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基汉语拼音LiúJī,1311~1375),中国明初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18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大封功臣,封为诚意伯,岁禄240石。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朱元璋比之为张良。刘基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后涂节谓其死实为胡惟庸投药所致。刘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简介

  刘基,字伯温,祖籍山西平遥朱坑人。先祖避乱移居浙江青田。刘基幼聪颖好学,塾师极器重。元至顺年间(1330—1332)中进士,任高安县丞。清廉正直,博通经史。行省征召,不应。后任江浙儒学副提举。

  至正八年(1348),方国珍率盐民反元于海上,进兵之处锐不可当。江浙行省征刘基人元帅府任都事,高筑庆元城墙,国珍为此窘困。后国珍行贿刘基,基不纳。又贿朝中显贵,国珍受到招安,而刘基被囚禁于绍兴。后国珍又反,行省急起用刘基,与行院石抹宜孙守处州。经略使李国凤为刘基上功,反被压抑,授总管府判,不与兵事。刘基遂弃官还青田,著《郁离子》以抒郁愤。

  元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率军下金华、括苍。闻刘基盛名厚礼重聘,未应。后筑礼贤馆始至,元璋宠礼优加。岁初,中书省设御座遥奉宋小明王,刘基独不拜。因见元璋陈述天下大势。元璋问征取计,刘基道:“张士诚无进取志,不足虑。陈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游,虎视耽耽,宜先图之。陈氏灭,张势孤,可一举而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定。”元璋大喜。时友谅发兵攻取太平,兵势浩大。元璋用刘基计,诱其深入,大破之。友谅兵攻下安庆,刘基随元璋往,双方激战,相持不下。元璋又从刘基计,袭取友谅都城江州。友谅率妻子逃往武昌。龙兴守将胡美遣子投诚,请勿散其部曲,元璋有难色。刘基从后触之,元璋始醒悟应允,江西诸郡遂皆下。

  苗军反,杀金州、处州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遂乱。其时刘基正守孝在家,与夏毅、邵荣等安定属邑,平定暴乱。国珍致书吊唁,刘基宣示元璋威德,国珍遂入贡。元璋多次以信询问军国事,基条答皆中其宜。不久,回京,随元璋在湖口大破友谅军,友谅败亡。

  吴元年(1367),朱元璋为吴王,刘基任太史令,上《戊申大统历》。不久,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洪武元年(1368),刘基奏立军卫法。太祖巡狩汴梁,刘基与左丞相李善长留守京师。中书省都事李彬犯贪纵罪,善长素亲近,请缓其刑。刘基不听,驰马奏报,下令即斩之。太祖归,善长劾奏刘基于坛缱下戮人,不敬。其他怨恨刘基者亦纷纷弹劾。会刘基妻丧,遂请告归。其冬,太祖论功行赏,召基赴京,赏赐甚厚,欲进爵,基固辞不受。

  洪武三年(1370),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次年辞归,老于乡。一生通天文。著作有《覆瓿集》、《犁眉公集》。

  光绪八年(1882)《平遥县志》载:“诚意伯文成刘公基,上世朱坑里人,宋刘光世之后。后徙居浙之青田。”“万历年九代孙指挥同知刘宏道至县祀其祖,族开官户免役。见《家谱》。”依此知刘基为乡贤,始列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