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题与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诗人苏轼所作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中的第一首,体裁为七言绝句。六月二十七日:为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逐句释义: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汁在空中散开,不过还没有完全遮挡住山峦;大雨滂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飞溅入船。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形容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风雨后的)望湖楼下水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平静(宁静的西湖恰如一面镜子,倒影着天空的景色)。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平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插图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既写景,又隐藏人物内心活动,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和豪放、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将一场急来骤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霎时间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纷纷打到船上来,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飞溅入船。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一场疾风暴雨,转眼就收场了。雨过天晴,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作者首先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视觉感,突出了骤雨突至的情景。其次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打翻的墨汁比喻来势凶猛的乌云,用跳跃的珍珠(水珠)比喻乱纷纷飞溅的雨点。“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水如天”又写出一场骤雨的结束,雨过天晴风平浪静的湖面开阔之境。


试题精选:

1.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2分)

参考答案:

时间顺序:观察从黑云翻墨到急雨骤降再到雨霁云收,因此可答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视线从天空、远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因此可答空间顺序(只要答出一种即可)(2分)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 妙处。(2分)

参考答案:

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理解“跳珠”在本诗中的比喻义及其特定的表达效果即可)(2分)


3.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云的黑、山的青、雨的白、水的碧蓝,浓墨重彩的勾画出雨前、雨中、雨后的美景。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拓展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苏轼

其 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 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其 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 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 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苏洵子、苏辙兄。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历州郡多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