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于家村
于家村
于家村

  于家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六十公里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石头文化村落,面积10平方公里,400多户,1600多口人,是于家乡政府所在地。1998年11月1日被河北省民俗学会命名为“于家石头民俗村”。

  于家村在四面环山的洼地,山峦环抱,绿树掩映,不到村头见不到人家。当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走进这个村子,一下就置身于石头的世界: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村路也是古老的石头铺就的。铺路的石头多是青灰色,石质坚硬,岁月的磨擦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但这石路光而不滑,干爽洁静,走在上面,脚下发出轻轻而有韵律的“哒、哒”的声响。站在这石头街上,环顾四周,与脚下的石路相连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路的两旁全是石头房院,随便推开一扇石门,便又会看到一个石头筑造的小天地。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还有古色古香的四合楼院,沿白色石阶登上石楼,放眼四望,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花花的石房石屋,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据介绍,这里房屋建筑规范明确,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为胡同。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多米,街巷全是青石铺就,街巷串连的石头房屋4000多间。

  于家石头村落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500年前,于谦之子隐居井陉南峪村,留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兄弟三人。成化年间(约1486年)因生活所迫,于有道携家眷秘密迁居于这旷野深山隐居。当时这里荒无人烟,于家人“与木石居,与鹿逐游”,生活条件十分困乏,其族人以顽强的精神,艰苦创业,开拓生活。他们用石头搭房垒屋,造石具开荒种田,炊饮餐具全部用石头打凿而成。春风秋雨,世事沧桑,于家人在这里依漫山石头,开一方乡土,繁衍生息,由几户人家,发展到一个石头村落。目前,这个石头村已有4000多口人,繁衍至今24代,村里人95%以上是于姓。

  于家先祖、民族英雄于谦,曾以石灰为喻,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节操,宁愿粉身碎骨,也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品格。他的后裔用朴实坚贞的石头在荒野深山抒写下不朽的生存史诗。于家石头村,穿越岁月沧桑,存活到今天,这是于家后裔坚韧不拔,代代相传的奋争精神的写照,也是先祖精神风范的遗存。

  当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纷纷告别砖瓦平房而乔迁高楼大厦,高档装潢把居室妆点得如宫殿一般,这虽然是历史的变迁,文明进步的象征,但看一看石头村,它会不由地给人一种精神的昭示:那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开拓生活的精神与韧力,无论在怎样的优越中都不能遗失掉…… 神奇的石头村地处石家庄井陉的大山深处,是河北省惟一重点保护的古村落,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直系后裔的繁衍地,全村95%以上都称是于氏家族。全村共有石头房舍4000多间,石板街道3700余米,石井窑池1000有余,石头碑碣200多块;于家村,因石头超多,故又称石头村。

景点

  石楼四合院,石头村的古村古景风采依旧,明、清建筑完好无损。村中有300多座四合院,而无一雷同,各有神韵。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先后走出12名文武秀才的石楼四合院。

  清凉阁,兴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下两层为全石结构,上层是砖木结构,外观与北京前门箭楼相似。让人称奇的是,下两层没打根基,是由一块块巨石垒砌,每个石块都大得惊人,有的重约5吨。

  石头院,古村街景很具古韵,数百年的沧桑、风雨侵蚀、人行畜走,把一条条青石板路踩踏得坑洼不平,锃明瓦亮。纵横交错的六街、七巷、十八条胡同贯通全村。石头村的院落虽大小不同,但家家户户都干净整洁。每家房子,从房基到房檐清一色用的都是石材建造。屋外石头围墙上有石环、石耳,用于拴牲口。屋檐下有形状各异的排水管。奇怪的是,管子朝院内房窗,问过主人,答曰:“长年干旱各家要接蓄屋顶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