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建筑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四合院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四合院的院门多为“垂花门楼”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建筑——拴马桩石雕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建筑——村内建有看家楼,高10余米,为砖砌方形三层阁式建筑,是防御设施性质的了望楼,登临其上可以了望全村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建筑——文星阁风水塔,位于村东南,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塔高30多米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建筑——泌阳堡,是在清末乱世,村民为了防匪患而修建的城堡
陕西韩城市:党家村建筑——节孝碑

  党家村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的一个村。距韩城市区约9公里,以民居四合院而著称,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有“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等美誉。始建于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相传党家先祖党恕轩逃荒至此,娶妻生子,香火延绵至今。后又有贾姓与党姓结姻,形成党家村党、贾两姓和睦相处的格局。明清两代,党、贾两家人合伙经商。由于经营有道,党家村人积累起大笔财富,成为当地巨富。手中富足,两家人大兴土木,最终成就了党家村鳞次栉比的四合院。党家村文化气息浓厚,建筑布局紧凑,风貌古朴典雅。 2001年6月,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党家村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概述

  党家村俗称党圪崂,是明清古村寨。位于韩城东北方向,西南距市治9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坐落在黄河一级支流的泌水河谷,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站在河谷南边塬上看去,村庄位于泌水北岸,背依高岗;北河岸数丈高的石壁,兼有河堤、屋基、保安功用;村东北崖上的寨堡,城楼高耸。

  由108国道有柏油路从党家村北塬上穿过,从北塬入村,有三条坡道,为东坡、西坡,中间的叫小坡。三坡下的村口,都筑有哨门。党家村的主巷道称上巷,上巷两端即东、西坡下的东、西哨门。上巷以宽窄变化构成曲折,上巷两侧均开有数条南北走向的支巷,支巷巷口绝不相对,只分别与主巷构成“丁”字形状,次支巷也是如此。穿过上巷南边的支巷,是下巷,下巷经过几个九十度转向,向东南延伸,通往下庙及文星阁。如此布局,都在追求一个曲折,要让视线透不过去。风水先生解释说:这才聚气,能聚集财气、文气、喜气、勃勃生气等等。

  清代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是党家村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党家村人在外经商取得成功,开始在老家翻旧盖新,由此进入百年持续修建四合院的时期。寨堡中建起几十座四合院,同时修筑祠堂、庙宇、文星阁等配套建筑。

  党家村民居选址恰当、内涵丰富,公用设施齐全,有村有寨,群体保护完整。除四合院之外,还有宝塔、私塾、节孝碑、看家楼、神庙、老池、古井、火药库等公共建筑和独特建筑。

  村中巷道20余条纵横贯通,把村寨连为一体,并与村内暗道、哨门城楼相通。巷道主次分明,全部用条石或卵石墁铺,古色古香,别具风情。

  村内建有看家楼,高10余米,为砖砌方形三层阁式建筑。看家楼为防御设施性质的了望楼,登临其上可以了望全村,观察周围情况。

  节孝碑楼是党家村砖雕艺术荟萃的精品,建造独特,雕制精美。楼顶悬山两面坡式,檐上筒瓦包沟、五脊六兽。檐下结构为仿木砖雕,层层叠起的斗拱擎着檩条,斗拱下面是横额“巾帼芳型”,额框由游龙、麒麟、香炉等图案的透雕组成。

  村东南有文星阁风水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塔高30多米,共六层,六角飞檐,飞檐末端各垂一只大铁铃。塔尖像一个古代官帽,塔体各层内部供奉牌位,外观各层都有砖雕牌匾。塔楼一层门额题“文星阁”三字,阁内供奉着圣人孔子及其10位高徒的牌位。二三四层分别供奉颜渊曾参子思孟轲的牌位,五层供奉文昌帝的牌位,顶层是文曲星的塑像。

  古建筑经久不衰,保存相当完好。经建筑学家考察认为: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该村依塬傍水,位于狭长的沟谷之中,南北土塬高达40米以上。既减弱了西北季风的侵袭,又使夏天的凉风顺沟谷吹过,是理想的冬暖夏凉的好处所。另外由于北塬的红粘土与南塬的白粘土均不起尘,加之泌水绕行,空气得到净化,使党家村的古建筑数百年来一尘不染。

  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家(贾)村。全村330多户,1400多人。党家村在明清两代经济富裕之后,不仅大兴土木,也追求文化的提高,全村明清两代进士举人5名,秀才44名,几乎半数家户取得功名。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第四子君明赴甘肃河州“屯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三门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元末明初,贾氏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其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郎舅之亲定居党家村,兴家立业。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衍至今,已传24世。从辈分说,贾姓第六世相当党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称,直到现在保持不乱。

