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北省云梦县风光:梦泽湖
湖北省云梦县文化:东汉陶楼
云梦街景:黄香大道
湖北省云梦县:泗洲寺

  云梦县汉语拼音:Yún Mèng Xiàn;英文:Yunmeng County),中国湖北省孝感市辖县。南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 (550)置云梦县,因古云梦泽得名,或说因汉曾在此建云梦宫得名。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地理坐标东经113.37'—113.52',北纬30.45'—31.12'。总面积604平方千米,为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县。总人口58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9个镇、3个乡。

  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北高南低,三面环河。平原湖区537平方千米,占90%,东北部为海拔50米左右的岗地;曾店镇枫梓岗为最高点,海拔76.2米;沙河乡的北湖垸为最低点,海拔19.0米。涢水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全境,汉北河横贯南部。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过渡性气候带,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年均气温16℃。古迹有睡虎地战国秦汉墓葬群、楚王城遗址等。矿产资源有岩盐、芒硝、石膏等。盛产棉花、水稻、油料等作物。名特产品有云梦半夏、府布、银丝鱼面、蜂蜜、蚕茧等。名胜古迹有云梦秦墓、大坟头古墓群、泗洲寺等。其中在睡虎地11号墓中出土1100余枚竹简,内容为秦代法律文书和卜筮之类。是世界上至今最早的法律文本(见云梦秦简)。

  云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邻武汉,接荆襄,达中原,通湖广。汉渝铁路、316国道纵贯南北,汉宜公路、汉十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临境而过。县城距武汉70公里,距天河国际机场仅50公里。

  邮编:432500 代码:420923 区号:0712

行政区划

  全县辖9个镇、3个乡:城关镇、义堂镇、曾店镇、吴铺镇、伍洛镇、下辛店镇、道桥镇、隔蒲潭镇、胡金店镇、倒店乡、沙河乡、清明河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历史

  云梦县境自秦至魏、晋、南北朝,一直属安陆县。南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分划安陆县南境设置云梦县,县治在云梦城(今城关东部“楚王城”)。北宋熙宁二年(1069),省云梦为镇并入安陆县,元祐元年(1086),复立云梦县。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起义军在湖北建立政权,改云梦县为固州。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领后复立云梦县。

  云梦建县后一直隶属安州(安陆郡)。宋宣和元年(1119)升安州为德安府,云梦县隶属德安府直至清朝终结。

  中华民国建立,废府设道,云梦县属湖北省江汉道 (武汉黄德道、鄂东道)。1926年废道,县直隶于省。1932年,湖北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云梦县属第五区(区署驻随县,1936年起改称第三区),直到解放。

  1948年4月建立的云孝人民民主县政府,隶属中原解放区江汉区鄂中专署。

  1949年6月,云孝县复名云梦县,辖区恢复传统行政地域,并划属新建立的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区)。1959年11月,孝感专区并入武汉市,实行市管县。1960年8月,云梦县并入安陆县。1961年5月恢复孝感专区。1961年12月,云梦县恢复建制。1970年孝感专区改称孝感地区,云梦县一直由其辖属。

  云梦县是以古云梦泽省去“泽”字而得名。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析安陆县置云梦县。唐武德四年(621)省云梦入应城,后复。北宋熙宁二年(1069)再省入安陆。元初复置。元、明、清属德安府。

  1932~1948年先后属江汉道、第五、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9年属武汉市。1960年撤销云梦县并入安陆县。1961年复置,属孝感专区,1970年属孝感地区。1993年属孝感市。

  1996年,云梦县面积604平方千米,人口约55.9万人。辖9个镇、3个乡,辖9个镇、3个乡:城关镇、义堂镇、曾店镇、吴铺镇、伍洛镇、下辛店镇、道桥镇、隔蒲潭镇、胡金店镇、倒店乡、沙河乡、清明河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云梦县常住总人口571591人,其中:城关镇109829人,义堂镇49547人,曾店镇40801人,吴铺镇40443人,伍洛镇39772人,下辛店镇64877人,道桥镇30782人,隔蒲潭镇60993人,胡金店镇33506人,倒店乡29016人,沙河乡39500人,清明河乡32525人。

