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击鼓说唱俑(东汉)
志怪小说《搜神记》书影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书影,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

中国古代小说英语:Ancient Chinese Novels),源远流长,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诸子散文、历史典籍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有小说因素。“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意思是“琐屑之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小说的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以“小说”和“大达”对举,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经邦治国的小道理。而现在我们所说的文学题材的小说,与《庄子》所说的“小说”涵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小说”一词则被人们沿用至今。

先秦两汉时期所谓“小说”实际指的是出于街谈巷语、内容荒诞浅薄、形式短小杂乱的杂记杂说,与后来“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意义完全不同。真正具有故事性并对后来的小说有着源头意义的是神话、宗教传说和史传文学,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等。

神话传说富于想象,内容多与创世造物、自然、战争和发明创造相关,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后羿射日”,自然质朴,开创了神怪题材,为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母题和想象空间。先秦诸子多善于用譬喻的方式说理,留下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叶公好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浅近简短,精辟形象。史传文学具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奠定了中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其人物描写、历史题材和教化作用也对小说产生深远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小说才初具规模。这一时期作品数量较多,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两类:谈论神鬼的“志怪”与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志人”。“志”是记录的意思,志人志怪小说受史传文学“直笔实录”观念的影响很深,这时期的作品虽然在结构、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有了基本的形貌,但缺少艺术的虚构。如志怪集《搜神记》,作者干宝东晋史学家,他在《搜神记序》中表明自己力求“实”“信”的态度,明确写作目的就是证明鬼神的存在。这一时期重要的志怪小说还有南朝刘义庆编撰的《幽明录》,记录了许多关于现实生活中道人俗士的奇闻异事。刘义庆还编撰了魏晋南北朝最重要的志人集《世说新语》,主要记录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逸闻轶事,是一部品评人物的小故事集。《世说新语》语言简约生动,特别在人物刻画方面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般认为,中国小说的真正开端是在唐代,“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代出现了许多文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后世称之为“传奇”,如《莺莺传》、《任氏传》、《南柯太守传》、《昆仑奴》等。传奇是唐代继魏晋志人志怪后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发展兴盛是在中唐时期,题材涉及爱情、豪侠、历史、仙梦等,其中爱情题材占有极大比重而艺术价值尤高。

唐代传奇语言华美,情节曲折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体制成熟。

宋、金、元代,小说全面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传奇和志怪作品,如传奇小说选集《云斋广录》、志怪小说集《夷坚志》。另一方面,话本小说悄然兴起,与文言小说分流,并逐渐成为后来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话本即“说话”的底本,“说话”是市井中以说唱方式演出,取悦听众的一种表演形式,在宋元时期得到充分发展,日益繁盛。它以内容世俗化、语言口语化为主要特征,话本小说继承了这些特点。

话本小说有固定的体制,一般分为入话、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通常开头用一首或一组诗词引起话题,结尾再用一首诗词作总结。其题材内容以爱情和公案为主,还包括灵怪、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代表作品有《碾玉观音》、《简贴和尚》、《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等。

初,是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一章回内容相对完整,可以自成一个段落,但各个章回之间又相互联系,连缀成一个整体。

长篇章回体通俗小说是文学的主要代表。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词话》带动了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繁荣。内容逐渐由历史重大事件走向日常生活,人物形象从英雄走向平常百姓,益加世俗化、平凡化、口语化,更加能体现现实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话本在明代大量刊行,一些文人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创作了供案头阅读的短篇小说,即“拟话本”。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主要有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分别总称为“三言”、“二拍”。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也仍然大量存在。

到了清代,小说达到了长篇章回体裁创作的最高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杰出代表,它以独特的结构方式将科举制度下几代知识分子的境况遭际穿连于百年历史图景之中,博大而深刻,饱含了作者对当世文人命运的思考。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更以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广传天下。

小说在近代继续发展,侠义公案和人情世态等题材随着社会文化的变更发生一定转向,出现了谴责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等大量作品,取得了卓著的创作成绩,为“五四”后白话小说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小说,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曾经对世界文学,特别是对东亚国家的小说,产生过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比如:古代的朝鲜半岛在罗末丽初之所以产生《调信梦生》、《崔致远》、《虎愿》等稗说,就与中国古代的传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如中国的《太平广记》、《剪灯新话》等文言小说,对朝鲜半岛小说的发展,更起着明显的作用。

