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古代随葬用的偶人。象征殉葬的人。初见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交替、人殉废止的东周时期,盛行于秦汉至隋唐时期,宋以后逐渐衰落。质料以木、陶制品为多,也有瓷、石、金属或纸制品。种类有奴仆俑、舞乐百戏俑、士兵俑、官吏俑、仪仗俑等。往往附有鞍马、牛车、兵器、工具、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已知最早的俑,见于山西长子县牛家坡7号墓,属春秋晚期,墓中有3个殉人、4件木俑。其次是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墓,属春秋战国之际,墓中有20个殉人、多组陶俑。这种殉人和俑共出于同一墓中的现象,说明当时还处于用俑随葬的开始阶段。秦汉时期陶俑、木俑盛行。秦始皇陵兵马俑随葬数千件与真人等高,象征军队的陶俑是最突出的例子。汉阳陵俑坑、咸阳杨家湾汉墓、徐州兵马俑 坑也都有成千陶俑随葬。东汉墓中常见各种庖厨俑、奴仆俑、舞乐百戏俑和武装部曲俑。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流行人马都披铠甲的甲骑具装俑,南方开始出现青瓷俑,一般做成步兵、属吏或侍仆的形象。唐俑以施三彩的牵马俑、女仆俑和甲胄武士装的镇墓俑为多(见唐三彩)。北宋以后,民间流行焚烧纸人祭奠,原有的陶木俑随葬习俗渐趋衰落。但元明时期的一些王公官员墓,仍用大批陶木质的仪仗俑群随葬。


拼音:yǒng  部首:  总笔画:9  部外笔画:7  结构:左右  五笔:IYNI  倉頡:ONIB  通用字 

基本释义:

  • yǒng 

  古代殡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木俑。陶俑。女俑。兵马俑。

便捷查询:

俑 yǒng

  • 古代用木或陶制作,用来供陪葬的偶像:陶俑丨兵马俑

《康熙字典》释义

  【子集中】【人字部】 

  【集韻】【韻會】【正韻】𠀤尹竦切,音勇。從葬木偶。【禮·檀弓】孔子謂爲芻靈者,善爲俑者不仁。【註】芻靈,束草爲人形,以爲死者之從,略似人形。俑則設機發動,全似人,能踊躍也。今倡端不善曰作俑。 又【廣韻】【正韻】𠀤他紅切,音通。【說文】痛也。

《说文解字》释义

  【卷八】【人部】 编号:5135   俑,[他紅切 ],痛也。从人甬聲。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