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百科特产数据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特产,原指某地或某国特有的或著名的物产,其中土特产是专指一地独有、他处所无、质量特优、产量特多,或具有独特风味和品质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中文百科特产数据库,收录中国各地各类特产。对于特产中的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收入“中文百科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库”。

全国特产数据库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批准实施保护的地理标志
中国地理标志,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登记

  中国特产(名物)数据库,以收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主,普通土特产为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包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类。

  中国名物特产之所以丰富多样,是与其自然、社会经济和人文等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土地面积占世界陆地1/15,差不多相等于欧洲的总面积;东部与东南部与太平洋相连,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星罗棋布的岛屿。中华大地上,有一马平川的沃野,也有景观各异的丘陵盆地;有一望无际的肥美草原,也有巍峨葱郁的高山峻岭。中国由北向南贯穿寒带温带热带等多个热量带,农业自然条件良好。中华锦绣河山,除历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外,中华多民族儿女辛勤的雕琢与历代劳作,亦使之物华天宝,名物特产数不胜数,不仅有闻名于世的珍稀生物,尚有各地区独特的土特产品,传统的农林牧副渔业名优特产。

  东北区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面积7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8.2%,人口1亿多,占全国总人口8.6%。东北这片大平原被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环绕着,气候受大陆季风影响,呈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漫长多雪。区内多以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水资源充足,土质属富饶的黑土带,作物生长期一年,是中国粮食大豆甜菜的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天然林木区,土地资源居各区之首。此外,东北区的矿产资源不仅品种多,藏量亦丰富,经济生产结构以煤、铁、石油和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导。石油储产量占全国一半,有著名大庆油田、鞍山钢城和长春汽车城等。辽宁南临黄渤海有渔盐之利。东北铁路网密集,与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邻近,利于边境贸易和国际旅游业的拓展。

  华北区 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山东河南三省,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本区处于衔接东北、西北、东南的中央枢纽。华北平原是中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平原,北依燕山,西靠太行山伏牛山,南有大别山,东部有丘陵与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降水期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降水量有600 - 900毫米,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春旱多风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则寒冷干燥。本区耕地、住宅用地及工矿用地比例大,林地比例小,故植树种草绿化任务繁重。 华北区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均发达,形成大中小城镇群,人口密集,总人口占全国22%,河南、山东居中国人口大省前列,其中中部和东部的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高达每平方公里500人以上。华北因有首都北京及北方港埠天津以及山东、河南等黄河流域古老的文明古迹,海洋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晋陕内蒙古区 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有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000多万。本区山地、高原和盆地互相交错,北有阴山,南有大巴山秦岭,东有太行山,中部是吕梁山黄土高原丘陵占7.8%,分布在陕西北部和山西西部。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为中国第二大高原,有肥美草原与牧场,也有沙漠和半沙漠荒原地带。 此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因过度开垦,森林和植被遭破坏,土地呈现沙漠化,生态环境不稳定。本地区地处衔接东西两边的中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晋陕内蒙接壤地区的特大煤田被称为“乌金三角”,横越16个县市,储量占全国26.3%,其面积之广属世界罕见。经济结构方面以重工业为主,此区煤炭电力工业和制铝业发达,被称为中国能源重化工基地。此外,此区畜牧业发达,内蒙古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一位,占27%,所产牛、羊、羊毛、皮革及毛纺织品行销全国,羊绒质优,享誉中外。