当《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通俗小说在中国流行之后,很快就传播到日本越南与朝鲜半岛等周边国家。今就韩国而言,崔溶澈、朴在渊的《韩国所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闵宽东的《国内中国古代小说的版本出版翻译状况》、郑炳昱主编的《乐善斋文库藏书目录》与全寅初主编的《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等,就从版本流布的角度有力证明了中国古代小说对韩国小说的形成与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这种情况,在日本、越南等国也十分相近。如日本现代著名学者增田涉在说到江户时期大量引进中国的白话小说时说:“这些中国小说刺激京阪、江户的读本作家,开拓出了至此我国从未见到过的新的小说世界。”在越南,如中国的一部《金云翘传》小说,被移植为喃传后成为名著,不但在越南家喻户晓,而且享誉世界文坛,被译成多国文字。

至于在西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相对较晚也较弱,但也不断地产生过积极的作用。有名的如德国大诗人歌德读了《好逑传》、《花笺记》、《玉娇梨》等清代小说之后,大受启发,认为人类的感情是相同之点超过了异国之情,乃至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

 中国古代小说列表

发展概况

“小说”名称的形成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是“小语浅说”的意思,指那些琐碎的言谈和微小的道理,并非文体概念。

东汉桓谭的《新论》中最早将“小说”作为一个文体概念加以阐述:“合丛残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修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种“短书”,是一种具有一定故事性和虚构性的散文文体。但桓谭说的“小说”,与我们今天的小说,在文体特征上是有较大区别的。

“小说”的概念,是伴随着小说创作和小说文体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阶段

从上古到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仅粗具规模,尚未成熟,但其内容和形式对后代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中,小说由口头传说到局面记载,由分散混同在子书氏逸史之中,到专书记录故事人物。初步形成了小说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为下一阶段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五代阶段

在唐、五代约三个半世纪的时间内,小说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传奇小说的兴起和繁荣,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唐小说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成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

宋辽金元阶段

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话本就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是宋代民间娱乐场所中的一种伎艺,有着广大的听众群。“说话”的脚本和记录稿,成为最早的“话本”。话本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以当时口头语言——白话为表述语言的小说体裁的形成。

明清阶段

明代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繁荣昌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宏大的场面和细致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长篇巨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短篇话本、拟话本小说大量刊行,“三言”“二拍”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顶峰。

小说的萌芽与成长

神话传说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神话是一切人类文化的起源,说神话是小说的起源,不仅是指广泛意义上的源头,而且神话与小说有着直接的派生关系:

(1)神话传说为小说的孕育和产生作了最初的准备;

(2)神话传说以其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给予后世小说以重大影响;

(3)神话传说中的一些题材和故事,常常为后世小说所吸取。

先秦寓言、史传文学对于小说形成的作用

小说起源于神话,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寓言、史传对小说的产生成型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1.寓言虽然不是小說,但它的故事本身富有小說意味,影响了后来小说的产生发展,并艺术手法上为小說刨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寓言的目的在表达观点阐明道理,但采用的手段是叙述故事。在叙述性、故事性与小说是相同的。

(2)寓言的叙事与史传不同,作者往往有意识的进行虚构。在故事的虚构性上,寓言和小说是一样的。

(3)先秦寓言的故事内容,有不少成为后来小说的题材来源。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都曾采用和改编先秦寓言中的故事、傳說。

2.史传文学对于小说的影响:

(1)史传文学在复杂事件的组织、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形象的描写、思想主题的提炼等方面积累的艺术经验,为后来的小说家所吸取借鉴。

(2)史传中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成为后来历史小说的题材。

(3)史传文学重视对史实的真实反映,以史为鉴,关注政治的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两汉小说

《穆天子传》《燕丹子》《琐语》等逸史传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逸史在从神话到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穆天子传》记载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在正史简单的记录之外增加了许多细节,特别是会见西王母以及王美人盛姬之死,颇多故事性。《燕丹子》写燕丹派荆轲刺秦王之事,《战国策》和《史记》均有记载。《燕丹子》不是简单地复述史书上的内容,而是增加了细节描写,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被明胡应麟称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

成书于东汉的《吴越春秋》《越绝书》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越绝书》比较松散。内容驳杂。而《吴越春秋》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书中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影响了后来的志怪传奇的创作。

