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蜜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临海蜜桔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特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临海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境内多山地丘陵,森林覆盖率64.2%;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春夏之交的“雨热同步”和秋季的“光温互补”特殊气候条件,分别保障了柑桔开花坐果和品质发育,有利于临海蜜桔的生长和品质提升。临海蜜桔果形端正,中等大小;果皮橙黄至橙红,光滑有光泽,油胞细密,皮薄易剥;果肉橙红,囊瓣壁薄,肉质细嫩,汁多化渣,甜多酸少,风味浓郁;无籽。

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临海蜜桔”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临海蜜桔
临海蜜桔
临海蜜桔
临海蜜桔
临海蜜桔
临海蜜桔

产品特点

感官品质特征

临海蜜桔果形端正,中等大小;果皮橙黄至橙红,光滑有光泽,油胞细密,皮薄易剥;果肉橙红,囊瓣壁薄,肉质细嫩,汁多化渣,甜多酸少,风味浓郁;无籽。

理化品质特征

临海蜜桔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总酸含量<0.8%,可食率≥75%。

产地环境

临海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接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西连仙居县,北与天台县、三门县接壤,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多山地丘陵,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64.2%,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北部诸山环立,挡住西北寒潮的侵入,中部为断陷盆地,东部滨海平原。

气候特点

临海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7摄氏度,年均活动积温5503.9摄氏度以上,年均降水量1692.7毫米,年均日照1696.9小时。春夏之交的“雨热同步”和秋季的“光温互补”特殊气候条件,分别保障了柑桔开花坐果和品质发育,有利于临海蜜桔的生长和品质提升。

土壤特点

临海市土壤特点分为山地和平原二种类型。山地土壤为红黄壤,pH值5.0-6.5,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平原土壤为水稻土和潮土,pH值6.0-7.5,含盐量0.1%以下,土层深厚,持水性好,有机质含量高。

水文情况

临海市水域面积广泛分布,灵江流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全境水库山塘329座,总库容4亿立方。

历史人文

1969年,临海岩鱼头橘场成立。

2013年,岩鱼头橘场新一轮承包招标时,周平成了橘场的“掌门人”。同时,周平还买下了当地的百年品牌“墙里店”,实现了回归农业的夙愿。以“墙里店”命名的“岩鱼头”蜜桔体验店,已在台州多地布局,强化高端品牌形象。

2009年,20岁的林东东留学英国。在英国,林东东发现农民在当地的地位非常高。他们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和食品安全,收入可观。受此触动,完成学业后的林东东,回乡搞起了一条精品农业之路。每逢炎热的夏季,室外橘树上还是小小青果挂枝头的时候,在忘不了柑橘合作社温控大棚里早已金黄成片,成熟泛黄的橘子压弯枝头,可以被采摘销售。当地采用的是柑橘信息化精准管理系统,将环境、温度、湿度都调试到柑橘理想的生长状态,让大棚里的橘树可以提前开花、结果,从而比正常情况下生长的蜜桔提前两个月上市。“夏橘”让蜜桔的销售时间延长了两个月。忘不了柑橘合作社与中柑所、省柑所合作成立了柑橘研究中心,研究柑橘保鲜技术,能让一月采摘的橘子保存至四月份。

2010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行业的带动下,涌泉蜜桔的知名度随之扩大,一家位于涌泉镇核心种植区的老牌桔场“升平果园”,进入大众的视野,其园内种植着大量几十年的老橘树,所结出桔子,凭借着“皮薄肉嫩、无核化渣、高甜度”等优质的口感特点,一炮而红。”

2014年,邱加长看到镇里一些年轻人开始用互联网销售蜜桔,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加入了电商队伍。而随着网络外销的增长,临海蜜桔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体效益也得到提升。

截至2020年5月,临海市已有柑橘栽培面积约13333公顷,年产量30万吨,产值超10亿元。

据2020年11月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显示,临海蜜桔有种植面积1.3万公顷,年产量30.8万吨。

产品荣誉

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临海蜜桔”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截至2020年5月,“临海蜜桔”商标已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连续三届浙江省最甜柑桔擂台赛冠军,连续十八届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2个品牌获驰名商标,10个商标获浙江省著名商标,8个品牌获浙江名牌。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临海蜜桔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所辖的古城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大田街道、邵家渡街道、涌泉镇、沿江镇、杜桥镇、上盘镇、桃渚镇、小芝镇、东塍镇、河头镇、汇溪镇、永丰镇、白水洋镇、括苍镇、尤溪镇、汛桥镇,共计19个镇(街道)628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9΄23″~121˚42΄04″,北纬28˚40΄01″~29˚04΄06″。保护区面积22万公顷。

