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乙型肝炎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为乙肝炎病毒,缩写为HBV,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基因组是双链、环形、不完全闭合DNA。病毒最外层是病毒的外膜或称衣膜(envelope),其内层为核心部分(core),核蛋白即是核心抗原(HBcAg),不能在血清中检出。HBsAg阳性者的血清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3种颗粒,直径为22nm的圆形和丝状颗粒,还有较少的直径为42。的球形颗粒,又称为Dane氏颗粒,是完整的HBV颗粒。

HBV在外界抵抗力很强,能耐受一般浓度的消毒剂,60℃ 高温能耐受4小时。煮沸10分钟、高压蒸汽消毒及2%过氧乙酸浸泡2分钟均可灭活。

动物中类似乙型肝炎的病毒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土拨鼠、地松鼠、家鸭有各自的类似乙型肝炎的病毒,但与人的肝炎无关。曾有人建议将乙型肝炎和类似的病列入一个新科──肝炎DNA病毒科,此科成员均具有环形DNA基因组,在肝细胞内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