《山海经》等地理博物书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山海经》是战国时期一部记录巫术知识的“巫书”,也是一部地理博物书。它记载了一些原始神话和历史地理传说,是中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山海经》中的神话虽然是片断的,但不少故事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如夸父逐日,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传说,以及圣地昆仑山的神奇景象等。《山海经》激发了后人的想象,并在书籍体制上对后来的志怪小说产生了影响。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一向不被认为是小说作品,其中所载故事虽多系当时的真人真事,但往往有完整而曲折的情节,对魏晋南北明小说不能没有影响。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十五家

汉代以后的小说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十五家,都已亡佚。但根据佚文,参考班固的自注和其他资料,仍可得到这十五家小说内容的大致轮廓。其中,近似史书的四种:《周考》、《表史子》、《天乙》、《臣寿周纪》;近似子书的七种:《伊尹说》、《鬻子说》、《师旷》、《务成子》、《宋子》、《待诏臣饶心术》、《百家》;方士书四种:《黄帝说》、《封禅方说》、《待诏臣安成未央术》、《虞初周说》。这些书实际上出自方士之手,有些可能具有记叙故事的性质。

西汉刘向的《列仙传》,是汉代方仙思想的产物。书中记载了毛女、赤松子等神仙的事迹。虽称传记,实为虚构。《列仙传》对后来的仙传类型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小说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的产生及特色

志怪小说大多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与宗教迷信有密切关系。巫术是一种原始的宗教迷信活动,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巫术灵验的故事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方士战国后期从巫觋中分化出来的,秦汉以来方术盛行,神仙故事层出不穷,这也成为志怪小说的素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利用鬼神迷信宣扬佛法灵验,南北朝时出现了许多作为“释氏辅教之书”的佛孝志怪。

钦定四库全书收录的《搜神记》页面书影

志怪小说分类、代表作家作品

志怪小说的作者中有不少就是方士道士或佛教徒,也有些志怪小说出于文人之手,如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幽明录》。志怪小说流传至今(包括后人辑佚的)共四十余种,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晋·张华的《博物志》。

2.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3.佛法灵异,灵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主要思想艺术成就

如《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写天河里的白水素女下凡帮助贫善的青年家民谢端成家立业。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晨阮肇》写汉代郯县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在溪连遇二女子结为夫妇。半年后出山,"亲旧零落,邑屋改易,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这类作品寄托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曹丕列异传》中的《谈生》写人鬼恋爱,吴均续齐谐记》中的《青溪庙神》写人神恋爱,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女子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又如《博物志》中《八月浮槎》的故事,《拾遗记》中《沦波舟》故事,《搜神后记》中阿香推雷车布雨的故事,或表现了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愿望,或对自然现象加以解释,都是意味隽永的佳作。

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的产生

志人小说的出现,与魏晋以后士族中品评人物、崇尚清谈的风气很有关系。东汉末年,士族中品评人物的风气大盛,名士对人的毁誉,往往决定此人终生成败。而品评的依据主要是人物言谈举止和轶闻琐事。魏晋以后士族标榜超脱,崇尚虚无,渡江以后玄风更甚。名士的玄虚清谈和奇特举动遂成为当时的美谈,一般士族子弟竞相效仿。世之所尚,因有撰集,这就是志人小说。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今传有以下几种:三国魏邯郸淳的《笑林》、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梁沈约的《俗说》、殷芸的《小说》。以上各书除《西京杂记》和《世说新语》二种外,其他六种只有辑本。

志人小说分类

志人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笑话。邯郸淳所撰《笑林》所收都是一些短小的笑话,"举非违,显纰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后世俳谐文字之端。

2.野史。《西京杂记》是葛洪伪托刘歆作,记述西汉人物轶事,也涉及宫室制度、风俗习惯、衣饰器物,带有怪异色彩。其中有些故事后来很流行,如王昭君、毛延寿故事,司马、卓文君故事。

3.轶闻琐事。这是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有《语林》、《郭子》、《世说新语》、《俗说》、《小说》。

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1.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为唐代的传奇小说的写作积累了经验。一些唐传奇故事显然取自这个时期的小说,如《倩女离魂》与《幽明录》中的《庞阿》、《柳毅传》与《搜神记》中的《胡母班》、《枕中记》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都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2. 唐以后,小说中始终有志怪一类,如宋洪迈《夷坚志》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类似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篇章。《世说新语》的影响所及,后世有不少续作和仿作,如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书》(已佚),宋王傥《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明何良俊的《何氏语林》、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清吴肃公的《明语林》、李清的《女世说》等。

唐传奇

传奇唐代兴起的新体小说,它的基本特点是叙事曲折细致,形象鲜明生动,讲究文采和意境,篇幅一般较长,鲁迅曾概括为“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中国小说史略》)。

