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唐朝宰相、文学家、诗人。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一说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卷入党争。后出为华州刺史,升任河阳节度使。元和十四年(819年),入朝拜相,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开成二年(837年)病逝,年七十二。追赠司空,谥号“文”。累赠太尉。令狐楚擅写诗文,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长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2首。

生平简介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唐朝宰相、文学家、诗人。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一说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卷入党争。后出为华州刺史,升任河阳节度使。元和十四年(819年),入朝拜相,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被贬为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彭阳郡公。后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开成二年(837年)病逝,年七十二。追赠司空,谥号“文”。累赠太尉。令狐楚长年担任地方节度使,“长于抚理”,政绩颇为显著。又擅写诗文,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长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2首。

  令狐楚生长于一个世代文士之家,自幼聪明好学,弱冠应进士科考,德宗贞元七年(791)与皇甫镈、萧俛同榜登科,相继任太原节度使李说、严绶、郑儋的掌书记、判官等职。他擅长文辞,给朝廷的奏章常受德宗皇帝称赞。德宗喜爱诗文,遂将他召回朝廷拜右拾遗,改为太常博士,转礼部员外郎。

  宪宗元和初年,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元和九年(814),受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皇甫镈推荐,入翰林为学士,迁职方郎中、中书舍人,仍知制诰,居内职。他与宰相李逢吉相交甚密,而李逢吉与宰相裴度关系不睦。十二年(817)夏,当裴度出任淮西招抚宣慰处置使:督军讨吴元济之乱时,由他为皇帝所拟的淮西招抚使制,其中有些文词不合裴度之意,裴要求修改几句。宪宗皇帝急于要裴度出征平乱,对此不满,罢去李逢吉相职,令狐楚亦被罢内职,守中书舍人。十三年四月,出朝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

  元和十三年(818)十月,皇甫镈任宰相,将令狐楚擢为河阳、怀州节度使。当时,河阳3000士卒不愿随原节度使乌重胤调镇沧州,中途哗变,据守北城。令狐楚上任,单骑前往安抚,捕斩了为乱首恶,众兵遂安。十四年四月,裴度罢相,皇甫镈又调令狐楚入朝,自朝议郎授朝议大夫,升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了宰相。

  元和十五年正月,宪宗卒,令狐楚为山陵使,撰《宪宗哀册文》,“辞情典郁,为文士所重”。【注:《旧唐书·令狐楚传》】穆宗即位,皇甫镈被贬。因萧俛拜相,令狐楚免受贬谪,负责营建景陵。他的属官和奉天县(今陕西乾县)令合谋,克扣工匠的工钱15万贯,令狐楚反将此钱献给皇帝,引起民怨。六月,有人告发,穆宗下诏斩其属官和奉天县令,贬令狐楚为宣歙观察使,再贬衡州刺史。长庆元年(821)四月,移郢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二年十一月,授陕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陕虢观察使。但谏官反对,复改授太子宾客,仍归东都。

  长庆四年元月,穆宗卒,敬宗即帝位,宰相李逢吉掌朝事,擢令狐楚为河南尹、兼御史大夫。其年九月,检校礼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观察使。汴兵骄纵,素称难治,他到任以抚为主,以宽和为治,用官钱增修廨舍数百间,军民悦服,地方安定。

  大和二年(828)九月,召入朝为户部尚书。三年三月,检校兵部尚书、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一月,晋为检校右仆射、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郓、曹、濮观察使。六年(832)二月,改调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七年六月,入朝任吏部尚书。九年六月,转任太常卿。十月,守尚书左仆射,封彭阳郡开国公。十一月,以本官领盐铁转运等谴。他不满宦官专权,上疏要求外任。其年四月,出任兴元(故治在今陕西汉中市)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兴元。时年72岁,追赠司空。

  令狐楚一生历仕五朝,为官五十多年。在理政抚军之余,他酷爱文学创作,以擅长五言诗在中晚唐诗坛颇有名望。他精通骈体文,尤善笺、奏、制令。经常和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相交往。他身为朝廷大臣,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热情帮助晚辈知识分子。他赏识李商隐的才华,多次资助其路费和行装,让李商隐进京应试,又举荐商隐去郓州节翼 使府做巡官,让儿子令狐绪、令狐綯和李商隐交朋友,将李商隐“致之华馆,待以嘉宾”。【注:李商隐:《上令狐相公启》】以此来抬高商隐的地位。李商隐不通骈文,不适应写奏章,他给李商隐传授骈文知识,帮助商隐成为晚唐有名的四六文专家。李商隐在令狐楚身边多年,感激他对自己的培养和扶持,把令狐楚称为恩师,一再说:“自卵而翼,皆出于生成;碎首糜躯,莫知其报效!”【注:李商隐:《上令狐相公状》】

