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国共产党英文名: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简写CPC),简称中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领导了工人运动和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确定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中国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开展了全民抗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拒绝中共和中国人民关于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共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终于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见《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1年6月出版)

  >>> 中国共产党简史 目录

中国共产党党旗.jpg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大  二大  三大  四大  五大  六大  七大  八大  九大  十大  十一大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十八大  十九大

沿革

中国共产党党徽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1920年前后,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在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和法国日本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50多名成员选派12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大会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主张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领导了工人运动和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2年7月,中共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1923年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实现民主革命中党的统一战线方针,促成中共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胜利地进行了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背离孙中山的政策,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当时中共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遭到失败,党员人数由6万多人减到1万多人。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等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领导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此后,中共相继领导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创建工农红军和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4年,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造成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的领导使南方革命根据地和整个革命力量都受到极大损失,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的基本力量在极其危难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在以后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确定和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中国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开展了全民抗战。抗战期间,中共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政策,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深入开展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坚力量。从1942年开始,全党开展整风运动,总结历史经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1945年 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至此,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党员人数发展到121万。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拒绝中共和中国人民关于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共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终于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至1956年,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没收官僚资本,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在完成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国民经济。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1956年 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目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地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到“八大”时,党员人数为1073万。

  “八大”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 3倍。中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部分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经济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及其工作经验大部分在这一时期培养和积累起来。这是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但是从1957年起,中共在领导方针上出现严重失误,背离“八大”正确路线,在国内阶级斗争状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以后,仍然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认定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犯了反右派严重扩大化和反右倾的“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犯了推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从1959~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中共中央曾多次努力纠正“左”倾错误,1962~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但“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1966年5月,毛泽东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发动“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这一错误进行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1年 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败露。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历史性灾难,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78年12月,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申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要求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次全会还确立了邓小平在中共党内实际上的主要领导地位。此后,中共从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拨乱反正工作,制订和执行了一系列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1981年 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总结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982年9月中共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1987年10月,中共召开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系统地阐明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还确立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步战略目标,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十三大”召开时,党员人数为4600万。自1978~1990年改革开放十多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91年 1月中共中央十三届七中全会宣布,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会议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

  中共在国际事务中的基本立场是: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持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以及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组织和人士的团结,共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的关系。 

组织机构

中央机构

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由下列机构组成:

  • 全国代表大会
  • 中央委员会组织系统(领导机构)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成员简称“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成员简称“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或“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员简称“中央政治局常委”)
  • 中共中央书记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办事机构,成员简称“中央书记处书记”)
  • 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其职权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军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纪委”)

地方组织结构

  • 各地方代表大会
  • 各地方委员会

领导体制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第10条)。目前的“党代会”一般每五年举行一次,为期数天。

  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21条)。中央委员会全体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二至三天,常根据全国代表大会排序简称“几几届几中全会”。

  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22条)。中央政治局会议不定期举行,但是由于其二十多个成员中有多名直辖市市委书记等不在北京的人员,非预定例会的情况下,往往即使有重大事宜也不会、不及召集政治局全体会议。

  中央政治局未举行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代行其职权,实际决定日常党和政府的大小事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核心和实际最高权力机制。三个闭会,使中国共产党的权力集中到顶端,集中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理论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有权驳回中央委员会或中央政治局的不正确决定,实际历史上在非动乱时期从未发生过这一情况。

  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13条)。人事任免权直接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由上而下的控制力,上级和中央可以随时撤换下级领导人。

历任领导人

  •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举产生)
  •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选举产生)
  •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推选)
  • 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7年4月至5月,中共五大推选)
  • 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1928年6月至7月,中共六大选举产生)(注:1931年,向忠发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后,由王明代理)
  • 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秦邦宪)(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洛甫)(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产生)
  •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2年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7年9月,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会议

  西湖会议: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别会议。1922年8月29日-30日在杭州西湖举行。中共中央执行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及翻译张太雷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讨论了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经激烈的争论,最后尊重共产国际的提议,通过相应的决议。原则确定,只要国民党能够按照民主原则进行改组,共产党员可以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1926):1926年2月21日-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是解决“五卅”运动以后革命的总的战略方针问题。指出现时政局是中国革命发展中非常紧急的时期,是反动势力联合向民众势力进攻时期,党在现时政治上主要的职责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战争。北伐的政纲,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作主干,必须加紧进行北伐战争必将经过的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以便接应北伐军,积极支持和参加北伐战争。会议强调只有发展农民运动和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引导国民革命达到最后胜利。会议通过《关于现时政局与共产党的主要职任议决案》、《北方区政治军事工作问题》等决议。