兴盛的原因

1.市民阶层的扩大;

2.“行卷”、“温卷”的风气盛行;

3.文学自身发展。

唐传奇的发展历史按兴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初兴期

从唐初到大历末一百六十年间是唐传奇兴起并取得初步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

王度古镜记》于隋末唐初率先问世,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志怪单纯述异语怪的面貌,在以古镜灵异为线索,以气数为基本思想的完整统一结构中,创造性地运用自述方法进行委曲周详的叙述和描写,抒发悲凉凄怆的家国之感。

太宗朝的《补江总白猿传》,叙一事这始末,以细密精工见长;它虽开“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中国小说史略》),恰正表明小说之成为“意识之创造”。

张鷟作于高宗朝的《游仙窟》是现存最长的一篇传奇文。作者把仙窟艳遇的传统题材加工改造为宣泄世俗情欲的酣畅文字,在语文形式上吸收辞赋特别是俗赋的特点,熔骈、散、诗于一炉。它是作者逞才娱情之作,堪称“文章之窟”。

这三篇传奇文的出现,清楚地表明了志怪小说实现自身完善化的演进过程。开元以后传奇文渐多,约有十数篇。何延之兰亭记》是出现于开元间的单篇写实性传奇文,在叙事中比较注意刻画人物形象。开元名相张说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传奇的重要作家,共创作了《梁四公记》、《鉴龙图记》、《绿衣使者传》、《传书燕》四篇作品。题材丰富多采、风格各异,其中《梁四公记》以奇诡浪漫、宠伟精壮最称出色。大历中郭湜所作《高力士外传》,则是第一篇写实性传体传奇文,把描写人物作为中心。这两篇作品都有突出的历史记传遍色彩,表明历史记传向传奇的转化。

兴盛期

建中初到太和初是唐传奇的兴盛期。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作品纷呈,传奇作品文近六十种。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陈玄祐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及《枕中记》,李吉甫梁大同古铭记》、白行简李娃传》、李朝威柳毅传》、许尧佐柳氏传》、陈鸿开元升平源》、《长恨歌传》、陈鸿祖东城老父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元稹莺莺传》、沈亚之秦梦记》、蒋防霍小玉传》等。这些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太和年间开始,传奇集(包括以传奇为主兼有志怪的小说集)创作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先后有二十作种集子出现。如陈劭的《通幽记》、薛用弱的《集异记》、牛僧孺玄怪录》、薛渔思河东记》、佚名《会昌解颐》、皇甫氏《原化记》、郑还古博异志》、卢肇《逸史》、李复言续玄怪录》、李玫纂异记》、袁郊甘泽谣》、裴鉶《传奇》等。《玄怪录》艺术成就较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翰编成传奇选集《异闻集》,汇集了大量唐代优秀作品,这是传奇创作兴盛的结果。《传奇》中的《虬髯客传》塑造了“太原三侠”的形象,与《甘泽谣》中的聂隐娘、红线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早的剑侠人物形象。

衰落期

从广明中到唐朝灭亡的三十年间,传奇衰微。这时期只有六、七种传奇文和十来种小说集,思想艺术水平亦不高,只有佚名传奇《灵应传》、柳祥传奇集《潇湘录》及康軿剧谈录》、皇甫枚三水小牍》等较好。晚唐笔记著述成风,小说集中多捃拾杂事,语言文字也趋向简陋,“作意好奇”的传奇意识已逐渐蜕化。

唐传奇的思想艺术成就

唐传奇的思想内容:

唐传奇题材极为广泛,反映了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观念,其内容主要有:

1.描写爱情婚姻关系,表现一定的反封建思想倾向;

2.寓言讽世,暴露政治黑暗;

3.借写历史,总结经验教训;

4.豪侠故事,反映社会矛盾。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1. 唐代小说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它以丰富浪漫的想象、浓郁的生活情趣、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唐传奇的主要艺术特色:形象鲜明,性格突出;构思精巧,情节曲折;语言凝练,文采斐然。

2. 唐传奇创造出一批生动典型、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唐传奇的特点是:描写典型,独具个性;通过矛盾刻画人物;细节描写,心理刻画;衬托渲染,宾主分明

宋元小说

宋元小说创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文人文言小说,即志怪、志人与传奇的创作;二是民间通俗小说的创作。

