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猪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库-标题.png

九寨猪苓四川省九寨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11月30日,《关于批准对九寨猪苓、中江挂面、道明竹编、白龙湖银鱼、广元橄榄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1年第172号)批准)

九寨猪苓因产地九寨沟而得名。因其形如马屎也俗称马屎苓或马屎猪苓,为猪苓中上品,为传统出口创汇中药材。九寨猪苓个体大,密度低,猪苓多糖含量及麦角甾醇含量较一般猪苓高,灰分较一般猪苓低。从外形上看,九寨猪苓野生产品多呈类圆形,人工种值呈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而其他猪苓多呈扁块状和条状个体偏小(俗称鸡屎苓)。

产地范围

九寨猪苓产地范围为四川省九寨沟县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九寨猪苓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九寨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九寨猪苓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高度2000m至2900m, 土壤腐质层厚≥30cm,土壤pH值6.5至7.4,有机质含量≥4%。

(三)栽培管理。

1.蜜环菌种生产: 采用固体培养法,经母种、原种、枝条种的三级培养。

2.培养菌材:以青冈、椴树等阔叶林树种为菌材,禁止使用针叶林树种,菌材直径≥8cm,将三级种接种在菌材上,堆码发酵60至90天。

3.种植:3至5月或7至8月种植,用种量1平方米1kg至2kg灰苓。土壤水分保持在20%至30%。

4.施肥:生长一年期以上后,需在坑道上添加菌棒、腐质土。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栽后3年以上可采收。

(五)采后处理。

采收后及时晒干,打净泥土。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度≥5cm,直径≥3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表皮较光滑或略皱缩,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

2.理化指标:猪苓多糖含量≥5%,灰分含量≤11%,水分≤11%。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