  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927):1927年7月12日至26日,根据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的训令,在鲍罗廷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会议。中央决定让陈独秀去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未让他参加会议,陈独秀拒不服从这一决定,向党中央提出了辞职要求,从此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成立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成员有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实际上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全党的统治。会上,党中央发表了《对政局宣言》。

  八七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由于白色恐怖,形势紧迫,会议仅开了一天。会议共有3项议程:(1)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2)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3)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1927):1927年11月9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政治局委员任弼时罗亦农向忠发顾顺章;政治局侯补委员周恩来张太雷李立三邓中夏张国焘;重要省委或中央分局的代表蔡和森彭述之任旭等。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议决案》、《政治纪律决议案》、《关于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决议》、《关于土地问题党纲草案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土地问题党纲草案》。《职工运动决议案》因来不及讨论,由职工运动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交临时政治局审定公布。会议增选周恩来、罗亦农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会议决定派陈独秀、苏兆征、李立三为代表赴共产国际。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古田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它所确定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为后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奠定了基础。会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等11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接着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会后,张闻天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这个决议,在中共中央离开遵义到达云南扎西(今威信)县境后召开的会议上正式通过。遵义会议还制定了红军尔后的任务和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取消“三人团”,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秦邦宪(博古)、彭德怀邓发凯丰(何克全)、李维汉吴亮平张浩(林育英)、杨尚昆郭洪涛等10多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也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还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

  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处的红军指挥部驻地冯家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有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任弼时关向应凯丰彭德怀张国焘,部分红军领导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刘伯承贺龙张浩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张文彬肖劲光周建屏林伯渠徐向前傅钟等22人参加了会议。张闻天主持会议,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张浩、贺龙、刘伯承、徐向前、林彪11人组成。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周恩来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天主堂召开。参加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7人,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地区负责人38人。这是1928年党的六大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全会。毛泽东、王稼祥、王明、周恩来、朱德、康生、彭德怀、博古、刘少奇、陈云、项英、张闻天被选举为全会主席团成员。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解决党内一度出现的右倾错误,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张闻天、周恩来等同志也分别向会议报告了各方面和各地区的工作情况。由王稼祥致闭幕词。全会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正确路线。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遵义会议,一次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41年):1941年9月10日在延安举行。会议检讨了党的历史上、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路线问题,确认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前党中央领导所犯的“左”倾错误是“路线错误”,并决定在全党发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思想革命运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为1942年全党整风运动的开展作了重要准备。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座谈会于5月2日、16日和23日共举行过三次全体大会,讨论得十分热烈,在充满民主的气氛中,先后有几十位作家发言。毛泽东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会后,毛泽东将两次讲话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这篇著名的《讲话》,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服务的方向,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文艺的革命方向问题,不仅对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对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文艺界整风运动,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的发展。

  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1942年10月19日-1943年1月14日在延安举行。会议用整风精神总结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检查陕甘宁边区的工作,批判了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下陕北党内少数同志所犯的错误,特别是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加强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会议对边区政府工作,特别是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2月,毛泽东在会上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科学地总结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经验,针对日军进攻和国民党包围封锁造成的解放区财政经济的困难,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和“精兵简政”的政策,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会议制订了把群众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的正确方针。会后,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实行“屯田政策”,艰苦创业,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三月政治局会议:1943年3月16日至20日,在延安整风正在进行期间,为了适应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出现重大转机和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出现恢复发展形势的需要,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著名的“三月政治局会议”,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的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一次较大调整和精减。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康生、凯丰、博古、邓发、张闻天、杨尚昆、彭真、高岗、叶剑英等13人。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减的决定》,对党中央领导机关的设置和工作职责作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的规定: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的职责。二是根据中央精简政策和过去的经验,对中央机构进行重新调整,以达到更能增强领导效能的目的。“三月政治局会议”在继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后,从组织上彻底完成了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纠正,进一步确定和强调了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地位,调整和精简了中央机关,有效地加强了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制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召开党的七大,从思想上和组织上统一全党奠定了基础,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工委的主要负责人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彭真和各解放区的主要领导人李雪峰王从吾张稼夫薄一波等,以及华北地区大多数地委和晋察冀野战军各旅的代表,共107人。会议由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主持,历时近两个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正式颁布实行。