宋元文言小说

宋代文化发达,文人著述在风。出现了大量的笔记小说。但从文学的角度看,宋代文言小说承续了晚唐五代以来的颓势,成就不大。

宋元时期传奇体的小说数量不多,而且往往掇拾史料,改写历史人物的传记,意存劝戒,崇尚纪实,偏重史才与议论,文学性不强,在艺术水平上远不如唐传奇

宋代文言小说,大量的是志怪体作品。宋元志怪崇尚纪实,注重劝诫,文学意味薄弱。洪迈的《夷坚志》,题材广泛,文字条畅。是宋代小说的代表作。志人小说方面,出现了孔平仲续世说》这样的模彷《世说新语》的作品,但文学成就却无法与《世说》相比。

宋代学术风气浓厚,考据、纪闻、评论性质的笔记写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种笔记已经脱去文学的性质,不属于“小说”了。

宋元文言小说也有一些值得注意有成就:一是对前代小说创作的总结整理工作,宋太宗太平兴国时命大臣集体编纂《太平广记》,收罗了许多志怪、传奇及各种异闻杂说,为宋以前的文言小说作了一次总结性的清理。二是在文言小说的创作中,出现了与通俗小说融和渗透的状况。如《青琐高议》中用七言副标题,近似后世的小说回目。题材的移植,更为常见。如《鬼董》中的张师厚故事与话本郑意娘传》互有异同。产生了宋远《娇红记》这样的长篇爱情小说。

宋代“说话”分为四家:一、“小说”,二、讲史,三、讲经,四、合生或说诨话。其中以“小说”、讲史兩家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1.确立了下层劳动人民的主角地位

“小说”是说话中影响最大的一家。由于“小说”多就现实生活汲取题材,形式短小精悍,内容新鲜活泼,因此最受群众欢迎。《都城纪胜》说当时讲史的“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现存的“小说”话本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最多,成就也最高。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中,已有较多的市井细民成为故事的主人翁,并表现他们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尤其突出了妇女斗争的坚决和勇敢。《碾玉观音》和《闹樊楼多情周周胜仙》是这类小说中成就较高的作品。璩秀秀、周胜仙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反映了当时妇女民主意识的觉醒。

公案类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复杂的阶级矛盾,有时还表现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直接斗争。《错斩崔宁》和《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是这类小说中较有特色的作品。《错斩崔宁》通过崔宁、陈二姐的冤案,揭露了封建官府的草菅人命。《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出现的一伙侠盗赵正、宋四公、侯兴等,惩罚了为富不仁的财主,嘲弄无能的官府。其他如《简帖和尚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善良妇女任人摆布的惨状;批判了官吏的昏贵残酷,动辄严刑逼供,置他人死活于不顾,同样有它的现实意义

此外,如《郑意娘传》写郑意娘被金人掳去,不甘屈辱,自刎而死,表现了坚贞的气节和爱国主义思想。《快嘴李翠莲》写李翠莲以锋利的辩才,回击了封建教条加于她的种种束缚,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中的尹宗母子,从恶霸手里救出万秀娘,尹宗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下层人民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2.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

在敦煌变文和唐话本中虽间有俗语,仍以浅近的文言为主,到宋元话本小说,才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后来小说、戏曲所普遍采用的白话文体,这时已经正式出现,开始了中国文学语言上一个新的阶段。

3.故事情节丰富曲折,注重环境描写和心理刻画

在艺术上话本比之它以前的小说来已有很多新的发展。说话人为了吸引听众,很注意故事情节的动人。如《简帖和尚》的作者以巧妙的佈局,一步步写出女主人公杨氏受诬陷、遭休弃、被迫嫁人的经过,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小说”中已开始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刻划人物性格,而且还出现了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错斩崔宁》中当陈二姐听丈夫说已经把她卖了后的心理描写。通过人物内心活动和言行的细致描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善良、驯顺而没有社会地位和人身自由的贫家女子的印象。

“小说”的作者有时还通过富有戏剧性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征。《碾玉观音》中秀秀、崔宁逃出王府后的一段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段对话中,秀秀追求爱情时所表现的主动、泼辣的性格,和崔宁的憨厚、怯懦的个性都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些不同性格特征又是和他们各自不同的身份、经历相吻合的。

关于“讲史”与“说经”

1.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现存宋编元刊或元人新编的讲史话本,大多标名“平话”,如《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平话》等。“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现存宋元讲史话本中,宋人编的有《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元代有元至治建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即《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及《三国志平话》。就现存的作品看,可能只是当时说话的提纲或是简单的记录,无论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都无法和“小说”相比。其中《宣和遗事》是较早的描写宋江起义的小说,《武王伐纣平话》则是后来《封神演义》的蓝本。

