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译文】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表明作者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注释】
  位卑:地位或职位低。
  忧国:为国事而忧劳,这里指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阖棺:盖棺。指死亡。阖(hé):关闭。


【出处】

  宋·陆游病起书怀》,全诗: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背景】

  《病起书怀》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病起:病愈。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写下此诗。“位卑未敢忘忧国”成为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贯穿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揭示了百姓与国家的血肉关系。诗中“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写出了作者的现实景况,身体刚刚病愈,并且因被罢官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边,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写作者的忧国情怀,也不乏对眼下压抑情绪的抒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这是一个被罢了官的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至于对自己的不公平,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还要待盖棺方可定论,表明作者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写作者的企盼,也是天下百姓的企盼: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北宋时的都城),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当时因为宋朝(北宋)朝廷腐败,君主昏庸,至使大宋失落了半壁江山。北方老百姓处在外族蹂躏的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天天企盼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讨伐外族侵略者,还百姓一个完整的国家和太平盛世。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作者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注】“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时所引用,讲话原文是: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②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