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简称第二炮兵二炮二炮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导弹部队,是中央军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战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武器主要为核弹头或常规弹头的战略导弹,包括短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远程巡航导弹。二炮部队使用的导弹还分为路基发射和水下潜艇发射。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一面鲜艳的八一军旗亲手授予中央军委委员、火箭军司令员魏凤和,火箭军政治委员王家胜。二炮正式更名为火箭军.

  中国第二炮兵部队从20世纪50年代筹划组建,通过不断的经营建设,至90年代已初步具备核反击能力。进入90年代后随着常规战术导弹的服役,二炮部队步入了核常兼备的发展阶段,二炮不仅由此具备了战略核打击能力,也具有了战术打击能力。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二炮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的武器系列,具备对敌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目前,第二炮兵已建成了一批不同型号和不同发射方式的作战阵地,初步形成了多种型号导弹武器装备系统,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能力进一步提高,在保卫社会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9年1月2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二〇〇八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经过40多年发展,第二炮兵已建设成为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

  第二炮兵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第二炮兵遵守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贯彻自卫防御核战略,严格执行中央军委命令,以保证国家免受外来核攻击为基本使命。

  第二炮兵严格执行核安全控制制度、涉核人员资质认证制度,采取可靠技术手段,强化核武器储存、运输和训练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完善核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和手段,采取特殊安全措施杜绝非授权发射和事故发射,确保核武器的绝对安全。

兵种简介

二炮部队东风-11战术导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其下的基本组织层次为基地、旅、营。

  第二炮兵主要由发射部队和保障部队组成,按导弹类型编为旅和团。它是中国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基础,能够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下,独立地或协同其他军兵种对敌人实施自卫核反击和纵深常规打击,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履行特殊使命。

第二炮兵主要任务

  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原则与声明

  中国发展核武器,组建战略核部队,是为了防御,是为了打破核垄断,反对核讹诈,遏制核战争。核反击是被迫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核武器和核战争,维护中国的独立和安全。

  中国政府一再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遭到核袭击,将毫不犹豫地实施核反击,进行有限而有效的核报复。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表态:

  毛泽东: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邓小平:二炮在政治上要非常可靠。我们的核武器只是体现你有我也有,你要毁灭我们,你也要受点报复。

  江泽民:要加强战略导弹部队建设,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胡锦涛:二炮部队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直接使用的战略部队,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在履行军队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创建背景及过程

二炮机动型东风导弹
  创建第二炮兵,是新中国为应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核讹诈、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被迫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数次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包括用原子弹攻击中国境内的战略目标和在朝鲜境内的中国军队,给中华民族,给新中国带来了重重的忧患和压力。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正式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随后中央军委即着手创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当时将其称为“炮兵特种部队”,属军委炮兵建制。

  第二炮兵和普通的炮兵部队不同,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关在北京宣告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第二炮兵自1957年12月成立地地导弹训练大队,1960年3月成立导弹第1营以来,经过坚艰苦磨砺,目前已发展成为由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部队,以及工程、情报、侦察、测地、计算、气象、通信、防化、伪装等作战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部队组成的强大核反击力量。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创建工作,始于培训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指挥人才和技术骨干。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成立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具体领导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7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创建战略导弹部队,军委炮兵领导机关和国防部五院,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在北京长辛店成立了培训导弹部队各级指挥员、参谋和技术骨干的导弹教导大队。经过紧张的筹备,于1958年1月正式开学,来自全军部队及科研单位的600多名干部、战士在这里开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艰苦的创业。教导大队当时所使用的教学和训练装备,是从苏联购买的P-2地地近程导弹,教官也由苏军派遣的官兵担任。

  1958年4月,第一期训练班结束后,苏军任教人员全部回国。此后,导弹教导大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又相继举办了两期训练班,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培养了一批使用导弹技术的指挥员和技术人员。1958年10月,军委炮兵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邱创成向中央军委提出筹建导弹部队学校的建议。中央军委采纳了这一建议,确定将武威步兵学校和西安炮兵学校改建为导弹部队学校。1959年4月、9月,两所导弹部队学校先后成立,分别命名为武威炮兵学校和西安炮兵特种技术学校(后改称“西安炮兵高级专科学校”)。导弹部队学校的建立,使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有了稳定的培训基地。