  西北区 包括甘肃宁夏新疆三省区,亦称甘、宁、新区。西北区属中纬度山岳冰川地貌,多高山高原,沙漠地带占全国的57.2%,如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冰川雪水和内陆河形成的绿洲,是人们农耕与生存的居住场所。甘肃、宁夏尚有黄土高原的河谷盆地呈串珠状,惜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多。西北地域辽阔,总面积占全国22.71%,由于远离海洋,气候属干旱半旱气候,冷热变化剧烈,干旱少雨,多风沙,日照幅射量大、时数长,高山严寒与盆地温暖对比鲜明。如新疆吐鲁番盆地全年有38.2天是酷热日(摄氏40℃),居全国之首,最高温曾达49.6℃记录。新疆内陆昼夜温差大,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因日照时间长,利于温带瓜果糖分积累,哈密瓜白兰瓜葡萄品质优良,享誉中外,亦是全国长绒绵惟一的生产基地。西北风沙大,气候干燥,有沙漠和高寒山区,此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煤炭和有色金属等,资源储量名列前茅,畜牧业发达,纺织工业产品远销国内外。除此以外,内陆西北区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长江中下游区 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市,面积8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3%,人口接近4亿。本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交错。主要山脉有南岭武当山大别山巫山武陵山等,平均约高1千米左右。著名的平原有淮北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低山与平原之间夹有大小丘陵谷地。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分配亦平均,年降水量为800-1600毫米,降水丰沛,比华北区多1-2倍,河湖众多,水网密集,是中国湖泊最集中的地区。此区有经济价值的林木多,如油桐树油茶树。此区亦茶园广布,盛产柑桔,一片稻田绿油油,江南美景尽收眼底。本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其中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和沪宁(上海、南京)长江三角洲工业带是中国轻工业的龙头,上海市更是中国近代的工业摇篮,也是现今最大的贸易和金融中心。重工业方面,则以湖北省的武汉、湖南省的长沙、安徽省的合肥和江西省的南昌等城市为中心点。此区域水陆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可通往160多国家600多个港口。有名山秀水、古塔园林和文化遗迹等。

  东南区 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3.9%,人口稠密,达1.4亿。该区地处东南沿海,背依大陆腹地,面临太平洋,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前沿地带。此区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其中福建更有80%为山地丘陵,10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在闽西、粤北和海南的中部,台湾中部山地高达3000米以上。气候以热带、南亚热带为主,高温多雨,夏长冬暖,四季交替不明显,全年平均降水量达1400-2000毫米,为中国雨量最多的地区。因雨量丰沛的关系,农作物一年可三熟,生物资源多姿多彩,台湾南部、海南岛和广东沿海一带出产的椰子槟榔橡胶等热带作物,经济价值颇高。此区海域辽阔,岛屿星罗棋布,海洋渔业发达,不过因地理环境的关系,每逢夏季台风多频繁登陆,往往暴雨成灾。东南区地处中国南大门,闽(福建省的简称)、粤(广东省的简称)、琼(海南省的简称)临近港、澳、台经济发达区,出口加工业发达,经济增长速度快,出口产值占全国1/4,服务业更飞速发展,居全国前列。

  西南区 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面积占全国14.34%,人口2亿5千万,少数民族多达40多个,是民族类别最多的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均多采多姿。本区位于青藏高原东侧,地势西高东低,起伏之大为各区罕见。贡嘎山高7556米,而同区的广西滨海平原海拔则只有百米左右。该地区山地与低谷高差险峻,气势宏伟,造成独特的自然环境,种类繁多居各区之冠。该区有横断山岷山,山水相间,奔腾着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大渡河,水力资源最为丰富。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气候属亚热带,物产富庶。因地形为云贵高原河流所切割。区内石灰岩喀斯特地形独特,四川九寨黄龙,钙华滩流,贵州峰丛溶洞,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南区耕地面积少,石山多,人均耕地1.16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中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居全国重要地位,工业方面以煤炭、机械、纺织、制糖、卷烟和酿酒业著名。西南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奇特,民族风情浓郁,是著名的旅游圣地。

  青藏区 包括青海西藏,是中国藏族聚居区,总面积占中国20%,人口只占全国人口6%,是地广人稀的高寒地区。本区有全世界最高的山峰──喜玛拉雅山,青藏高原因而号称“世界屋脊”。此区地势多样,有雪山冰川峡谷盆地等巍峨多姿。因远离海洋,海拔平均达4500米高,云量少,纬度虽偏南,但是相对气温低,辐射强,促使青海西藏成为中国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西藏拉萨称为“日光城”,青藏高原亦叫“阳光高原”。青藏区雨季多集中在5-9月,降水量不多,但河流湖泊众多,青海湖就是其中著名的内陆湖,是为咸水湖。青藏区东南部谷地有热带低山常绿林和亚热带常绿林。此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区0.9%,主要生产青稞,其它多为发展畜牧业的高原牧场,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牧草蛋白质高,叶量大,利于畜牧业发展,藏绵羊犛牛闻名于世。青藏矿产丰富,因交通不便开采量少。青藏的宗教文化和犹如屋脊的冰川雪山,都是世人探险旅游所向往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