  随着党家村古民居群体的发现,中日两国专家学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宣读考察党家村文章后,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此考察,中日两国有关建筑专家编写了《党家村—中国北方传统的农村集落》和《韩城村寨与党家村民居》专著。

四合院

  党家村现存四合院达成院123院,321座。四合院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个别的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有喻意。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

  四合院的院门多为“垂花门楼”,列于巷道两侧,高大气派,典雅精美。门楼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木、石、砖三雕俱全,所刻图案朴实别致,神态逼真。院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等。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形式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竖立双体线雕门墩。其中,狮子门墩尤为突出,无论是粗犷简略或精雕细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形象十分生动。

  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等,更为夺目的是门额题字,几乎家家都有,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相当讲究,成为书法艺术的展示。从内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三类。大门内照墙多为砖雕,主题画面题材多样,有“鹿鹤同春”、“封(蜂)候(猴)挂印、“五福(蝠)捧寿”等等,有的则一个大“福”字或大“寿”字。院中家训砖雕,多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这些建筑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是文学、道德、美学的融合,凝聚着一种潜在的乡村文化力量。

  无论哪里的四合院都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围绕院子,四边布置各类房屋;二是门窗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三是方位必正,譬如,如果院落所在不正,或者撇下一些不用,或者将不足填补方正。而从工艺上看,这里也同京晋名院一般精细。不同处是:这里的房屋多为两层;院落小,挨得紧,简直挤在一起;门道多为走马样式:上首房屋不住人,只用来祭祖待客。

节孝碑

  走进党家村,首先看到的是高耸于黑压压的屋脊上的节孝碑。节孝碑是一座二丈多高的碑楼,青石的基座,楼顶为悬 山两面坡式,檐上筒瓦包沟、五脊六兽。脊为透雕,横脊中部有一尊一公尺高的两层圆雕小阁楼,檐下为仿木砖雕。横额四字“巾帼芳型。”额框由游龙、麒麟、香炉等图案的透雕组成。下面自东向西列有四幅雕刻:喜鹊梅花、鹤立溪水、青云奔鹿、鸭戏蓬莲。再下左右两联:矢志靡他,克谐以孝;纶音伊迩,载锡其光。中下方为正碑,一丈多高,上端透雕着三龙捧旨的图案,中嵌“皇清”二字,碑两侧有浮雕花边,远看若有若无,近观八仙如晤。整个碑楼,华美精致,几乎集党家村砖雕之大 成。细看碑文,上书“旌表敕赠徵仕郎党伟烈之妻牛孺人节孝碑”,“孺人”即“夫人”之意。据说是牛氏的丈夫党伟烈进京赶考,可还没有踏入考场就暴病身亡。风华正茂的牛氏终日以泪洗脸,在众人的白眼与冷嘲热讽中,战战兢兢地一直守寡到52年后去世。皇帝得知后,降旨追封党伟烈为徵仕郎,并命笔题碑,旌表节妇牛氏。在封建伦理制度中,男尊女卑,虽说妇女节孝能被朝廷立节孝碑是一份莫大的荣耀,但地位低下的节孝之妇,即便有荣耀也只能随夫而得一个“孺人”之号。

文星阁

  文星阁风水塔位于村东南,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塔高30多米,共六层,六角飞檐,飞檐末端各垂一只大铁铃。塔尖像一个古代官帽,塔体各层内部供奉牌位,外观各层都有砖雕牌匾。塔楼一层门额题“文星阁”三字,阁内供奉着圣人孔子及其10位高徒的牌位。二三四层分别供奉颜渊曾参子思孟轲的牌位,五层供奉文昌帝的牌位,顶层是文曲星的塑像。

  文星阁的塔身颇像《封神演义》中的托塔天王李靖手中之镇妖宝塔。登梯而上,仿佛“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一层门额题“文星阁”三字,门外也悬挂一副木制对联:“配地配天洋洋圣道超千古;在左在右耀耀神灵保万民。”阁内供奉着圣人孔子以及其10位高徒的牌位。二三四层分别供奉着颜渊、曾参、子思以及孟轲的牌位。五层供 奉文昌帝的牌位。顶层供的则是一手拿笔,一手执卷,正在点元的魁星爷——文曲星的塑像。

  六百多年以来,文星阁不断重建,越建越高,几乎倾囊了党家村几年的财物,然而党家村依然没有得到文昌星的眷顾与垂青。于是,有人从风水角度说,因阁建于谷中,两边塬上,不到塬边看不见。阁尖没超出塬畔是党家村未出状元、探花一类人物的缘故。

