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泥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泥蚶

乐清泥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泥蚶是中国传统的海水养殖贝类,也是温州市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深受温州市民喜爱的海产美食。乐清湾是历史悠久、条件优越的泥蚶盛产区。乐清湾国家级泥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坐落于乐清市。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地方俗名为花蚶血蚶(因血液中含有血红素,呈红色,因此也称“血蚶”)、血螺粒蚶等。泥蚶是中国传统的养殖贝类,在中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泥蚶的肉味鲜美,可鲜食或酒渍,亦可制成干品,温州人喜欢将泥蚶洗净后用沸水烫过后生食。泥蚶营养丰富,可入药,蚶肉含多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肉的边沿有一金丝似的色线,蚶血鲜红、味道鲜美。泥蚶喜栖息在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软泥滩涂上,在中潮区和低潮区的交界处数量最多,埋居其中。无水管,仅以壳后缘在滩涂表面形成水孔与外界相通。适应的盐度范围10~28.8,水温0℃~35℃。泥蚶为滤食性贝类,以硅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可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浙江养殖泥蚶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而明清时代,乐清养蚶已初具规模。乐清泥蚶,风味独特。为保证品质,乐清市历来重视泥蚶生产技术开发,早在1966年就在国内率先进行了泥蚶繁殖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开展了泥蚶人工育苗研究及泥蚶苗种中间培育技术革新;1997至1999年完成了国家星火计划--泥蚶全人工养殖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等。2002年,乐清市科技人员参与制订了省级泥蚶无公害地方标准。2004年,乐清市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泥蚶之乡”。2009年,乐清市泥蚶养殖面积达1.7万多亩,年产量达1.6万多吨,泥蚶养殖业成为乐清市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

乐清湾,是一个难得的天然良湾,位于浙江南部瓯江入海口北侧,原为潮流通道形港湾。东侧是玉环市,西岸是乐清市,温岭市在其湾顶,湾口是洞头区各岛屿。乐清湾有着33.1万亩的海涂,这便是贝类养殖的天然牧场,这里有缢蛏、泥蚶、彩虹明樱蛤、珠带拟蟹守螺等37种岩礁性生物和92种泥滩生物,这里盛产的泥蚶,以其独特品质著称,闻名省内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冬季是泥蚶最肥美的时候,血量最多,肉质也最为肥满。乐清湾的泥蚶咸淡适中、味道鲜美、肉质脆嫩、营养丰富。泥蚶有很多种烹饪方法,而最常见是白灼与生腌。对于当地的渔民来说,最简单的吃法就是用开水烫着吃,这个时候泥蚶肉里还带着血丝。

乐清湾泥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7463.3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3.3公顷,试验区面积7400公顷。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全年。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乐清湾北部(清江口纬度28°15′46.63″以北)。核心区在雁荡镇跳头村附近,紧靠跳头村堤塘,毗邻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区,与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遥相对应,仅隔250m左右,其四至范围拐点坐标分别为:(121°11′08.50″E,28°21′17.35″N;121°11′00.59″E,28°21′26.15″N;121°10′06.79″E,28°21′11.28″N;121°10′15.84″E,28°20′51.27″N)。保护区内除核心区外其他区域为实验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泥蚶,其他保护物种包括缢蛏、牡蛎、彩虹明樱蛤、青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