质量技术要求

(一)园地选择:临海蜜桔园地宜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丘陵坡地或平原涂地种植,丘陵坡地选择背风向阳,坡度25度以下,土层深厚肥沃,排水保水良好的缓坡。平原涂地选择不受水淹、淡水资源丰富、便于脱盐和排灌、脱盐率70%以上的土地。同时园地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须符合相关中国国家标准要求。

(二)品种选择:早熟温州蜜柑为主

(三)生产控制:临海蜜桔种植有其特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必须对临海蜜桔栽培管理及采收分级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

1、苗木要求:以一年生嫁接苗为好

2、苗木定植定植分为春季和秋季,春季定植在2~3月春梢萌芽前。秋季定植在9~10月。丘陵坡地应筑等高梯地,梯面应略向内倾斜,亩栽75-110株。平原筑墩或高畦定植,亩栽75株。在定植点或定植墩中心挖好种植穴,把苗木植于穴中,并使苗木嫁接口背风高出土面。

3、栽培管理

(1)树冠管理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冠,幼树开始注重树冠结构的培育,修剪以促进树冠通风透光,形成立体结果绿叶层为原则,综合应用抹芽、摘心、拉枝、回缩、短截、疏删等方式,使树冠各级枝梢分布合理,疏密适度,树高控制在2.5米以下,树冠覆盖率75%~85%。

(2)土肥水管理幼龄树实施间作绿肥,种植低矮杆的绿肥作物,促进土壤肥力改造。幼龄树在每次抽梢前施肥,促进春夏秋梢生长健壮,迅速形成结果树冠。结果树一年施肥3次,分别为:春肥,以速效肥为主,占全年的25%~35%;壮果肥,6月中旬施入,以速效肥为主,氮、磷、钾配合,以磷、钾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的25%~40%;采果肥,在采后放入,速效与迟效肥结合,施肥量占全年的25%~35%。幼树施肥氮、磷、钾比例为1︰0.5︰0.5,成年树施肥比例为1︰0.8︰0.8~1。施肥时注意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补充。春梢萌动及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及采后对水分敏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果实成熟期适当控水。多雨季节或桔园内有积水要及时排出。

(3)病虫害防治以健康栽培为基础,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发挥桔树自身补偿能力和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合理组配农药应用技术,减少用药总量,降低防治成本,优化病虫治理措施。

农业防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品种;培育健壮树体,提高抗逆能力,创造有利于树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病虫的发生;合理修剪,做好清园,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落果,集中烧毁,减少病虫源。

生物防治: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生草式间作豆科等与柑桔无共生性病虫的浅根、矮杆作物,以保护和利用天敌;人工引移、饲放天敌,利用天敌防治病虫;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防治病虫。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趋性,在其成虫发生期,在桔园中设立诱虫灯诱杀害虫;利用部分害虫对某种颜色、气味的爱好,在园内挂色板、诱瓶进行集中诱杀;人工捕杀天牛、蚱蝉、金龟子等。

化学防治:实行指标化防治,加强病虫的预测报,在最适当的时候选用合适的农药防治病虫。尽量减少化学农药应用,控制环境污染;可点治、挑治的不全面施药。对症下药,注重喷药质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以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按规定执行,注意残留期,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禁用农药。

(4)花果管理保花保果:在4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行。控制新梢生长,将与结果有冲突的枝梢疏删或摘心控制,以提高座果率;视树体情况在花期进行施肥,补充树体所缺的营养元素。疏花疏果:花蕾期疏花,7月中旬定果后疏果。多花树春季适度剪去花枝,减少花量;树势较衰弱的树,可不让其坐果,进行全树疏花;疏花可用药剂或人工疏花;定果后按不同品种控制叶果比,结果过多的桔树,可进行疏果,疏果时先疏去病虫果,畸形果,后根据品种特点疏去过大或过小等次等果。适当使用营养型叶面肥,盛花期至幼果期叶面喷叶面肥;控制使用对果实品质有影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使用有毒有害和禁用的生长调节剂。

4、果实采收分期分批采摘,先熟先采。采果时用“二剪法”采摘。采摘过程需轻拿轻放,注意避免损伤果实和树体。采果剪必须圆头,剪口锋利。采果盛放器具要结实,内壁光洁,避免损伤果面。采收在晴天进行,采前十天停止灌水。如果雨后必须采摘,也需待果面雨水干后采摘。

专用标志使用

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的有关规定,对临海蜜桔地理标志的使用做如下规定:凡在标志范围内生产的临海蜜桔,并按照临海蜜桔生产技术规程种植的基地,在产品和包装上使用已获得的临海蜜桔地理标志,需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准,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临海蜜桔地理标志负有监督管理职能,定期对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地域范围、标志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使用该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违反该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处罚。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