  2004年末,云梦县总人口570755人,辖义堂、曾店、吴铺、伍洛、下辛店、道桥、隔蒲潭、胡金店、城关9个镇和倒店、沙河、清明河3个乡,共有25个居委会、270个村委会。2005年末,云梦县辖9个镇、3个乡,24个居委会、270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云梦县常住总人口524799人,其中:城关镇137873人,义堂镇40180人,曾店镇31059人,吴铺镇28399人,伍洛镇35006人,下辛店镇47870人,道桥镇21978人,隔蒲潭镇51137人,胡金店镇27439人,倒店乡27222人,沙河乡31241人,清明河乡24697人,云梦县经济开发区20698人。

地理

  云梦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7—113。52,北纬30。45—31。12。县境最大间距南北长52.8公里,东西宽19.8公里,面积604.24平方公里,占湖北省面积的3.1‰,是全省面积最小的县。县境东邻孝感市,西界应城市,北接安陆市,南连汉川县。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曲阳镇),东南距省会武汉(公路距离下同)80公里、孝感行署20公里,北至安陆城30公里,西至应城25公里,南至汉川县城50公里。

地势地貌

  云梦县境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地貌形态简单,可统称为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高差不大,最高处为境东北的枫梓岗,海拨76.2,最低处为县东南的北湖垸,海拨19.o米。全县地貌大致分为三区。县境东北部为垅岗波状平原区,占全县面积的35.7%。县境西北部及中部为河谷冲积阶地平原区。县境南部为河流下游湖积平原区。县境东西南三面环河。河港14条,全长223.2公里,以府河(水)为主干,一般向东南流,呈平行状水系。全县属府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属 河流域面积占19.6%,属汉北河流域面积占0.3%。县境地下水,南部丰富,北部贫乏,大致分为三个地下水分布区。县境东北部垅岗地区属下第三系碎屑岩裂隙水区。雷公桥以北的府河河谷平原属第四系孔隙水区。雷公桥以南属第四系孔隙水与上第三系孔隙裂隙水区。

气候

  云梦县境地处中纬度,属副热带和季风气候区过渡性气候带,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凉、冬寒。年平均气温16℃,极端高温38.6℃(1978年8月3日),极端低温为一14℃(1977年元月30日)。年平均日照量1993.6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6%。各月平均日照量最高为8月,246.7小时,最低为2月,112.8小时。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10一112千卡/平方厘米·年,北部略高于南部。年平均降雨量为1074.5毫米,南部略高于北部。无霜期年平均为247天,最短为216天,出现在1963年,最长为280天,出现在1961年。

  县境地处中纬度,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过渡性气候带,夏季由热带暖气团控制,冬季由极地冷气团控制,春秋两季属两个气团互相交替过渡性气温,四季分明,冬寒、夏炎、春暖、秋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604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县,人均土地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1%;园地面积2156亩,占国土总面积0.2%;林地面积3540亩,占国土总面积的0.4%;城镇村庄工矿用地9.0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0%;交通道路用地面积1.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6%;水域面积39.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3.8%;未利用土地2.7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

水利资源

  云梦县境东西南三面环水,以府河为主干,有河港14条,全长223.2公里,一般向东南流,呈平行状水系。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防洪、排涝、灌溉为主体的三大水利工程体系。防洪工程:共修筑境内汉北河、府河、漳河堤防105.32公里,兴建堤防涵闸31座。排灌工程:以国有电力排灌泵站为骨干,小型机泵站为补充,深沟大渠联网形成排涝体系。全县共有排灌泵站204处,节制闸3处。灌溉工程:主要由水库、塘堰、渠道、机井等组成灌溉体系。有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5座,总库容526.8万立方米,渠道173条、528.9公里。

矿产资源

  云梦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盐、硝、膏素称“云梦三宝”。探明储量的矿产7种,矿产地5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主要矿种有芒硝、石膏、高岭土、玄武岩、河砂、砖瓦用粘土等。其中岩盐总储量19亿吨以上,芒硝总储量5300万吨,石膏总储量1000万吨。目前,主要开采的矿种有岩盐、芒硝、河砂、粘土。

