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亳州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徽省 > 亳州市
安徽亳州:花戏楼
安徽亳州:蒙城文庙
安徽亳州:天静宫
安徽亳州:庄子祠
安徽亳州:华祖庵
安徽亳州:蒙城万佛塔
安徽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安徽亳州:二夹弦
安徽亳州:亳州剪纸

  亳州汉语拼音:Bó Zhōu;英语:Bozhou City),古称中国安徽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源南端。其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地理坐标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全市总面积8429平方千米。总人口602万人(2010年)。辖1个市辖区、3个县。

  亳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炎黄时代帝喾颛顼为帝,都于亳近400年;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在亳立都190年。自秦时置谯县以来,历经朝代更迭,大都系州、郡或县建制,其间元至正15年(1355),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至此亳州正式成为“三朝”古都之地。悠久的历史给亳州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城西北隅的明王台韩林儿登基时所建的宫阙遗址;城北关火神庙大街大关帝庙内有一处古朴玲珑的建筑名花戏楼。此外还有章华台华佗庵万佛塔天静宫薛阁塔城父故城遗址咸平寺柳湖书院等古迹名胜。亳州花轿、亳州剪纸和郭家纱灯等传统工艺均极富浓厚的地方特色。亳州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先哲名流。

  古亳州为中州门户,南北陆路通衢,水路东南控淮泗,西北接豫陕。在古代,涡水是桅樯如林、舟楫往来如梭的繁忙运输线。唐代时,亳州鼎盛,为天下十望之一。明代亳州商业兴盛,水陆畅通,舟车络绎,画舫翠楼,玉管银萧,一片繁荣景象。清代时,亳州古城设有4关,以北关最大,生意集中,有72条街,360条巷,各行各业按街分布,井井有条。亳州是中药、白酒、道家三大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五禽戏之乡。

  亳州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原中岗、坡、蝶形洼地相间分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5℃,年均降水量814.3毫米,无霜期209天。有煤炭、石灰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亳州是中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尤以盛产优质白芍而闻名。由于中药材云集吞吐,贸易规模很大,商贾云集。行号、栈、店数百家,各省客商乡土立帮建会馆多达30余处。如徽州会馆、两湖会馆、江宁会馆、福建会馆等。其中尤以陕西会馆花楼建筑最为绚丽。是全国商品粮、棉、烟、桐木生产基地,盛产药材、烟草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亳州位于中原战略要地,素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称,历来是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区位优势明显。京九铁路、青阜铁路纵贯全境,311、105国道和202、203、224、305、307、308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济广高速、宁洛高速、泗许高速和即将建设的济祁高速构成亳州市“井”字型高速公路网,涡河、茨淮新河航运可直接通江达海,北距商丘机场60公里,南距阜阳机场120公里,邮电通信网遍及城镇乡村,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联系方便快捷。  

  • 邮编:236802 代码:341600 区号:0558

行政区划

全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谯城区

历史

  亳州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夏时亳州属豫州,曾是帝喾的国邑。周初是神农氏后裔的封地,置焦国。春秋时期,焦属陈国。陈于此建焦城,后楚灭陈,筑谯城(今谯城区)。谯夷所辖区域扩大到苦(今涡阳县)、蒙(今蒙城县)及周边地区。

  时置谯县,属砀郡。汉时先后属豫州、沛国治。建安末年设谯郡。魏皇初2年(221)封谯郡为 “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 “五都”。

  西晋时,谯是谯国治所,北魏正始4年(507)为“南兖州”治所,北周大象元年(579),改南兖州为亳州,治所不变,亳州之名始于此。

  大业3年(607)又改亳州为谯郡。唐武德4年(621),谯郡更名为亳州,为“十望”州府之一,下辖谯、临涣、酂、城父、鹿邑、蒙城、永城、真源8县。

  时亳州属淮南路,时属南京路,下辖6县5镇。时亳州属归德府(今商丘),下辖6县。元至正15年(1355),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 “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至此亳州正式成为 “三朝”古都之地。

