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蓝田会饮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九日蓝田会饮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九日蓝田会饮》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题一作《九日蓝田崔氏庄》。《千家诗》收录此诗,诗题作《九日蓝田会饮》。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蓝田,即今陕西蓝田县。


  这首诗约作于乾元元年(758年)重阳节。这时杜甫由左拾遗改迁华州司功参军,在华州受崔氏邀请,在蓝田的崔氏庄小憩。


逐句释义: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人老了,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
  悲秋:对萧瑟秋景而伤惑。“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强(qiǎng):勉强。
  自宽:自我宽慰,自我安慰。
  兴:兴致。
  尽君欢:尽情与你欢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我惭愧的是,短短的头发,还要学着孟嘉给风吹落帽子,自己也觉得好笑,转请旁人替我把帽子戴端正。
  羞将短发:因为头发短而不好意思。
  吹帽:此处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晋书·孟嘉传》:“有风到至,吹嘉帽堕落,嘉不知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倩:请;请求。
  旁:一作“傍”。
  正冠:把帽子戴端正。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落下来,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充满寒意。
  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
  涧:山间流水的沟。
  玉山:即蓝田山,因盛产玉,又称玉山。
  寒:指山色带有寒意。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今天这样子)不知到了明年再聚时谁还健在呢,所以不如醉饮后拿起茱萸仔仔细细的看一看才是。
  此会:这样的聚会。
  健:一作“在”。
  醉:一作“再”。
  把:把持,拿着。
  茱萸(zhū yú):一种植物,有浓烈香味。古代风俗,九月初九日,佩茱萸囊可以去邪辟恶,益寿延年。


《九日蓝田会饮》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在重阳节会聚宴饮时所作的抒情诗。此诗是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


  首联“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写作者在重阳节的复杂心情。人已老去,面对秋景更生悲情,只有勉强宽慰自己。今日重九兴致来了,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这一联之中,作者的心情经过了曲折的几番变化。“老去”一层,“悲秋”一层,“强自宽”又一层;“兴来”一层,“今日”一层,“尽君欢”又一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首联即用对仗,诗句宛转自如。


  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作者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人老了,怕帽一落,露出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晋书·孟嘉传》:“有风到至,吹嘉帽堕落,嘉不知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让人正冠,显出别是一番滋味。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这一联用典入化,宋代杨万里说:“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


  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宕开一笔,描山绘水,将一组高旷峻远的画面移入诗中,令读者至此不觉精神为之一振,仍然可以看出作者雄心未老,仍然保持着坚贞不拔的风骨。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


  尾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饱含深意。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不知明年的重阳节,我们中又有几个人能健在?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作者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作者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要拿起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谓:“字字亮,笔笔高。”(浦起龙《读杜心解》)作者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读之更觉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名家点评:

  《后山诗话》:孟嘉落帽,前世以为胜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故谓诗非力学可致,正须胸肚中泄耳。

  《诚斋诗话》: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林谦之曰:)如老杜《九日》诗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对属。又第一句顷刻变化,才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甚切,……“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腾作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士人公案,最为妙法。“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自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则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

  《容斋随笔》:刘梦得云:诗中用“茱萸”字者凡三人。杜甫云“醉把茱萸子细看”,王维云“遍插茱萸少一人”,朱放云“学他年少插茱萸”、三君所用,杜公为优。

  《对床夜语》:高适《九日》诗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老杜有“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整冠”,亦反其事世。结句云:“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与刘希夷“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之意同。气长句雅,俱不及杜。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此三人(按指杜甫、王维、朱放及诗)类各有所感而作,用事则一,命意不同。

  《瀛奎律髓》:杨诚斋大爱此诗。以予观之,诗必有顿挫起伏。又谓起句以“自”对“君”,亦是对句。殊不知“强自”二字与“尽君”二字,正是着力下此,以为诗句之骨之眼也。但低声抑之读五字,却高声扬之读二字,则见意矣。三、四融化落帽事,甚新。末句“仔细看茱萸”,超绝千古。

  《唐诗广选》:郭明龙曰:帽冠既重,落帽有致,正冠何为?翻案之说不然。

  《四溟诗话》:七言近体,起自初唐应制,句法严整:或实字叠用,虚字单使,自无敷演之病……《九日蓝田崔氏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此中二字亦虚,工而有力。中唐诗虚字愈多,则异乎少陵气象。

  《艺苑卮言》:……“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然(七律压卷之作)竟当于(老杜)四章求之。

  《诗薮》:盛唐句法浑涵,如两汉之诗,不可以一字求。至老杜而后,句中有奇字为眼;才有此,句法便不浑涵。……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故不如“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也。此最诗家三昧,具眼自能辨之。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九日》、《登高》……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

  《唐音癸签》:“老去悲秋”篇,本一落帽事,又生“冠”字为对。无此用事法。“蓝水”一联尤乏生韵,类许用诲白语,仅一结思深耳,可因之便浪推耶?

