为盂兰盆会,是以地方社区、乡里祠庙为中心的大型祭祀活动,私普是个人和公司行号自行进行祭祀的活动,活动可长达一个月,盂兰盆会或中元普渡就是为亡魂减轻罪业,增加冥福,希望他们早日安息的祭祀活动。特殊的日子在七月初一(开鬼门)、七月十五(地官大帝诞、普度)、七月廿九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诞、关鬼门),其他七月的神诞是独立的,并不结合在普度的祭祀活动。

法会

佛家盂兰盆法会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部派佛教时期,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大盆净土经》:印度频婆娑罗王、给孤独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

道教中元法会

道教方面,中国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类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专责救度亡魂的大神,道教超度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者,名目繁多。如 :《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灯仪》等等。南方则流行诸多道教忏法,各地不同,如:《三元灭罪水忏》意义在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生日,请得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三元赐福宝忏》是为先人求取冥福广东一带则有《吕祖无极宝忏》,是全真道仪式,借由度人无数的孚佑帝君吕纯阳祖师威力,广度死者入道,安生定冥。

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为例:由一道长扮演太乙救苦天尊,端坐高台正中。诸道士扮演众仙弟子,立于两侧。天尊(道长饰)用团扇三下,以宝剑(或铁拐杖、玉如意等法器)敲三下,义为天尊灭地狱之火,以法器破地狱之门,引鬼魂出离地狱,后开始为众仙、地狱鬼众与悠游人世之亡灵讲经说法,天尊说法毕,则遣众仙跳下虚空(饰演的道士们各持法器,跳下高台满场跳跃),意是拯救四方鬼魂与信徒之祖先。此时天尊作法,并用枝或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洒下(也有改为丢掷,供信徒拾取),代表着施食饿鬼众并超度其出离地狱。

民间盂兰盆会

现时民间的盂兰盆会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觋宗教、民间信仰而成,除了原来的普渡意义外,还增添了娱乐成份,变成庙会形式的祭典,有歌舞、戏剧等娱乐活动。例如华人的盂兰盆会常有神功戏演出,近年也有当代流行表演的“歌台”、电子花车。日本、琉球则有盆踊,朝鲜半岛有农乐假面舞等。除了祭祀、娱乐外,一些盂兰盆会还有团结地区、族群的社会功能。

祭祖与超度法事

日本家庭的盂兰盆节祭品

盂兰盆节与三节是中华传统节日祭祖的四大节庆。民间信仰中,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中国大多数地方是七月十五祭祖,少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祭祖,十五日祭其他的幽灵。但闽南人的祭祀活动一般在旧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之前进行,并不限于特定的一天。

某些地区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祖先灵魂回家,称为迎祖灵。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称为送祖灵华人朝鲜族越南人琉球人会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道教超度法事。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和日本本土,盂兰盆节是比清明节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田神

农民在这天会祭祀田神,称为斋田头,除了是汉代以来的习俗,也常与秋分前后的秋社合并。农民用粉团、鸡、黍、瓜、菜等在田间十字路口拜祭田神,祝愿丰收。(清·顾禄《清嘉录·七月·斋田头》:“中元,农家祀田神,各具粉团、鸡黍、瓜蔬之属,于田间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谓之斋田头。

各地习俗

华人地区的习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又称“好兄弟”),广东、港澳称为“烧街衣”。近代至今部份人常把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视为阴森恐怖的鬼节,有不少禁忌,例如不要贴墙走、不要在七月搬家或结婚、晾衣服不能留到半夜,但部份禁忌如晚上不要外出等并没有传统文化基础,因为传统上地官诞不少祭祀和庆祝活动都是晚上进行,与传统习俗有矛盾。

在某些农村地区保留较多祭祀土地神或田神、祈求丰收的习俗。

台湾

台湾,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无论政府机关、公司行号、社区住宅、神坛庙宇,都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好兄弟(台湾闽南人对游荡鬼魂的尊称),并祈求全年的平安顺利。

香港

香港人通常称这节日为盂兰节,人们会在七月十四在家中祭祖,并且会烧街衣。各区于七月皆有举办盂兰胜会或中元建醮,离岛坪洲便是其中一个地方举办中元建醮坪洲中元建醮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举行,一连四日,最热闹的一天为七月十五日,当日的仪式包括走午朝走龙船放水陆灯摆天席争夺祭品及化大士王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地区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作为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歌台表演常因过于喧哗遭到部分周围居民的投诉而遭到警方警告。此外,歌台上常出现的一些桥段如爱说黄色笑话主持人、穿着暴露的女表演者,等都让星马两地许多人对七月歌台产生误解。但这几年马来西亚庆赞中元理事会已经禁止表演歌手穿着暴露的服装以及控制歌台音量以免产生误会与摩擦。

日本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俗称“御盆”(お盆),为盂兰盆会的简称。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

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华人的清明节

朝鲜

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特色。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著重于祭祖及普渡,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

越南

越南盂兰盆节除了祭祖、普渡之外,还有感谢母亲、对母亲表达孝心的意义,这是人们仿效目连救母故事中目犍连对母亲尽孝的精神,因此这天也是越南传统的母亲节。这天人们会一家团聚,一起表达对母亲的敬爱。日间一起拜祭祖先、迎接祖先亡魂回家团聚,体现越南传统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精神。晚上则祭祀孤魂野鬼,并且会放水灯。这天人们会茹素,各佛寺也会举行普渡仪式祭祀孤魂野鬼,佛教徒会到寺院听僧人讲法,父母健在者会在胸前别上红花,父母已去世者则别上白花。

琉球

琉球的中元节有迎弥勒(弥勒迎け)的祭礼,琉球人弥勒信仰融入到了琉球神道的龙宫信仰(ニライカナイ)之中,在迎弥勒的祭礼中祈祷丰收。在传统弥勒节迎弥勒祭礼上,人们戴着布袋和尚的面具,唱着民谣《赤田首里殿内》,期待弥勒的“世果报”(太平盛世)的到来。弥勒节一般在农历七月十六举行,现在改为最接近农历七月十六日的那个星期天举行。

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会跳一种称为哎萨的舞蹈,现时这种舞蹈已传播至整个冲绳本岛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