大事记

  至顺二年(1331年),原籍朝邑县营田庄(今大荔县范家乡营西村)人党恕轩,因荒年离乡背井来韩城,在此租种庙田谋生。于向阳半坡崖上挖窑定居,原地名为东阳湾。党恕轩娶上干谷一女为妻,在此繁衍生息。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贾伯通迁徙韩城,初住县北贾村,后迁于县城经商。

  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东阳湾党姓人口渐增,即改东阳湾为党家河。又因村落处于泌水河南、北崖坡下似成洼地,俗称党家圪嶗。二十八年(1368):顺帝失国北走,同年改为明洪武元年,划韩城为四乡36里,党家河隶属山覭乡干谷里。

  永乐二年(1404):党恕轩所生四子——君显、君仁、君义、君明,其孙君显子党真为老《家谱》写序。至永乐十二年(1414),党真中举,末出仕(见明•张士佩修《韩城县志》)。逐拟定了村落建设规划。并界定出长门、二门、三门、四门居住与发展区域。此后,党家河改称党家村。

  明成化十五年(1479):党、贾二姓合伙经商,创立“合兴发”商号,生意兴隆,成为韩城地方巨贾。

  明弘治八年(1495):贾家之第五代贾连,与党家连姻,后其子贾璋于明嘉靖四年(1525)以甥舅之亲移居落户党家村。此后,党家村为党、贾两姓。贾姓居此至今亦有500年之久。

  明嘉靖十八年至二十四年(1539—1555):党氏长门第九世孟辀,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万历初年,天遭大旱,饥民满道。孟辀倾力向本县捐献一千担粟谷赈灾。并替干谷里代纳田赋300两银,当众烧掉200多石粮食借据。县令将此事奏闻朝庭,皇上亲书“义翁”牌匾一方赐之,以示嘉奖。明张士佩所著《韩城县志•义行门》、清康熙年间编撰的万余卷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对此均有记载。

  顺治十一年(1654):此年前后,党家二门十一世琳,字德佩,赴河南南阳瓦店镇经商创业,立“恒兴桂”号。

  清康熙十九年(1680):孟辀曾孙——党家长门十二世党完锡,为儒学生员,承祖德,多义举。其与韩城望族解家、卫家联姻。其孙振都娶明进士、清工部右侍郎高亲传之外孙女为妻。死后,高自称“同学姻愚弟”,为其《墓志》篆盖。

  雍正六年(1728):贾族十二世贾子觉在乡为农有道,死后,雍正二年三月下诏,予其“品技俱优老农”衣顶。此事在贾子觉《墓志铭》中有载。

  雍正十年(1732):党氏前二门十四世金楹、金柱联合贾族十四世正伦、敦伦、叙伦改修村庄西坡,以石铺之,村人受益230余年。坡成树碑纪念,题碑额曰“以旌善人”。

   乾隆三年(1738):党浩德任桐乡典史。贾族十三世孙贾翼堂赴河南南阳府唐县郭滩镇经商。乾隆十五年,党斌为韩城贡士。乾隆四十二年,贾翼堂聘党氏三门十四世党玉书作西,共同经理,立“合兴发”号,迁址赊旗镇。

  道光二十年(1840):党氏二门十六世党遵圣中举。

  咸丰三年(1853):遵圣与拔贡出身,曾任甘肃古浪县教谕的三门十五世党之学,动员村中集资购地36亩,在村东北塬头就势兴建寨堡,于咸丰六年建成,名曰“泌阳堡”,以扺御乱世劫匪。

  咸丰七年(1857):党氏三门十五世党天佑,倡议并率领村人辟东坡,铺石块,建梢门,同年告竣,树碑记事,题其额曰“农夫之庶”。

  同治十二年(1873):党氏三门十六世党蒙中举。

  光绪二年(1876):党蒙进士及弟,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分刑部主事,后外放云南临安等府知府。

  光绪二十八年(1902):贾族十七世贾乐天中举。

  光绪三十九年(1908):党氏三门十六世生员党渐主持,其捐银最多,重建文星塔竣工。

  1917年:贾幼慧入清华大学预科,1925年毕业后官费留美,入美国加州大学研读历史。次年转入史丹佛炮兵专校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职至财政部税警第一总团少将总团长。两年后转任军事委员会外事局第一处少将处长,参加过松沪大会战。1945年初,在孙立人部任少将副军长。参与指挥滇缅战役,战绩辉煌,闻名于世。1949年后,在台任陆军副总司令。1965年7月病逝,安葬在台北阳明山公墓,其碑文“勤劳堪念”四字由蒋介石书写。

  1918年:九月初一日,军匪秦保善营劫掠党家村。焚党德润宅,杀二人,掳四人,全村遭殃甚重。

  1924年:贾自温驻军许昌,介绍师哲等几位韩城青年赴苏留学。1926年7月北伐革命,贾率团与友军击败吴佩俘,被冯玉祥提升为混成旅旅长。后任宋哲元部38师副师长。喜峰口会战,任前线总指挥,重创日军。1935年任察哈尔省保安司令。归乡后,为当地抗战奔忙。