  《诗源辨体》:“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似巧实拙。

  《唐诗镜》:一起二语,意凡几折。三、四不胜伤感与时俯仰之情。杨诚斋谓翻案为奇,非也。孟嘉何尝以落帽为风流,子美又何尝以不落为风流耶?五、六雄高气与寒山相敌。结语伤慨留连,味之不尽。

  《唐诗归》:钟云:凡雄者贵沉。此诗及“昆明池水”胜于“玉露凋伤”、“风急天高”盖以此。王元美谓七律虚响易工,沉实难至,似亦笃论,而专取四诗为唐七言压卷,无论老杜至处不在此,即就四诗中已有虚响、沉实之不同矣,不知彼以何者而分虚响,沉实也?特录此黜彼,以存真诗。钟云:二语虽一气,然上语悲,下语谑,微吟自知,不得随口念过(“羞将短发”二句下)。钟云:“健”字妙于立言(“明年此会”句下)。钟云:“仔细看”三字悲甚,无限情事,妙在不曾说出(末句下)。

  《唐诗归折衷》:敬夫云:词旨凄壮,其佳处又不当于用旧不用旧、翻案不翻案求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葵曰:次,流水联,在七言尤难。五、六,以“落”字映起“寒”字。结,达者之言,“仔细”方言而雅。陆深曰:尾联悲,感中顿悟。刘辰翁曰:此诗经诚斋说尽,旧曾手写,误作“好把”,便觉情性甚远,因赞其妙。董益曰:欲悲而喜,才喜而悲,曲尽怀抱。郭正域曰:“明年”句浅时真。周珽曰:胸中元化,笔底造工。一句一字,幽妍爽豁。陈继儒曰:出世心眼,动人旷怀,古今绝调。

  《唐诗评选》:宽于用意,则尺幅万里矣。谁能吟此而不悲,故曰可以怨。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冠”、“帽”字复,前人已议之。一说“看”谓蓝水、玉山,非看茱萸也,亦自有理,不同穿凿。许印芳:老杜五、七律常有对起对结者,此诗但对起耳。三、四语一事化用两句,此律诗用事之一法。……五、六写现景,造句警拔,通篇俱振得起,此最宜学。结句收拾全题,词气和缓有力,而且有味。何义门云:前半跌宕曲折,体势最佳。此贼中作,故尤悲凉。非独叹老而已。

  《杜诗详注》:朱瀚曰:通篇伤离、悲秋、叹老,尽欢至醉。特寄托耳。公曾授率府参军,用孟嘉事恰好。

  《唐诗成法》:三、四,宋人极赞,然犹是明白说话。五、六,蓝田庄之壮观,方是佳句。

  《诗辩坻》:“羞将短发还吹帽”一句,翻案意足,“笑倩旁人为正冠”,赘景乏味,或当时即事语耶?

  《杜诗集评》:陆嘉淑云:此真宋人学而不能到者。吴样农云:此诗毕竟杜律第一。扬诚斋诸公所评不错也。

  《唐诗笺注》:“仔细看”三字,读之黯然。

  《茧斋诗谈》:“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一句翻用孟事。孟落帽犹不知,此则防其落而倩人正之,不拘本事。

  《唐宋诗醇》:意颇颓唐,笔则老健。颈联撑柱,自是截断众流之句。

  《增订唐诗摘钞》:首四句一气,项联用自嘲语,正悲世也。结应转,字字刻挚,字字脱化。五、六写景悲壮称情。用九日事俱用得翻新。

  《唐七律选》:张南士云:此诗八句皆就题赋事,不溢一字。起以“悲秋”、“今日”暗指“九日”二字,然对如不对,奇绝。若“蓝水”二句,世多以写境忽之,此与崔曙“三晋云山”二语正同,正登高也。……至落句之妙,当与万楚《五日观伎》比看。一见续命缕而翻欲死,一见茱萸囊而唯恐不生,本地风光,何其神也?前人亦以此拟三唐第一,要与《黄鹤楼》《卢家少妇》同妙,神品无优劣也。

  《读杜心解》:“老去”“兴来”,一篇纲领……字字亮,笔笔高;三、四,宋人极口,然犹是“随波逐浪”句;五、六,乃所谓“截断众流”也。

  《杜诗镜铨》:二句直下,中具几许曲折(“老去悲秋”二句下)!结处仍与“老去悲秋”相应。“看”字即指茱萸,意更微妙。异乡佳节,写得十分慷慨缠绵。

  《闻鹤轩初盛唐评选读本》:陈德公曰:三、四跳脱有笔致。第六高凉名句,结更不为衰寂,故是警篇。评:三、四一事作两笔写,而意自相承。古人往往有此。末句著“醉把”作趣,然亦从第二“尽君吹”生出,“尽欢”则醉矣,且三、四一联,更是描摹醉态。

  《网师园唐诗笺》:借山水无恙,以衬人事难知(“蓝水”二句下)。

  《唐宋诗举要》:此等诗皆生气淋漓,不当专以字句求之。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