  令狐楚临死前对李商隐说:“吾气魄已殚,情思俱尽,然所怀未已,强欲自写闻天,恐辞语乖舛,子当助我成之。”【注:《旧唐书·令狐楚传》】并对儿子说:“吾生无益于人,勿请谥号。葬日,勿请鼓吹,唯以布车一乘,余勿加饰。”【注:《旧唐书·令狐楚传》】

  令狐楚的著作甚富,有文集《漆奁集》130卷、《梁苑文集》3卷、《表奏集》10卷。诗作有他与张仲素、王涯合刊的《三舍人集》。《全唐诗》中收录其诗一卷59首,《全唐文》录编其文6卷,另编《御览诗》。他还善书法,于元和五年(810)书《唐成纪王祭北岳碣》。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令狐楚长年担任地方节度使,《旧唐书》称他“长于抚理”,其政绩亦颇为显著:

  赴任河阳节度途中,单骑前往怀州,劝说不愿随前任离镇、滞留此地的三千牙卒,使其解甲归顺,成为自己的前导;

  任宣武节度使时,以私财捐公,废除苛法,以宽仁安抚骄横不满的宣武镇兵,使军民心悦诚服;

  任天平节度使时,采取调节富救贫的办法救济灾民,使辖区内的流民数量大为下降;

  任河东节度使时,根据民情调整政策,使百姓安居,“绥抚有方,军民胥悦”。

  甘露之变后,兼领盐铁转运使的令狐楚请求罢设榷茶使,并建议藩镇节度使觐见时,不许备置仪仗、兵器;将修缮曲江亭的一万多匹绢改供尚书省修缮使用。这三条建议都被唐文宗采纳。

文学成就

  令狐楚才思俊丽,能文工诗,史称“于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时古文家后继乏人,令狐楚遂得以四六文(骈文)为世所称,被“言文章者以冠”。其骈文“隶事生动,犹得子山(庾信)遗意”(高步瀛《唐宋文举要》),被誉为庾信之后的古文文宗。

  令狐楚在天平军节度使任上举荐李商隐,并传授其骈文技巧,为一时佳话。晚年与刘禹锡、白居易唱和酬答的作品很多。

  元和十二年(817年),令狐楚选进《御览诗》。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令狐楚《漆奁集》 130卷,又《梁苑文类》 3卷,《表奏集》10卷(自称《白云孺子表奏集》),均佚。

  《全唐文》收其文5卷,《全唐诗》收其诗50多首。所选《御览诗》,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选唐诗(十种)》本。

籍贯争议

  关于令狐楚的籍贯,主要有敦煌、华原、咸阳、太原四说,而学者尹楚兵在《令狐楚年谱 令狐绹年谱》中通过对令狐楚至交刘禹锡诗文及相关材料的考证,指出:

  敦煌说,西汉时,令狐称迁居敦煌郡效谷县(治今甘肃省安西县西),遂以敦煌为郡望。但在南北朝时,令狐整已内徙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咸阳说,内徙华原后,令狐楚的先祖(非令狐德棻一系)再徙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刘禹锡《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称“相公家本咸阳,有乔木之思”,其《集纪》又言:“公名楚,……敦煌人,今占数(占籍之意)于长安右部”,而咸阳县正在长安之西。

  华原说,则是受新旧《唐书》本传称他是令狐德棻后裔说法的误导,其实,令狐楚先祖已由华原再徙咸阳。且华原在开元年间以后属京兆府,也不当称“宜州华原人”。

  太原说,《旧唐书·令狐楚传》已经言明:“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实如故里”足以反证太原非其故里。且他赴官河东节度使、衣锦还乡时,好友刘禹锡、白居易赠诗中仅提及令狐楚任太原幕府从事一事,均为言及太原为其故里,也颇不合情理。

  据上述考证可知,令狐楚郡望敦煌,南北朝时曾迁居华原,后其先祖徙居京兆府咸阳县,因以著藉。至于太原,则系其人令狐楚之父在此仕宦时居家之处,并非里籍。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