  在积极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中央军委开始部署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创建工作。1959年6月,地地导弹训练大队圆满完成训练任务,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地地导弹训练大队,组建成2个地地导弹发射营。1959年11月,将导弹教导大队第一教导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导弹营,移驻武威炮兵学校,结合教学工作进行部队建设。

  1960年3月,在西安炮兵高级专科学校组建了第二个导弹营。这种在学校组建导弹营的做法,一方面用以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装备和教学力量,加快部队的建设。1960年10月,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出国产第一枚近程地地战略导弹,命名为东风-1号。1960年11月5日,导弹第1营在甘肃双子城基地首次成功发射了一枚东风-1号导弹,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形成战斗力。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决定建设战略导弹发射阵地,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带领一班人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深入北国原始山林实地考察。

  1961年1月,总参谋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批准在沈阳、北京和济南军区组建第三、第四、第五个地地导弹营。在操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部队开始投入实弹发射训练。

  1963年10月和11月,八〇二和八〇一营各成功地发射了1枚国产东风2号近程地地导弹。

  1964年1月,根据战略导弹部队发展的总体规划,上述五个导弹营扩编为五个导弹团。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阵地是用于贮存武器装备和实施反击作战的重要依托。1960年6月,中央军委对修建导弹阵地作了部署,确定了一整套方针原则。1963年初,中央军委第198次会议正式决定建设战略导弹阵地。作战基地机构的建立,采取先组建基地工程指挥部,而后转变为基地领导机构的办法。按此办法,经中央军委批准,第一个作战基地于1964年11月正式成立。随后又成立了第二、第三个基地。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东风-2号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在甘肃酒泉基地发射成功。1964年9月2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自此,中国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相继展开。中国的地地战略导弹由单一型号向多种型号发展,不仅为加速发展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而且客观上也要求尽快建立统一管理这支部队的领导机构。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创建初期,隶属于军委炮兵。随着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此种领导体制已不适应需要。1965年6月和1966年3月,副总参谋长张爱萍、炮兵司令员吴克华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建立地地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构的建议,1966年6月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以原中国人民公安部队领导机构为基础,与军委炮兵领导机构中管理战略导弹部队的机构合并,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领导机构的决定。周恩来主持筹建工作,并亲自将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命名为第二炮兵。7月1日,第二炮兵领导机构在北京正式成立,从此第二炮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个独立的军种。1967年7月4日,中央军委任命向守志为第二炮兵司令员(未到职),李天焕为政治委员。就在这一年,各发射部队带着自己的装备告别了城市,驻进了深山密林、戈壁荒原。

  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原属炮兵领导的导弹基地和导弹团及担负阵地工程修建任务的工程建筑团、炮兵第一研究所、直属军械仓库,均于1967年11月归建到了第二炮兵建制领导。

第二炮兵司令员、政委

历任司令员

  向守志(1967年7月,未到职)

  杨俊生(1968年9月-1969年5月)

  张翼翔(1969年5月-1975年4月)

  向守志(1975年4月-1977年9月)

  李水清(1977年9月-1982年11月)

  贺进恒(1982年11月-1985年7月)

  李旭阁(1985年7月-1992年11月)

  杨国梁(1992年11月-2003年1月)

  靖志远(2003年1月-2012年10月)

  魏凤和(2012年10月-)

历任政治委员

  李天焕(1967年7月-1968年3月)

  吴烈 (1968年3月-1970年3月)

  陈发洪(1970年3月-1975年4月)

  陈鹤桥(1975年5月-1982年11月)

  刘立封(1982年11月-1990年4月)

  刘安元(1990年4月-1992年11月)

  隋永举(1992年11月-1997年11月)

  隋明太(1997年11月-2003年12月)

  彭小枫(2003年12月-2009年12月)

  张海阳(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