植物资源

  云梦林业资源为人工种育林及四旁植树,主要树种除本地杨柳楝桑榆槐桃梨外,引进了法桐、水杉、池杉、落羽松和樟树等。云梦是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7.2%。县境中药材资源有52类,165个种类,主要有桑椹、艾叶、元花、麦冬、枸杞、女贞子、益母草等10多个品。

动物资源

  云梦动物资源畜禽养殖以鸡、鸭、猪、牛最为普遍,马、羊、兔、鹅也有少量养殖。80年代鹌鹑、虎皮鹦鹉批量养殖,成为地方经济特色之一。水生资源大多为鱼类,主要有鲫鱼、鳙鱼、鲤鱼、鲢鱼、草鱼等。境内野生动物有4纲9目10科46种,主要有草兔、刺猬、鹭鸟、野鸭、麻雀、喜鹊和蛙龟蛇等。

农林作物

  县内生物资源主要为农林作物和家禽家畜及水生鱼藕等动植物。农作物大宗为水稻、棉花、麦类、油料,连同豆类瓜菜之属,不下二百种。林业资源为人工种育林及村居周旁散生树木,林木有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三类,主要树种除本地杨柳楝桑榆槐桃梨外,50年代以来引进了法桐、水杉、池杉、落羽松和樟树等。水生资源大宗为鱼类,60年代以来野生鱼减少,主要靠养殖,较多的是鲤科的鲫鱼、鳙鱼、鲢鱼、鲤鱼、草鱼,龟鳖虾蚌及菱角等水生动植物也都着湖泊开垦而减少。畜禽养殖以鸡、鸭、猪、牛最为普遍,马、羊、兔、鹅有少量养殖;80年代鹌鹑、虎皮鹦鹉批量养殖,成为地方经济特色之一。养蜂也常盛不衰。县境药材资源有52类165个种属,但产量不多。云梦半夏昔日田间伴生,产量较多而且品质殊佳,现因田间冬春勤频耕作而减少;桑椹、艾叶、元花、麦冬、枸杞、女贞子、益母草等10多种中药材尚有一定产量。

特产

  云梦名特农副产品有:花心胡萝卜,府河白萝卜,红梗空心白花菜,“三岗”优质米,隔蒲的无公害蔬菜,金坛子泡菜,天梦牌“花菜”等等主要销往武汉、十堰及沿海地区。工业产品有:“云吉”牌加碘盐、曲筛、3DTY调度泵、银丝鱼面、精制挂面、无铅皮蛋、化纤网扣、布绒玩具、BOPP薄膜、325硅酸盐化水泥、小磨麻油、汽车座垫面料。

  云梦豆皮,云梦县的传统名产和小吃食品。以粳米、绿豆为原料制成。具有质软、味香、色纯、可口、易消化等特点,尤其是冬腊月和开春时节,用豆丝配以腊肉、青菜下锅同煮,腊香美味可口。

  云梦鱼面,云梦传统地方特产,始产于清道光年间(1835年),曾被作为贡品,封为“御面”。其做法独特,选用“白鹤分流”之鱼,桂花潭中之水,新麦上等面粉及芝麻香油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白如银、细如丝,故又称“银丝鱼面”。1915年,云梦鱼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优质银牌奖;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2010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7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湖北省云梦县特产:云梦芝麻焦切糖

  云梦芝麻焦切糖,属“百年”传统地方老字号产品,绝对密制配方,纯手工制作。其特点是外观色彩美,味道纯、香、酥、脆俱全,不粘牙,含糖低,甘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润燥、暖肺、养胃等功效。

  云梦三岗糯,主产于云梦吴铺、倒店、曾店等乡镇。三岗糯米外观洁白如玉,晶莹剔透,直链淀粉含量高,营养爽口,幽香四溢,既可煮食,又可制作汤元、年糕、糍粑、米酒和酿造业的上佳原料。

