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四川凉山州西昌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火把节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中所镇

凉山彝族自治州汉语拼音:Liáng Shān Yí Zú Zì Zhì Zhōu;英文: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中国四川省辖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坐标北纬26°03′~29°18′,东经100°03′~103°52′。北起大渡河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 面积6.04万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489.1万人。 辖2个县级市、14个县、1个自治县。

地处横断山脉东缘,山脉南北纵贯,岭高谷深,恰朗多吉峰海拔5958米,为境内最高峰,金沙江谷地之雷波县大岩洞海拔325米,为境内最低点,中部安宁河流域宽展平缓,为省内第二大平原。金沙江流经境南、东缘,雅砻江自北向南蜿蜒西部,安宁河纵贯中部,其余河流呈叶脉状分布。泸沽湖、邛海、马湖为省内三大淡水湖。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自古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古“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凉山,巧渡金沙江、召开会理会议、举行彝海结盟,在中共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1950年凉山解放,1952年成立凉山彝族自治州,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1978年与原西昌专区合并成立新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西昌市,海拔1510米,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天空洁净清朗,月亮晶莹皎洁,素有“月城”之称,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天城。

  • 邮编:615000 区号:0834 代码:513400

行政区划

全州辖2个县级市、14个县、1个自治县。州政府驻西昌市

历史

  凉山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凉山地区的历史沿革,反映了在不同朝代与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尽管在历史上,凉山地区辖地范围有所不同,但大抵上是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乌蒙(今云南昭通),西迄盐井(今四川盐源)。

  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到过凉山,据《史记》记载,汉代司马迁“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司马相如“通灵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沟通了中央王朝与古邛都国的往来和汉朝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开辟了一条“南方丝绸之路”,为汉武帝在凉山设置郡县奠定了基础。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平定南中。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也经过凉山。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作为元朝特使出巡各地,到达凉山西昌一带,将这里的风土人情载入《马可·波罗行记》。明代状元杨升庵被贬谪云南永昌时,路经凉山,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十万天朝精兵出天京,转战北上,路过凉山,遭清军与当地土司合围,兵败大渡河,成为近代史上的惨烈事件。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率领下,长征经过凉山,在这里摆脱了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飞夺泸定桥”的伟大历史奇迹,中央政治局还在会理铁厂召开了著名的“会理会议”。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实现了北上转移的战略目标。

  新中国建立初期,凉山广大彝族地区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落后的奴隶制度和封建的土司制度,等级森严,家支林立,械斗不断。凉山长期处于封闭、愚昧、落后的状态。1950年,凉山终于迎来了解放,1952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区成立(后改为州),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凉山实行民主改革,奴隶得到解放,生产有了发展,民族走向团结,这是凉山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保存完整的奴隶制度被彻底摧毁,凉山实现了从奴隶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飞跃。

  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原属乐山专区的雷波、马边(驻民建镇)、峨边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昭觉、布拖、金阳、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嶲等11县。西昌专区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专署驻西昌县。原木里藏族自治区改设木里藏族自治县。辖西昌、冕宁、德昌、宁南、会东、会理、米易(驻莲华乡)、盐边、盐源、金矿等10县及木里藏族自治县。

  1956年,由呷洛地区设置呷洛县(驻蒲倡麻);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驻益各脚);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美姑、昭觉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驻咪姑)。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1958年,呷洛县由蒲倡麻迁驻西西脚坝;瓦岗县迁驻雷池乡;会东县迁驻营盘。

  1959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洪溪、布拖、普雄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1960年,撤销德昌、金矿2县,将德昌县并入西昌县;金矿县并入盐源、冕宁2县;西昌专区辖8县、1自治县。

  1962年,恢复布拖县(驻布拖),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恢复德昌县(驻五一公社),会东县迁驻前进公社;木里藏族自治县由瓦厂迁驻博凹;西昌专区辖9县、1自治县。1963年,撤销盐源县,改设盐源彝族自治县(驻盐井公社);西昌专区辖8县、2自治县。1970年西昌专区改称西昌地区,地区驻西昌县,辖西昌、宁南、会东(驻前进公社)、会理、米易(驻莲花公社)、德昌、盐边、冕宁等8县及盐源彝族自治县(驻盐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县(驻博瓦公社)2自治县。

