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主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天主教
(知识主题:中国天主教)


天主教(或天主教会)在中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元朝时开始有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但大规模的发展则始于清末。

历史

明朝以前

据记载,第一位来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是13世纪(约公元1289年)抵达北京的意大利籍方济各会会士若望·孟高维诺。方济各会在北京和泉州等地的蒙古人色目人中间发展了约3万名天主教徒。

1368年,元朝明朝所取代后,他们大多被明朝军队赶回了草原。

明朝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得到允许,从澳门进入广东省肇庆居住。他们所采取的上层传教的策略取得了成功,得以进入宫廷,但他们宽容中国信徒祭祖的做法招致其他修会的批评,由此引发中国礼仪之争

清朝

教宗克勉十一世当时听信道明会方济会的控告,认为中国儒家祭孔祖先崇拜违反天主教教义,结果引发清朝朝廷反制,严厉限制传教士活动。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消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的禁令。

民国

1922年,教廷派任首任宗座代表刚恒毅总主教驻节于北京。

1942年,教廷与中华民国建立外交关系,当时首任驻教廷公使为谢寿康

1946年中国教会圣统制建立后,教廷于南京设立驻华使馆。

1946年,中国天主教会正式实行圣统制,将原有的传教区性质的代牧区改为正式的教区。此后共设有21个总教区、100个教区,29个宗座监牧区(初具雏形、尚未成立正式教区的传教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是中国天主教徒爱国团体。成立于1957年7月,其宗旨为:团结全国神长教友,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政策法令,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国际天主教人士的友好往来,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并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天主教界的爱国人士为纯洁教会,清除长期控制中国天主教会的帝国主义势力,自下而上地发动了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1950~1956年底,先后建立了200多个地方性爱国组织。1957年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天主教代表会议,成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1962年及1980年先后召开第二、第三届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代表会议。1983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三届委员会和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两会委员(扩大)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天主教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的决议》,重申“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自力更生,办好教会”和“与普世神昆共融在主爱之内”的行动纲领。该会最高机构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代表会议。全国会议每4年召开一次。会址设于北京

澳门与香港

因特殊的历史因素,澳门香港的天主教发展历史早于中国大陆,并各自拥有直属于罗马教廷管理的教区;而成立于1576年的澳门教区,更是东亚第一个天主教教区。澳门与香港的天主教会,在两地的社会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主要组织

著名人物

元朝

明朝

清朝

参见


→ 学科目录: 宗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