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中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汉光武帝刘秀

光武中兴,指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文化上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概要

王莽篡汉,西汉结束,改国号为。后王莽改制失败,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最终肢解新莽政权,汉景帝后裔刘秀趁机恢复汉朝,国号仍为,史称为东汉,刘秀即光武帝。在位期间,农业、手工业都得以从新莽天凤四年(17年)起到东汉建武前期的战争而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下的恢复和发展,政局稳定,史称“光武中兴”。

刘秀的六世祖为长沙定王,但是到刘秀这一代已经是一般平民。王莽登基的时代,刘秀曾在长安唸书,因生活贫困,他和同学买一头,替人载物赚钱贴补家用。刘秀的族兄刘玄被绿林“新市兵”的拥戴,公元23年被立为帝,是为更始帝,“概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昆阳之战,威震天下”。公元36年公孙述战死成都,刘秀终于统一中原。

《后汉书·光武帝纪》说:“时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出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

至绿林起兵以来,中原鼎沸,内战频仍,全国人口减少,东汉初年,户籍大大减少。公元30年刘秀下令裁并郡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后汉书·光武帝纪》)。

建武十五年(39年),光武帝下令“度田”,清丈全国的土地,分配土地给贫苦农民。此举遭到强烈反对,州郡官吏畏惧豪强地主,不敢“度田”。

《后汉书·刘隆传》记载“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

结果导致“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六年条),河南尹张汲以及“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大司徒欧阳歙也是死于度田。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十五年………六月…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冬十一月甲戌,大司徒欧阳歙下狱死。……建武十六年…秋九月, 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死。”李贤注引<东观记>曰:”刺史太守多为诈巧,不务实核,苟以度田为名,聚人田中,并度庐屋里落,聚人遮道谛呼。”《资治通鉴》卷四三《汉纪》建武十五年条亦云:“冬,十一月,甲戌,大司徒歙坐前为汝南太守,度田不实,赃罪千馀万,下狱。歙世授《尚书》,八世为博士,诸生守阙为歙求哀者千馀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礼震年十七,求代歙死。帝竟不赦,歙死狱中”。

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受到了光武帝的嘉奖。刘秀本人是豪强出身,在东汉出来即有所谓的南阳豪强,所谓“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刘秀一方面力求恢复经济,通过“度田”,以限制豪强地主,开国功臣刘隆也在此事件中被免官,决不宽容。

《后汉书》卷二二《刘隆传》:“建武十一年,(隆)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物免为庶人。”

刘秀曾对马援说:“吾甚恨前杀守、相多也!”(《资治通鉴》卷四三《汉纪》建武十六年九月条)。另一方面又因民变,“青、徐、幽、冀四州尤甚”,最后不得不与豪强妥协,暂止度田。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2编,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l39—140页:“从此以后,东汉朝廷向豪强势力完全屈服,不再检查垦田与户口的实数。”

公元26年,刘秀仍在扫除群雄之际,“诸功臣皆增户邑”。

《后汉书·邓禹传》卷十八:“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帝以功高,封弟宽为明亲侯。”

之后又下令释放奴婢,光武即位后,多次释放奴婢,“内外匪懈,百姓宽息”(《后汉书·循吏传》),并减轻田租,兴修水利。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全国有“户四百二十七万九千六百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后汉书》志第二十《郡国》注),户与口增加一倍。在光武帝的苦心经营之下,东汉社会终于出现繁荣,王夫之认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史称为“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