  明朝初年亳州一度为县,属颍州。弘治9年(1496),又升县为州。初亳州属安徽布政使司直辖。1864年清廷镇压捻军后,析亳州、宿州、蒙城、阜阳、各一部设涡阳县。

  1912年国民政府降亳州为亳县,由省直辖。

  1964年,国务院决定从阜阳、涡阳、蒙城、凤台各划出一部成立利辛县。

  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亳县建制,设立亳州市(县级)。1998年收归省直辖(副地级)。

  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地级亳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谯城区。(2)亳州市设立谯城区,以原县级亳州市的行政区域为谯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文化巷。(3)亳州市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新设立的谯城区。全市共有107个乡、镇(乡级场、办事处),2625个行政村。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亳州市总人口5078908人;谯城区1351939人,涡阳县1293192人,蒙城县1106749人,利辛县1327028人。

  2004年底,全市共有3个街道、85个镇、16个乡。

地理

  亳州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平均海拔22~42.5米。

  辖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涡河自谯城区安溜镇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移村集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自谯城区淝河镇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利辛县展沟镇出境入凤台、颍上县界,境内长123.4公里,流域面积1871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立仓镇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

  全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9℃,平均日照2184小时,平均无霜期213天,平均年降水量831毫米。

自然资源

  亳州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852258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7079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24790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9539公顷。地下煤炭、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7亿吨,其中煤炭储量达47.23亿吨。全市水资源总量26.56亿立方米。中药材种植4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52.28千公顷,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欣然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3年粮食总产接近90亿斤,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经济作物以玉米、棉花、烟叶、蔬菜为主;畜禽养殖业发达,涡阳、蒙城、利辛曾被誉为“黄牛金三角”。

文化

  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量新石器时期遗存表明,远在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创造了道家文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酒文化等亳州特色文化。

  亳州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其中有一代圣君商汤;有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一代枭雄曹操;有中医外科鼻祖华佗;有“天资文藻,博闻强识”的魏文帝曹丕;有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曹植;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建安七子”;有在军事上震古烁今的张良曹仁曹洪夏侯渊许褚等;还有代父从军的孝烈将军花木兰;有中国道教上声誉极高,被宋太祖誉为“希夷先生”的陈抟,此外唐代著名悯农诗人李绅、大画家曹霸、《牡丹史》的作者薛凤翔、清代大书法家梁(山献)也都生于亳州。

