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2个用户的2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br><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关山月'''</span><br><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关山月</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李白]]</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李白]]</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br>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br>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br>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br>
第10行: 第10行: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br>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br>
 
</span></center>
 
</span></cente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
 +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乐府诗]]。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
 +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首诗是李白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
</span><br>
 
  天山:指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br>
 
  天山:指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br>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br>
+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span><br>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
</span><br>
 
  长风:远风;大风。<br>
 
  长风:远风;大风。<br>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br>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span><br>
+
 
  汉:汉朝。<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下:指出兵。<br>
+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br>
+
</span><br>
 +
  汉下白登道:汉高祖曾亲自率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于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市东)七天。下,出兵。<br>
 
  胡:指吐蕃。<br>
 
  胡:指吐蕃。<br>
 
  窥:有所企图,窥伺。<br>
 
  窥:有所企图,窥伺。<br>
  青海湾:今青海省青海湖。<br>
+
  青海湾:今青海湖。<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span><br>
 
  由来:历来;自始以来。<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戍守边疆的将士眼望着边城,愁眉苦脸地思恋故里。</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
</span><br>
 +
  由来:历来;从来。<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戍守边疆的兵士眼望着边城,愁眉苦脸地思恋故里。
 +
</span><br>
 
  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br>
 
  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br>
  边邑:一作“边色”。邑(yì):城邑;城市。<br>
+
  边邑(yì):一作“边色”。邑,城邑;城市。<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何时能见远方亲人)。</span><br>
 
  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兵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
</span><br>
 +
  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客”(戍边兵士)的妻子。<br>
 +
  未应闲:该是不会停止的。<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写作背景:</span>
 
  
  《关山月》是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作者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
[[文件:关山夜月.jpg|center|thumb|600px|关山夜月]]
 +
[[文件:36关山月.jpg|center|thumb|400px|关山月 题图]]
  
 +
[[文件:《关山月》,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jpeg|center|thumb|300px|《关山月》,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写作背景:</span>
 
  
  这首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
  这是一首[[乐府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第63行: 第87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
+
  1.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安陆市]])、应山(今湖北[[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市]])。
+
  参考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 “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李白的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白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
  2.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
  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
 +
 
 +
  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
 
 +
  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
 
 +
  D.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
 
 +
  E.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
 
 +
  参考答案:A、C (选A给2分,选C给3分。A.“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错,应为从“征人”的角度观察。B.对三、四句诗意思的解释,正确无误。C.“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D.对诗歌意境的评价,与诗歌内容相符。E.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正确无误。)
 +
 
 +
 
 +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5.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5]]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第90行: 第129行:
 
[[Category:唐诗三百首]]
 
[[Category:唐诗三百首]]
  
[[Category:中文字典]]
+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G音词语]]
 
[[Category:G音词语]]
 
[[Category:关]]
 
[[Category:关]]

2022年7月18日 (一) 15:55的最后版本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诗题与背景: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乐府诗。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首诗是李白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逐句释义: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天山:指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长风:远风;大风。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汉下白登道:汉高祖曾亲自率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于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市东)七天。下,出兵。
  胡: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窥伺。
  青海湾:今青海湖。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由来:历来;从来。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戍守边疆的兵士眼望着边城,愁眉苦脸地思恋故里。
  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边邑(yì):一作“边色”。邑,城邑;城市。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兵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客”(戍边兵士)的妻子。
  未应闲:该是不会停止的。


关山夜月
关山月 题图
《关山月》,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开头二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将士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戍将士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试题精选:

  1.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 “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2.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

  B.“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E.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参考答案:A、C (选A给2分,选C给3分。A.“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错,应为从“征人”的角度观察。B.对三、四句诗意思的解释,正确无误。C.“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D.对诗歌意境的评价,与诗歌内容相符。E.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正确无误。)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5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