  白花菜,仅集中生长在湖北中部府河一带。古文记载:“夏月开小白花,可为齑,香味绝胜,有红梗白梗两种,红梗尤美,他处皆不及亦土性异也。”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品尝后大为赞赏,曾被列为贡品。传统方法腌制的白花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乳酸和碳水化合物,香味独特,口感丰富,回味无穷。

  长翅牌小磨麻油,云梦县吴铺镇长辛小磨麻油厂生产。产品选用当地生产的上好芝麻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精心制作而成。长翅牌小磨麻油香味浓厚,色泽清纯,口感纯正,是理想的调味品。

  云梦皮影,始于清中叶,1995年2月由省文化厅授版为“湖北皮影艺术之乡”。云梦皮影轻装简从,二人一台戏。前台演唱兼操纵,后台司击乐伴奏,俗称打锣腔或二人台,有戏剧轻骑之称。皮影制作,仿戏剧服饰,脸谱,用料从纸到塑料片,透雕镂空,花纹精细,色彩鲜亮。皮影唱腔属西乡高腔,须真假嗓相兼,说唱吐字清晰,行腔豪放。刚如云梦打麦号子,柔似摇儿歌。后受姊妹艺术影响,揉进了楚,汉剧唱腔,逐步形成生,旦,净,丑腔分,导板,垛子,二六,二八,摇,数等板式。有的戏班还加进了(京胡)弦乐伴奏。演唱书目多为各朝历史演义,从《封神演义》,《东周列国》,《说唐》,《说岳》,《天宝图》,《海公》,《刘公》等应有尽有。说唱无剧本,艺人掌握故事梗概,临发挥,多唱水词。一部大书可演二,三个月。但赴省,市会调演的剧目,先创作剧本,配音乐伴奏,反复排练后才能公演。保留剧目有:《山娃与凤凰仙子》,《猪八戒背媳妇》,《武松打虎》,《梁红玉击鼓战金兵》,《斩钦差》,《三调芭蕉扇》,《鹤与龟》等。

文化

遗址、文物

  境内发现的文化遗址有683处。其中城北有原始社会晚期的好石桥城址;城东有商代建立的王家山城址;城关有楚、秦、汉三代沿袭使用的故国遗墟——楚王城;城南下辛店镇有魏晋三国时期的江夏郡—---上昶城等四座古城遗址;还有因出土秦代竹简而闻名于世的睡虎地、龙岗,还有珍珠坡、木匠坟、大坟头、赵许、聂家墩、九子墩等一批古墓群;位于下辛店镇的梁建、唐修、元泰定四年重建的泗洲寺,是本县唯一现存的佛教古刹;座落于城区具有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儒学大成殿。1993年云梦好石桥东西古城遗址、楚王城遗址、城郊古墓群、泗洲寺等4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梦馆藏文物达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5件、二级文物35件、三级文物186件。其种类包括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竹器、漆木器、玉器、瓷器、金银器、丝棉织品等十多种。尤以战国、秦汉时期的文物最为著名。

  1975年12月29日,在古城西郊,誉称“西睡虎”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填补了考古史上秦简出土的空白,出土竹简共155枚,其内容计有《编年记》、《秦律十八种》、《语书》、《效律》、《秦律杂抄》、《法律问答》、《封诊式》、《为吏之道》等,主要记载和反映了从商鞅变法到秦统一全国一个世纪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各方面的内容。

  1989年,在古城东郊,俗称“东卧龙”的云梦龙岗相继出土了一批简牍,简文分为《禁苑》、《驰道》、《牛马羊》、《田赢》及其它五类,主要的法律条文行用于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02年)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四年间。

  云梦出土的东汉陶楼被誉为“华夏第一楼”,展现了东汉晚期的建筑风貌和富豪地主的庄园生活,是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实物资料。