  此外,亳州还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亳州二夹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老子传说故事、棒鼓舞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五禽戏 中国古代成套导引术。汉末名医华佗所创。此为一种健身强体的方法,系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的神态与动作,故名。又称五禽气功、五禽操、百步汗戏。华佗五禽戏发源于安徽亳州,开创了祛病健身的体育医疗先河,展现了养生哲学和道家文化深厚审美底蕴,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养生医疗价值、美育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2011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亳州:二夹弦
  • 二夹弦 又名两夹弦,俗称“大五音”。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二夹弦、两家弦、大五音。
安徽亳州:亳州剪纸
  • 亳州剪纸 由“民间剪纸”与“新剪纸”两个部分组成。“民间剪纸”是民间流传已久的实用性剪纸,如灯花、窗花、鞋花等等,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特点。“新剪纸”是从民间剪纸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强调主题思想表现的新型美术形式,既带有较强的传统风味,又融进了一定的绘画因素。亳州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花鸟虫鱼、神话传说、吉祥喜庆等民间题材的内容,又有歌颂祖国和家乡、反映群众现实生活和生产建设等方面的作品。亳州剪纸的技法有“剪”与“刻”两种,不管出自哪种技法的作品,都能把中国北方剪纸的淳朴浑厚、豪放粗犷和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纤细秀丽融为一体,形成自己刚柔兼备、淳朴优美、工巧洒脱、节奏和谐等特点。生动活泼又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精湛多变的技法,更增添了亳州剪纸的艺术情趣。目前,亳州已形成了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剪纸艺人与美术工作者相结合的剪纸队伍。
  • 亳州泥塑 是亳州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主要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 大班会 也叫鬼会,是由亳州班房衙役创造的一种舞剧。是一种罕见的民间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剧情发展,类似折子戏,说它像舞剧也无不妥。每逢正月十五大班会演出,演员们着戏剧服装,脸画油彩,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纷纷登场,闹闹攘攘。
  • 亳州清音 “曲牌子”格律较严,有一定的韵律,套数,字数,曲牌子有130多个,又分“正牌”与“杂牌”。有勾儿调,柳儿调,琵琶玉子,马头调;瑶调,秦调,老合调等等。现流行的只有30多个牌子了。清光绪年间,亳州出了两个显赫的大官僚—姜桂题(昭武上将军,热河都统)蒋国栋(皇宫帮办),由他们把这一宫廷曲艺引传到亳州。由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遗风在亳州经久不衰,精通诗词音律者人才济济,几经这些文人雅士的改良丰润,“亳州型”的清音艺术更为动听。当时亳州谁家逢到婚丧寿庆,都要请来“清音班”演唱。
  • 肘搁 在亳州一带有数百年历史,与广东的抬搁异曲同工。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架子”多由小孩子担任,身著戏衣,立于细铁架上,被“座子”托着,表演戏剧片断。边走边舞,有凌空之感。亳州的肘搁共有13 架,为:鳌鱼、青蛇白蛇、三娘教子、孙悟空、唐僧、沙僧、白骨精、单挑花篮、蓝桥会、刘海戏金蟾、仙鹤、仙女、瞎子卖牌等。表演时走“铁索扣”步。
  • 利辛展沟九曲黄河灯阵 又称“九曲黄河灯阵”、“花灯迷魂阵”(此阵内按三才,包藏天地之妙,生死机关,外按九宫八卦出入门户,连环进退,井井有条。九九曲中无直,曲尽造化之奇,陈内花灯形形色色,制艺精美,百看不厌,灯陈占地一般在十亩左右),是利辛县展沟集这一平原古镇农历二月十五泰山宫庙会期间的传统民俗景观,由乡民参与,以一定图式插灯布阵游乐。建国后的1953年、1981年、1983年,这三年的展沟二月十五庙会上都有灯阵展出,均为免费观赏。1997年展沟的灯阵玩友们成立了“金展沟九曲黄河灯阵游艺团”,实行收费观看。于农历二月十五庙会之后走出了展沟,先后于公历的四月到凤台,五月到颍上,七月到利辛县城庆七一迎港归,八月到太和、涡阳、蒙城县。所到之处,受到观众赞赏。2008年九曲黄河灯阵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尉迟寺遗址 即尉迟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毕集村东,是父系氏族晚期部落联盟首领所居住的村寨或城堡,被史学界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尉迟寺遗址为原始社会中晚期遗存,距今4800年至5000年.其中心部位面积约10万平方米,整个遗址保存完好。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物产