2.说经,其原意是演说佛书。今存的宋元说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全书叙述高僧玄奘与白衣秀才猴行者,克服种种障碍,终于到达天竺取经的故事,为明代小说《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最早的根据。

明代小说

明代通俗小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长篇巨帙,又有短小精悍之作。据明、清两代著录及近人搜集,长篇小说有目可考者,不下百种,流传至今的有五六十部之多;短篇小说则数以百计。其中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名作,从而形成了中国小说创作的一个高潮。

明代通俗小说

通俗小说发展到明代,处于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即由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话本、平话,向文人作家个人独创的过渡,明代成书的几部著名长篇小说,都带有这一鲜明特点。三国、水浒、西游和一些短篇的故事,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甚至几个世纪的流传和积累,汇集世代书会人才、民间艺人的集集智慧,创作出各个系列故事集群,由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作家,在此基础上加工写定而生。而后期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和拟话本小说,则开始了作家个人的独力创作。当然,个人创作的成熟和丰收,则是在清代红楼梦》、《儒林外史》问世之后。

通俗小说题材广泛丰富 就题材内容而言,大致可以分两大类。

1. 非现实题材

包括历史传奇和虚构的神怪故事。

(1)历史题材小说数量上自盘古开天辟地,下至明代,下至明代,各朝各代,都以通俗演义的形式相继出现,如《盘古至唐虞传》、《列国志传》、《两汉演义传》、《三国志演义》、《东西晋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北宋志通俗演义》、《皇明英烈传》等。《三国志演义》是它们的代表作。

(2)传奇类型不拘囿于史实,撷取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某个侧面或片断,铺张扬厉,虚构谋篇,《水浒传》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部。《北宋志传》对杨门将的热情讴歌,也是明代嘉靖以后,延绵不断的边患战争的历史折射。

(3)神魔题材。借历史事件描写鬼怪之争,内容虚幻,风格奇特。《西游记》之唐三藏西天取经,《封神演义》的武王伐纣,在历史上或可捕捉到身影,而《飞剑记》、《咒枣记》大写道仙、禅师,则在历史上毫无踪迹了。这些故事,是传统道教、佛教逐渐世俗化的一个反映。

2. 现实题材

诸凡封建统治集团的骄奢淫佚、忠奸斗争、社会腐败、政治黑暗、市井生活的芸芸众生,声情画貌,情趣心态,尽入笔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明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卷。《金瓶梅词话》发端,大批拟话本继其后,间以海瑞、况钟的断狱公案,数量可观,而以反映爱情婚姻题材的篇幅最多。

明代通俗小说创作一个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语言更加通俗易晓,朝着俚俗化方向发展,词汇丰富,鲜明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果说明代前期成书短篇和或长篇如《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大量文言词汇的话,那么明代后期之作完全口语化了。《金瓶梅词话》使用的就是当时的白话口语,谚语、成语、歇后语随处可见,隐语、江湖切口,比比皆是,带有浓厚的市井独特风格,显得异样的生动泼辣。

明代通俗小说结构完整严谨,细节真实生动。人物性格饱满鲜明由文人作家加工写定而成的几部著名长篇小说,如“四大奇书”,与宋元平话相比,在艺术创作上有着质的飞跃。这些作品对长期流传在民间的,作为小说这一仍嫌粗糙的艺术样式,进行了重要的改造加工。从题目引首的整齐划一、对偶匀称,到情节结构的精心安排、巧作勾连,特别是细节描写的真实逼真、细腻入微,使小说这一艺术样式在结构上首尾完整,情节上引人入胜,形象上丰富生动。写战事,铁马金戈、气势恢宏。如三国的赤壁鏊兵。写天上,神奇瑰丽,想象丰富。如西游的大闹天宫。写世情,依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细心提炼,维妙维肖。不同题材,采用了不同的塑造人物方法,艺术性格饱满丰富,琳琅满目。几百年过去了,明代优秀小说里的艺术群像,仍在人们心目中熠熠生辉。

明代的小说理论

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兴起,是文学观念进步的结果,是小说繁荣的标志,也是小说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出现了蒋大器汤显祖李贽怀林袁宏道余邵鱼天都外臣谢肇淛欣欣子冯梦龙凌蒙初胡应麟等小说评论家。批评的对象包括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古传、今作。他们讨论了小说的社会功能、文学价值、美学意义及内容史实、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评占点分析,逐渐成为专门学问。