  1929年:党建国于开封入冯玉祥创办的訓政学院。1938年自黄埔14期毕业,在某师任副团长,参加中条山战役。1941年,任39集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长。不久,又调任冀察战区一纵参谋长兼支队长。1943年任97军33师参谋长兼98团团长。翌年,调任97军29师副师长。1947年调任97军教导总队队长兼武汉外围防区黄陂防区司令。1949年5月12日率部起义。解放后,担任中南军政大学湖北分校教导处副处长、西北军区司令部行政管理处副处长等职。

  1935年—1937年:全民抗战,党家村先后60余人从军,16人为国捐躯。党忠实在陝北红军中,担任敢死队队长,军事部部长。参加直罗战役后,于36年追随刘志丹渡河东征,任刘志丹警卫连连长。解放战争中,在西北野战军任团长等职。1962年在宁夏某军分区司令员职务上病休回韩城,1974年病逝。

  1934年:党海滨参加八路军,任连长等职。抗美援朝,任炮团团长,为师级。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两年后,任成都军区后勤部主任。被增授为中将军衔。1993年逝于成都。

  1947年:党浩澄就读于上海复旦预科,后入上海兵工工程学院,翌年随校迁至台湾。1956年毕业留校助教。1964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取得美国纽约大学工程数学硕士学位。1969年,攻读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台从亊军工科技工作。2000年3月15日逝于台北。

名人

  明、清两代,考中举人、进士的5人,考中秀才的44人,几乎半数家户有功名之人。著名的人物当数党蒙,是清光绪丙子年京城殿试考中二甲进士,后又参加殿试,考中翰林院庶吉士。又一著名人物当推贾乐天,50岁上在省试中考中举人,71岁兴办新学,任小学堂、女子学堂堂长,又创办《龙门报》。

  辛亥革命以来至解放前,党家村大学毕业的5人。其中北京朝阳大学毕业的2人,北京清华大学1人,四川大学毕业的1人,云南大学毕业1人。民国时期,军校毕业的9人。其中广东韶关讲武堂毕业1人,中央军校毕业的3人,警官学校毕业的3人,战时训练团毕业的2人。

  抗日战争中的烈士4人:耿惠云阵亡于1937年“8.13上海战役”,党其昌阵亡于1939年“山西娘子关战役”,党永德阵亡于1940年鄂西“随东战役”,党永观阵亡于山西晋南。

  民国时期,走上仕途不计其数,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任要职的不下10人。较有名的是陆军中将贾幼慧,任国民党33师参谋长后率部起义投入共产党阵营的党蔚文等。

  • 党恕轩 党家村始祖,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从朝邑县(后并入大荔县)逃荒来韩城党家村(东阳湾)定居。
  • 贾伯通 贾姓始祖,元朝顺帝末年从山西洪洞县来韩城经商。五代孙贾连与党姓联姻,连儿子璋于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移居党家村。
  • 贾翼唐 清朝乾隆初年到河南南阳府郭滩镇经商,成立“合兴法”号,道光年间迁到赊旗镇经商,成为大财东。
  • 党德佩 与党景平到河南省南阳府瓦店镇经商,到儿子手发了大财。
  • 党蒙  清朝光绪丙子年考中二甲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 贾乐天 1835年生于党家村,50岁考中举人。1906年(清朝光绪32年)创办韩城第一所高小学堂,任堂长。辛亥革命后,创办韩城第一所女子学堂,任堂长。又创办《龙门报》,自任主笔。1917年(民国6年)去逝。
  • 党筵初 北京朝阳大学毕业,曾任镇嵩军某部团长。
  • 党德润 曾任北洋政府某部团长。
  • 贾幼慧 北京清华大学毕业,考取官费留美生,毕业于美国斯丹福炮兵专校,历任国民党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长、国防部外事局第一处处长、陆军训练副总司令、陆军中将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
  • 贾幼明 四川大学毕业,曾任国民党中央政府审计部统计室主任。
  • 贾幼笃 云南大学毕业,曾任国民党台湾航业局处长。
  • 党蔚文 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十四期毕业,曾任国民党三十三师参谋长兼九十八崐团团长,1949年在湖北监利县率部起义,历任中南军大湖北军校军教处副处长、西安第一通校校务处处长、西北军区军训处编研室主任、西北军区行政管理处副处长,大校军衔。
  • 党治国 清华大学未毕业便被错划为右派,判刑二十年,发明凿岩机等,西安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著作有《理想信仰现实》等。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