  • 亳芍(白芍) 来源于芍药科植物芍药及其变种毛果芍药栽培品的根。早在魏晋时期,亳州栽培芍药就闻名于世了,据史书记载:“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咏也,今人贵牡丹而贱芍药,不知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日木芍药”。到了清末,亳州栽培白芍达到极盛。因亳州白芍质地优良,药用价值高,亳州遂成了全国闻名的白芍集散地。
  • 亳菊 目前,在诸多产地所产的药用菊花中,被公认为地道药材的为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亳菊的栽培历史最悠久,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均与亳菊有亲缘关系,如山东的济菊,是在清朝时引自亳州。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产地,以亳菊最靠南,可避免花期霜冻的伤害,所以其品形俱佳。亳菊朵大、色白,能疏风散热,解暑明目,常用以做成药枕。
  • 亳桑皮 桑白皮以产区分为亳桑皮(安徽亳州),严桑皮(浙江淳安)、苏北桑皮(江苏泰兴、南通)三大产区。因亳桑皮药材皮质厚,宽阔而硬,产量大,而严桑皮和苏北桑皮均皮质薄而软,所以亳桑皮质量最佳。亳桑皮味甘、辛,性寒,归肺、脾两经。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主治肺热喘咳、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桑白皮有明显的利尿、降血压、镇痛、镇静、抑菌等作用。桑白皮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如桑素、桑色烯、桑黄酮、桑白皮素、桑根酮等。
  • 亳花粉 又名天花粉,来源于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根。天花粉主产安徽亳州及河南孟县、温县、武陟一带。亳州所产“亳花粉”,个肥大,色白,粉性足,筋脉少,质佳,是著名的地道药材。亳州除大面积在田间种植外,还习惯将其种在院前屋后,或种在树下,方便其藤蔓攀爬。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凉。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之功。用于治疗热病口渴、消渴、肺热燥咳、乳痈、疮毒等症。天花粉含有天花粉蛋白、淀粉和皂苷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花粉有抗早孕、抗癌等作用,对免疫系统具双向性作用。
  • 亳紫菀 产于亳州市谯城区和涡阳县义门镇一带,是著名的地道药材。亳紫菀头大、须根粗、色紫者,医家喜用。紫菀昧苦、辛,性温,归肺经。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主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紫菀化学成分有无羁萜、紫菀酮、紫菀苷、紫菀皂苷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明显的祛痰、镇咳、抑菌等作用。
  • 亳桐 亳州的泡桐历史悠久,明人王廷相赞称:“桐宫桑林古帝都”把亳桐的种植历史推延到商代以前。泡桐主要产区在谯城区和涡阳县义门镇一带。亳州泡桐的特点是面板光洁、瓷实、轻逸、不变形、不虫蛀,宁折而不弯,属于打制家具的上好材料。
  • 亳州牡丹 亳州不仅是芍药之乡,而且也是牡丹之乡。此处所植主要为药用,也可作为观赏。药用牡丹主要采集根部丹皮(花也可入药,但以收获丹皮为主)。亳州丹皮称亳丹皮,其药用价值较高,以条粗长、皮厚、粉性足、香气浓、结晶状物多者为佳,采集时选择3-5年的牡丹,于秋季或春初采挖,除去根须,剖取根皮,晒干,称原丹皮。或刮去外皮,称“刮丹皮”。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 亳州烟草 种植始于清乾隆三年(1738)。主要品种有红心一号、长脖黄、老来红、白肋烟、草新5号、襄颖一号、许金四号、潘元黄、红花大金元等。亳州烟草的特点是叶片大,色泽好,油量高,香味浓,是生产中、高档香烟的主要原料。
  • 古井贡酒 南北朝时.在亳州的减店集,人们发现一口古井,井水清洌甜美,人们用此井水酿酒、泡茶,回味无穷。相传,有位将军作战失利.临死前将所用的兵器投人井里。谁知此后井水比先前更清淳透明,爽口润喉,所酿之酒,十里飘香,古井从此名声大噪,人们称之为“天下名井”。据史书记载,古井贡酒的前身是“九酝春酒”,是曹操令手下酿造的。
  • 高炉酒 产于亳州市涡阳县高炉镇。传说老子在此炼丹,高炉林立,因而得此地名。
  • 魏武小磨香油 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由亳州闫庄闫氏三兄弟创办,历经22代人工艺沿袭,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魏武香油精选优质纯芝麻,用小磨精心磨制而成。
  • 豪门贡菊冰茶(系列产品) 亳州人张西军创制,主要成分有贡菊、枸杞、胖大海、莲子芯、西洋参片、罗汉果、山楂片、结晶冰糖等。其系列产品有参杞枣茶、三七花茶、霜雪茶等。

