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庸汉语拼音:Zhongyong),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始由孔子提出,认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中庸的基本原则是“允执其中”,即把握适当的限度,兼顾事物的不同方面,保持事物的平衡,以使言行合乎礼所规定的道德标准 。孔子虽未就中 庸 的含义做出进一步阐释,但《论语》所记载的孔子言行则处处体现着中庸。《 礼记·中庸》进而把中庸作为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它认为人们的道德行为往往有片面性,智者、贤者“过之”,愚者、不肖者“不及”,故而应当运用中庸的原则加以纠正,以维护正道。后世的哲学家对中庸的解释不尽相同,如宋代理学家以中庸为儒学“道统”,二程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遗书》卷七);朱熹则主张“盖凡物皆有两端,……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度量以取中,然后用之”。而永嘉学派的叶適则认为“水至于平而止,道止于中庸而止矣”。以中庸为保持事物平衡的最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