明代的小说理论家们对小说理论的贡献:对小说的地位予以前所未有的肯定;强调了小说的社会作用和认识作用;肯定了小说语言通俗易懂的优点;对真幻虚实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明代历史演义

古代典籍丰富,正史之外,尚有大量的野史稗乘,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上自盘古开天辟地,下至明代,下至明代,各朝各代,都以通俗演义的形式相继出现,如《盘古至唐虞传》、《列国志传》、《两汉演义传》、《三国志演义》、《东西晋演义》、《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北宋志通俗演义》、《皇明英烈传》等。《三国志演义》就是它们的代表作。

《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明代神魔小说

《西游记》与明代神魔小说

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也和《水浒传》、《三国演义》相似,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才形成的。《西游记》的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史实。玄奘归国后,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另两名弟子慧立、彦悰所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对取经事迹作了夸张的描绘,并插入一些带神话色彩的故事。此后,随着取经故事在社会中广泛流传,其虚构成分也日渐增多,并成为民间文艺的重要题材。

在话本中,元代刊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较早的一种。它篇幅不大,宗教色彩浓厚、情节离奇而比较粗糙,但已具备了《西游记》故事的轮廓。书中有猴行者化为白衣秀士,神通广大,作为唐僧的保驾弟子,一路降妖伏魔,这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雏型。比较完整的小说《西游记》,至迟在元末明初已经出现。元人的《西游记》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奠定了百回本《西游记》的基本骨架,只是描写还不够精细。

现存《西游记》的刊本,以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为最早,二十卷一百回,不署作者。明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吴承恩的著作,有《西游记》一书,清人吴玉搢阮葵生等据此推断吴承恩即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明代其它神魔小说

在《西游记》出现之后,明中叶神魔小说风行一时。不少文人或借历史事件,或借流行的神怪故事,写了大量的像《三宝太监下西洋》之类的小说。和《西游记》有关的有《四游记》、《西游补》等。其中较好的是隆庆万历年间的《封神演义》。

明代社会生活小说

金瓶梅词话》是中国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它的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描写富商西门庆家庭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书名由小说中三个主要女性的名字合成。

在万历年间,已有《金瓶梅》抄本流传。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刻本,是卷首有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东吴弄珠客序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词话》,共一百回。其后有崇祯年间刊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一般认为是前者的评改本。清康熙年间,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刊行(也称作《第一奇书》)。这个本子在清代流传最广。

《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据卷首“欣欣子”序说,是“兰陵笑笑生”。“笑笑生”究为何人,至今无法确认。关于小说的创作年代,有嘉靖万历两说,研究者一般认为后者为是。虽然《金瓶梅词话》作者的情况不详,但仍可以推断为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明代的拟话本与话本结集

由文人写作,主要供案头阅读的话本,叫作拟话本。

现在认为最早的话本集《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辑印的。天启年间,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的明代拟话本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三言”。此后话拟话本专集大量出现,包括凌濛初写作的“二拍”。 “三言”和“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話本的成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言”、“二拍”卷帙浩繁,旧时一般人不易购置,明末抱瓮老人(真名不详)从两书中选出佳作四十篇,编成《今古奇观》。“三言”、“二拍”原书一度失传,此书在民间流传甚广,有很大影响。

明代文言小说

元、明两代文言小说继承了宋代的衰微之势。明代文言小说的创作,就其总体而言,成就不高。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明代处于创作的转折时期,承上启下,为清代文言小说的兴盛创造了条件这主要表现在:

1. 文言小说逐步由虚幻飘渺的灵怪鬼魅,向现实生活贴近。有的虽是写鬼怪,却富于强烈的现实人生色彩,如《绿衣人传》写的李慧娘鬼魂复仇,采摭史实,寄托了现实社会的爱僧。宋懋澄的《负情侬传》、《刘东山》、《珍珠衫》,则直面人生,有时有地,彻底摆脱了灵怪的构架,改变了文言小说“托往事而避近闻”的创作倾向。

2. 文言小说朝着通俗的方向发展。明代前期之作受宋元话本的影响,《娇红传》、《钟情丽集》,甚至《如意君传》,已是介于文言和话本之间;明代通俗小说的繁荣,对文言小说的创作,更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于是,一向专事用典、标榜古奥的文言小说中,也掺入了普通生活的口语、俚俗。至清初之蒲松龄,则集其大成。