旅游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亳州大地留下众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亳州境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省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著名的人文景观有:被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新石器时代尉迟寺遗址,以砖木镂雕双绝闻名于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全国道教第一大殿太清宫(俗称老子庙),被誉为“地下长城”的曹操运兵道,当代文史大家郭沫若亲题馆名的华祖庵,建筑考究、工程浩大的曹氏宗族墓群,浓缩亳州5000多年文明史、馆藏丰富文物的亳州博物馆,讲述酒文化源起、传承和发扬的古井酒文化博览园,明清风格犹存、古色古貌依旧的明清老街等。在安徽三大旅游版块中,以亳州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区是其中之一。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4A级旅游景区3处,曹操地下运兵道、花戏楼、尉迟寺遗址等名扬国内外,二夹弦剧种、华佗五禽戏、涡阳老子传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风景名胜

安徽亳州:花戏楼
  • 花戏楼 坐落在安徽亳州市区大关帝庙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关帝庙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由山西、陕西两地的药材商人集资兴建,所以又称山陕会馆。戏楼是康熙十五年(1676)在大关帝庙内创建,经康熙至光绪二百多年的修建、藻彩、雕镂等粉饰加工,确实极雕镂藻绘之工,金碧辉煌。由于戏楼上饰绚丽鲜艳的彩绘戏文和精美的砖雕、木雕艺术品,光彩夺目,后人遂以“花戏楼”之名传呼至今。
安徽亳州:运兵道(入口)
安徽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安徽亳州:汤王墓
  • 运兵道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面延伸,直至郊外。始建于东汉末年,是魏武帝曹操为其军事需要,专门修筑的地下军事战道,因最初用于运送士兵,故称“曹操运兵道”。唐宋时期多次修葺,仍作为军事战道使用。南宋嘉熙四年(1240),黄河决口,亳州城被淹,运兵道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余年未被发现。1969年,为响应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亳州市群众广泛参与挖地下防空洞,先后在老城区人民东、人民西、人民南、人民北4条街道(原四门大街)地下大范围发现古地下道,目前已查明近6千米长。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曹氏家族墓群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魏武大道两侧,主要包括董园汉墓群、曹四孤堆、薛家孤堆、刘园孤堆、观音山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袁牌坊汉墓群、元宝坑汉墓群等,占地约10平方公里。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华祖庵 又名华佗纪念馆、华佗庙,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市区永安街西端,是敬奉华佗的庙宇,因原庙内主持历代为尼,所以称庙为庵。华祖庵大约始建于唐,据清道光《亳州志》记载:乾隆辛巳年(1761),亳州同知顾登加以修缮,嘉庆二年(1797)安徽巡抚朱珪、亳州知州李廷仪重修,并亲撰联额,额曰“燮理通微”,置于正殿门上。
  • 蒙城文庙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新城路中段路北。始建年代不详。据《蒙城县志》载,元初期在旧庙东侧空地重建新的文庙,经明、清两代多次维修、更新,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亳州:天静宫—老君殿
  • 天静宫 又名老君殿、太清宫,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涡河北岸的老子出生地郑店村。《大明一统志》、《钦定四库全书》、《中都志》等书均记载说天静宫为老子所生之地。《亳州志》也有记载。1985年5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庄子祠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东郊。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丰元年(1078)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为纪念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蒙城乡贤庄子,在涡河北岸漆园故址首建庄子祠堂。主要建筑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台等。祠竣工时,王竞特请宋代文学家苏轼撰写了《庄子祠堂记》命]二匠刻碑立于祠内。
安徽亳州:江宁会馆
  • 江宁会馆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市区古泉路中段,清代南京药材商人集资兴建,具有祭祀神灵、祈福求财,交流信息、商务活动,方便起居、娱乐休闲三大功能。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宁会馆原名圆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天启年间、清康熙年间两次修葺。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江宁义冢》示禁碑得知,当时的圆觉寺已由南京商人管理使用。嘉庆、道光年间又修之。
安徽亳州:道德中宫
  • 道德中宫 又名老祖殿、老子庙、老子祠,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老祖殿街,为祭祀老子的庙祠。始建年代不详。据史书记载,亳州在东汉延熹八年(165)就有祭祀老子的庙祠。汉桓帝因梦见老子降于殿廷,乃颁旨在亳州建老子祠.并先后两次派人来亳州祭祀老子,还命边韶撰《老子铭》,立碑以记之。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赵恒率群臣百官,莅亳州朝谒太清宫,赐亳州城西门名“朝真门”,门楼名“奉元楼”;北门名“均喜门”,门楼名“均庆楼”;北门外涡河桥名“灵津渡”,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靖康元年(1126),宋徽宗赵估谒亳州太清宫。1985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坐落在古井集团公司总部的对面。是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被安徽省文化厅列入省十大行业馆之一。该馆以“古井酒文化”为主线,全面展示了古井酒文化对中国酒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被誉为“华夏第一白酒博物馆”。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佳酿千年传魏井,浓香万里发汤都”金字楹联挂在该馆人口处,精辟地概括了千年古井和古井贡酒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 蒙城万佛塔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东南,原名插花塔,俗称蒙城砖塔,是皖北地区著名的佛教建筑,198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塔体内外镶嵌佛像八千余尊,故名万佛塔。此塔在[宋朝|宋代]]属兴化寺,明代属慈氏寺。故又名兴化寺塔、慈氏寺塔。
  • 薛阁塔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薛阁路。清乾隆三十七(1772)始建,名文峰塔,因此塔在明代吏部考功司郎中薛蕙的家庙薛家阁附近,故当地人多称此塔为薛阁塔。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南京巷钱庄 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区北关南京巷,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汤王墓 商汤王的衣冠冢,又称汤陵。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人民大桥北端。198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木兰祠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薛阁办事处魏园村,祠南侧就是花木兰的家,祠北侧是木兰墓(魏园孤堆),现为谯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木兰,西汉时期谯(今亳州市)人,姓魏,名木兰。亳州木兰祠,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年间改建时。现存木兰祠位于木兰家与木兰墓之间。
  • 古井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古井酒厂内,古井贡酒就是使用该井里的水勾兑而成。古井为青砖砌筑,历史悠久。传说春秋时期,当地人就用此泉酿酒,世代相传。东汉时期,曹操曾用该井的水酿制“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并上表说明制作方法。北魏时期,孤独将军因战争失利,退走至该处,将金锏和长戟投弃于井中,于是井水更加清澈甜美,汲水酿酒,酒香浓郁,甘美醇和。宋代文豪欧阳修饮了此泉佳酿,写下了“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的千古佳句。明万历年间,用该井酿制的“减酒”再次进贡朝廷,名震京师。
  • 亳州药物种植园 位于亳州市东郊8公里处,是一个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园区。全园占地面积2100亩,中心区100亩,集中药材培养、示范、科研、游览为一体。该园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级农业旅游景点,园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已成雏形,是全省第一家药用植物园。