  云梦秦简,云梦县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1975年发掘出土。共1100多枚。为墨书秦篆,有的写于战国晚期,有的写于秦始皇时期。竹简经整理编纂,分为《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和《日书》9种。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关秦代法律的文书,其内容已超出战国李悝的《法经》,具备了刑法、诉讼法、民法、军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内容。对农田水利、牛马饲养、粮食贮放、徭役征发、刑徒服役、工商业管理、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物资帐目、军官任免、军队训练、战场纪律、战勤供应、战后奖惩等,都有具体规定,而以刑法最为成熟。这批竹简是研究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可信史料,也是校核古籍的重要依据。

  楚王城遗址,坐落在云梦县城关,总占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周长7700米,现存夯土城墙距地表高2.7米左右,城墙内外有护城河,河宽43.6米,古城总体呈东西长、南北宽不规则长方形,中间一道南北向城垣(即中城垣),将该城一分为二。据初步考察,古城门按东西南北开设,东城门设在丁字口(又名金子口),面朝曲阳湖,另外三门各有一坡斜对城门,分别为珍珠坡、季堵坡(即现在的睡虎地)、黄土坡。古城内分布有新石器时期到汉代以后的居住遗迹,城外四周分布着东周至秦汉各个不同时期的古墓葬区。据云梦县志记载,楚王城为春秋战国时,楚昭王避吴难入云中所筑。在楚王城遗址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古墓葬群:南有珍珠坡战国墓地,西有大坟头汉初墓地和睡虎地秦汉墓地,西北有木匠坟秦汉墓地和周田东汉墓地,正北有陈赵、曙光古墓群,正东有赵许东汉墓地。楚王城是东周至秦汉延续使用的一座重要的古城址。

  好石桥城址,在云梦义堂镇北的好石村,有两个3000-5000年前的古文化遗址——好石桥东城遗址和好石桥遗址。据考古资料显示,古城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采集有石斧、石铲和鼎、罐、碗、盆、缸及纺轮、网坠等陶器和残片,属于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

  东汉陶楼,1979年出土于湖北云梦西郊瘌痢墩一座东汉墓中。陶楼为泥质红陶,外罩一层较薄的青黄釉。这件陶楼为一组楼阁组成的宅院,建筑总体布局为三合式,分前后两楼。

  泗洲寺,位于云梦县下辛店镇西2公里处。始建于南朝时梁代武帝大同7年(公元541年),距今1460多年。泗洲寺几经重修,为云梦现存古建筑之最,为湖北省内唯一座元代风格古建筑,列入全国450座大型寺庙之一。1983年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

  云梦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著名的历史名人有:被孔子评价为“忠”典范的楚国贤相令尹子文;惟忠惟孝的名臣、中华民族“二十四孝”之一的汉孝子黄香;著书立说的宋元理学家赵复;风流儒雅的明代学者邹观光;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者之一许兆椿;勇赴国难为国捐躯的盖世英杰,被孙中山誉为大将军的辛亥革命先驱吴禄祯;抗日名将丁柄权等。

  • 子文,若敖族人,斗(鬭)氏,名豰於菟(gouwutu),字子文。楚贵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所生,生下后弃在云梦泽北(即今湖北天门市境内),被母虎抚养,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意思是“虎乳育的”。楚的附庸国祁国国君祁子出猎时觉得很惊奇,抱回鞠养。子文故里在今云梦县义堂镇,是楚国历史上治国安邦之雄才,有文韬武略之奇谋,而且为官廉洁,处事公平,不徇私情。
  • 黄香,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出生于江夏安陆(今云梦)。九岁时,他母亲不幸病故,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孝敬,尽心奉养。夏天,酷暑难当,他便将枕席扇凉,再请父亲安歇;冬天,滴水成冰,他便钻进被窝里,以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冰冷的被褥,直至被褥暖和了,再请父亲入睡。有集二卷,已失传,现有《九宫赋》、《天子冠颂》、《责髯奴辞》等三篇著作传世,均收于《古文苑》中。
  • 邹观光(1595年前后在世),德安府云梦(今湖北云梦)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与吉安邹元标齐名,时称“二邹先生”,官至南京兵部郎中。擢太仆寺少卿,未上而卒。观光著有《孚如集》,《四库总目》传于世。
  • 许兆椿(1748—1814),云梦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四库全书》编纂者之一。有《秋水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