  中央小河会议:1947年7月21至2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又称小河会议。会议在院子里临时搭的凉棚下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中央部门和西北地区领导人陆定一、杨尚昆、彭德怀、贺龙、习仲勋、贾拓夫、张宗逊、马明方、王震张经武,还有从晋南前线赶来的陈赓。周恩来在会上总结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一年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的消长趋势。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小河会议是解放战争处于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于实现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即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超过敌军,就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改变敌我攻防形势,将中国革命推向新高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央十二月会议: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彭德怀贺龙林伯渠张宗逊习仲勋马明方张德生甘泗淇王维舟李井泉赵林王明谢觉哉李维汉李涛,共19人。会议主要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毛泽东的这个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整个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纲领性的文件。会议所制定的政治、经济纲领,比《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纲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1948):1948年9月8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真、董必武等七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邓颖超廖承志聂荣臻滕代远陈毅饶漱石曾山邓小平徐向前薄一波叶剑英刘澜涛张鼎丞贺龙等14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作了报告。会议围绕“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为中心,检查了过去时期的工作,规定了今后时期的工作任务。会议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提出从1946年7月算起,用大约五年左右的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此,要求各战略区在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准备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会议通过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会议还讨论了为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干部的准备工作问题。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1953年):1953年12月24日举行。会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的问题,向高岗提出了严厉警告,并提出了增强党的团结的建议。政治局根据这个建议起草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草案),提交即将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讨论。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4年):1954年4月27日召开。会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邓小平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1956年1月14日-20日在北京举行。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着重讲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首次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知识分子的观点。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廖鲁言作了关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说明。会议的最后一天,毛泽东讲了话,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根据会议的建议,成立了以陈毅为主任的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编制了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七年全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及若干方面的具体计划。

  北戴河会议(1958):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讨论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当前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等问题。会议提出“以钢为纲,全国跃进”的方针,号召1958年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8月29日,会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而奋斗》、《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关于一九五九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定》、《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运动的指示》、《关于肥料问题的指示》、《关于继续展开除四害运动的决定》等四十项决议。会后,在全国很快形成了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庐山会议:包括两次重要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国家机关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提出19个问题要求大家进行讨论。会议从7月3日至10日,按六个大区进行小组讨论。7月10日,毛泽东在组长会议上讲话,毛泽东讲话以后,会议继续分组讨论《庐山会议议定记录》,并准备在7月15日结束。7月14日,彭德怀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不便在小组会上谈的想法,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随后,会议转入对这封信的讨论。在小组会上,黄克诚周小舟张闻天等发言认为信的总的精神是好的,表示同意彭德怀信中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认为彭德怀的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从此,会议转为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问题进行揭发批判。1959年8月2日至16日,在庐山召开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75人,候补中央委员74人。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14人列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议题:一是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进行批判;二是讨论调整1959年经济计划指标。毛泽东在会议期间作了多次讲话。全会通过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关于撤销黄克诚同志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决定》、《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公报》。全会决定撤销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和周小舟4人分别担任的国防部长、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和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保留他们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以观后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已先后为这些同志平反)

  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11日-2月7日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持了这次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以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和部队负责干部近七千多人参加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书面报告和讲话,对建国以来十二年的工作特别是对“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1月30日毛泽东在会上就党的民主集中制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并作了自我批评,对几年来工作中发生的缺点、错误承担了责任。1月31日至2月6日,各大组对省委、中央局、国家机关及有关负责同志提出批评意见。2月6日下午全体会议上,邓小平讲了党的工作问题,代表中央书记处,对几年来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作了自我批评,承担了责任;周恩来讲了国内经济问题,从国务院工作的角度作了自我批评,对几年来的问题承担了责任。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清理实际工作中的“左”的错误,进一步贯彻“八字方针”,促进国民经济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66年):1966年5月4日-26日在北京举行。当时毛泽东在外地,由刘少奇主持会议。5月4日听取康生关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起草情况的介绍和对彭真的所谓揭发。随后,会议错误地展开了对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的揭发批判。5月16日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5月18日林彪讲了话。这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文化革命”进入了全面发动的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112名。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9人为中央委员。会议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王鹤寿等为副书记。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的入党誓词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一大和二大上,分别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纲领》和《章程》都对党员的言行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并在以后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上,对党章不断进行了修改,从而对党员的要求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红军时代,入党誓词已经比较规范,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入党誓词几经修改。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入党誓词作为一条写进了党章。把入党誓词写进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通过的党章都重申了这一条。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共分为5个时期:

  红军时期: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抗日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执行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解放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如下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要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建国初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

  十二大以后: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 学科目录: 政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