人物

  • 老子 先秦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庄子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亳州蒙城县)人。
  • 陈亢 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名原亢,生于公元前511年,小于孔子40岁,蒙(今安徽亳州蒙城县)人。孔子弟子,在77位弟子中名列第68位。
  • 张良 西汉初年谋臣。字子房。《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生于城父(今安徽亳州谯城区城父镇)。
  • 华佗 名敷,字元化,谯(今安徽亳州谯城区)人,东汉末年卓越的医学家。
  • 曹腾 字季兴,东汉著名的宦官。东汉时期沛国谯(今安徽亳州谯城区)人。
  • 曹操 东汉末权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 许褚 字仲康,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也。曹操著名的猛将和卫士。
  • 陈抟 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唐末、五代隐士。
  • 花木兰 魏氏女,西汉谯城(今安徽亳州谯城区)东魏村人。名木兰,后称花木兰。
  • 曹丕 三国时期魏国君主,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次子。
  • 曹植 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
  • 曹睿 字元仲,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丕之子。
  • 曹霸 唐代画家。传为曹操后裔,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开元、天宝(713~756 )之际。
  • 李绅 唐朝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父李晤于唐人历七年(772)为乌程县令,生李绅于湖州。
  • 张乐行 清末捻军首领,安徽亳州涡阳县张老家村人。
  • 高世读 字书田,安徽亳州人。
  • 侯宝璋 安徽亳州利辛县阚疃集人,著名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