3. 文言小说的容量越来越大,包罗万象,传奇、志怪、笔记、杂俎,群体具备。但同时在内容上也愈来愈驳杂。甚或在一部著作中,既有传奇纪事,又备寓言小品;既讲神鬼怪异,又谈逸事琐闻;既有带情节的故事,又载自然界的奇异现象。

4. 文言小说的篇幅愈来愈长。明代的文言小说,笔记仍多短简,而传奇体则因话本创作的影响呈扩充为中篇的趋势。瞿佑的《剪灯新话》初见端倪,《钟情丽集》、《怀春雅集》、《天缘奇遇》、《花神三妙传》、《刘生觅莲记》、《龙会兰池录》等集、编继其后,至《轮回醒世》则动辄数千言。篇幅的趋长,使情节曲折繁复,枝节层出不穷,便于编织出更加动人的故事。

明代主要的文言小说作家和作品

明代前期文言短篇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瞿佑的《剪灯新话》,另有李昌祺的《剪灯余话》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一部分反映了市井民众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在描写爱情故事时,往往更为重视双方的感情真挚与否,而忽视传统礼教规定。这两个特点在《剪灯新话》中表现得更为鲜明。在语言上呈现出文言与白话小说相互交织、相互推进的态势。与过去的文言小说相比,瞿佑等人的作品议论较少。在语言风格方面,《剪灯新话》好用骈俪、多引诗词,又浅近明白。两书中有不少故事,被明后期的白话小说和戏剧所吸收。

在明中后期的文言小说中,出现了一些相当优秀的作品,宋懋澄九籥集》中所收的《负情侬传》和《九籥别集》中所收的《珠衫》是典型的代表。这两篇作品后来被改编为“三言”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白话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在明后期文言小说中,冯梦龙编纂的《情史类略》(或简称《情史》)也值得注意。此书分类编排,大量汇录历代有关“情”的历史故事、笔记及传奇小说,同时也有其本人的作品,《情史》的编纂为他写作“三言”中大量的爱情、婚姻题材的小说起了准备作用。有些小说则被凌濛初所利用。

明中期以来受神魔小说流行的影响,写作记鬼怪灵异故事的文言小说成为风气,如朱孟震所著《河上楮谈》、《汾上续谈》、《浣水续谈》、《游宦余谈》,记载了作者游历各地时所听说的种种奇异传闻,故事往往富于人情味。“碧山卧樵”所纂《幽怪诗谭》,也汇集了不少花精树妖的故事。《聊斋志异》正是晚明至清初这一风气中的产物。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蒲松龄曾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大致从中年开始,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常识。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中故事的的材料来源,除一部分出自作者的亲身见闻,和承袭过去题材加以改编再再创作。多数是由民间搜集而来。据作者于书前的《聊斋自志》中称,一是他“喜人谈鬼,闻则命笔”,一是“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如此长久积累而成。另外,相传蒲松龄常在路边备烟茶供行人享用,趁机与之闲谈,搜罗记录异闻传说。

《聊斋自志》中又说:“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这说明《聊斋志异》是作者有所寄托的。他之所以采用鬼狐故事,也是因为它便于避免清初严酷的文网和自由地表现生活理想。其中不少篇章虽取材于民间传说,却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爱憎,有明确的主题和鲜明的倾向。

《聊斋志异》盛行于世之后,影响甚广,小说中谈狐说鬼成为一时风气。这时期所产生的文言小说中,有的偏向于传奇体,有的偏向于笔记体。

清代小说

英雄传奇小说 

自《水浒传》问世以来,英雄传奇小说一直层出不穷。清代创作了大量的英雄传奇小说作品,其中的一些作品,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清代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继承了元明以来英雄传奇的传统,在社会环境和时代风气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以嘉庆道光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主要作品有:陈忱的《水浒后传》、钱彩金丰的《说岳全传》、褚人穫的《隋唐演义》等。

后期代表作品有: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俞万春的《荡寇志》、石玉昆的《三侠五义》等。

反映社会政治和家庭婚姻问题的小说 

清代除《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两部伟大作品外,还有不少反映社会政治和家庭婚姻问题的小说。在前期《醒世姻缘传》等在明代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和《红楼梦》之间起了过渡的作用。而进入清代中叶后,除关于《红楼梦》的续书大量出现外。还出现了一些借神魔形式讥弹现实的讽世小说。其中李汝珍的《镜花缘》则是继《红楼梦》后比较优秀的一部小说。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