  1978年,撤销西昌地区,将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驻东风公社)、会东6县和盐源彝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米易、盐边2县划归渡口市领导。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县,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8县、1自治县。

  1979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凉山州辖1市、18县、1自治县。1986年,撤销西昌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昌市。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总人口4081697人。其中:西昌市615212人、木里藏族自治县124462人、盐源县313765人、德昌县188980人、会理县433185人、会东县351310人、宁南县169962人、普格县139156人、布拖县138604人、金阳县140028人、昭觉县207712人、喜德县137676人、冕宁县324332人、越西县237800人、甘洛县175426人、美姑县176214人、雷波县207873人。

  2004年末,全州共有9个街道、75个镇、524个乡、13个民族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凉山彝族自治州常住总人口4532809人,其中:西昌市712434人,木里藏族自治县131726人,盐源县350176人,德昌县214405人,会理县430066人,会东县362944人,宁南县170673人,普格县155740人,布拖县160151人,金阳县165121人,昭觉县251836人,喜德县165906人,冕宁县351245人,越西县269896人,甘洛县195100人,美姑县221505人,雷波县223885人。

  2014年末,凉山州共有8个街道、101个镇、478个乡(其中13个民族乡),3747个村委会,19780个村民小组。

地理

  凉山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界于四川盆地和云南高原之间,地质地貌复杂。地质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居康滇地轴中段:表现为南北向构造——岩浆活动带;西部跨入盐源——丽江台缘凹陷及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其东部则为上扬子台坳。凉山处于中国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的分界部位、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交接部。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呈南北走向,岭谷相同,从东至西主要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螺髻山、牦牛山、银屏山、柏林山、鲁南山等山脉,这些山脉分别属于大凉山山系、小相岭——鲁南山山系、大雪山山系。海拔最高处为木里县恰朗多吉峰5958米,海拔最低处为雷波县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25米,相对高差5633米。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占全州幅员面积的90%以上,丘陵、盆地、平原不到10%。

气候

  凉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立体气候显著。境内最热为7月,最冷为1月,无霜期230—306天。年平均气温14-17℃,年日照时数2000~2400小时,日照辐射总量120~150千卡/平方厘米·年。全年降水量的水平分布是东部多于西部,南北差异不明显,年降水量600~2000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凉山地处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矿带,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聚宝盆”,被誉为“中国乌拉尔”。境内矿产资源十分富集,具有品位高,埋藏浅,采取条件好,综合利用价值高的特点。截至2011年,已探明矿种84种,有相当储量的达60种,其中大型、特大型矿床30处,中型矿床63处。主要矿种中,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13.73亿吨;富铁矿4985.8万吨,居全省第二位;轻稀土氧化物总量103.06万吨,居全省第一位,中国第二位;铜、铅、锌、锡(金属量)485.07万吨,居四川省第一位,在大西南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贵金属、盐、磷、白云石、硅石等金属、非金属矿种也有相当储量。

生物资源

  凉山各门类生物资源6000余种,其中,植物类4000余种,动物类1200余种,微生物类近千种。尤以木本和草本植物资源占优势。森林面积3000余万亩,占全省的30%;草地面积3000多万亩,而且牧草产量高、草质优,仅草本类优良饲料就有上百种。野生植物资源名目繁多,仅中草药类就达2500余种,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有甘蔗适种地30多万亩,平均亩产达5吨以上,最高可达10吨以上,比国内单产的福建省高2%,含糖量比四川内江老产区高3%。州西南部具有种植烤烟的良好气候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国家烟草专家称“凉山优质烟叶,可与世界最好的津巴布韦烟叶媲美”。蚕茧一年可养四季,蚕茧个大质优,茧丝洁白,弹性好,单粒丝长1200米。各类蔬菜具有“早、优、高、稀、特”的优势。石榴、苹果、脐橙、枇杷、桂圆、核桃、葡萄、花卉、花椒等都具有质量好、产量高、发展潜力大等优势。

水能资源

  凉山河流水能总蕴藏量高达3000多万千瓦,占全省20%以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在凉山州境内可建100--1000万千瓦大型电站8座,规划装机容量高达2500万千瓦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