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房太尉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别房太尉墓

唐·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别房太尉墓》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房太尉,即房琯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正直。至德二载(757年),为唐肃宗所贬,杜甫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宝应二年(763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今四川阆中市),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

  此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阆州时将赴成都所作。杜甫与房琯是布衣交,晚年又视为“醇儒”。这时看到孤坟在外,林花摇落,故也倍觉凄凉。


逐句释义: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我)一再漂泊奔走他乡,(尽管行色匆匆)仍驻马停留在房太尉的孤坟前(悼别)。
  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多指离家乡较远的)。
  行役:一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二指行旅之事。此时杜甫未任公职,可理解为漂泊奔波之意。
  驻马:使马止步。
  孤坟:孤独的或无人祭扫的坟墓。房琯长子房乘,自少目盲,另一子房孺复时又年幼。这里是说他身后寂寞。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别房太尉墓》)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泪水沾湿了(脚下周围的)泥土,天上的行云也似乎为之感动,在低空驻脚停留。
  近泪无干土: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断云:片云;极少的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像季札拜别徐君。 上句忆两人生前过从之密,下写两人交情生死如一。
  对棋陪谢傅:晋名将谢安,生前拜太傅,爱下围棋。这里以谢安比房琯。对棋,对弈、下棋。
  把剑觅徐君:春秋时吴季札(延陵季子)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只看见林花纷纷(似泪)落下,只听见莺啼(似哀乐)送客之声。
  唯见:只见。
  莺啼:黄莺啼叫。


《别房太尉墓》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房琯的思念和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之情。全诗雍容典雅,一往情深,深沉含蓄。


  首联“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作者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则房琯的晚岁坎坷,身后凄凉可想。


  颔联“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作者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人倍觉寂寥哀伤。


  颈联“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谢傅,指谢安。《晋书·谢安传》说:谢玄等破苻坚,有檄书至,安方对客围棋,了无喜色。作者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解剑系其冢树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道出为何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连十分紧密。


  尾联“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作者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亦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唯见此景,唯闻此声,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此诗所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这是因为房琯的问题,事干政局,已经为此吃了苦头的杜甫,自有难言之苦。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使人感到:这不单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诗人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对此,只要仔细揣摩,是不难体味到的。


名家点评:

  《瀛奎律髓》:第一句自十分好:他乡已为客矣,于客之中又复行役,则愈客愈远,此句中折旋法也。“近泪无干土”,尤佳。“泪”一作“哭”,可谓痛之至而哭之多矣。“对棋”、“把剑”一联,一指生前房公之待少陵为何如,一指身后少陵之所以感房公为何如,诗之不苟如此。

  《四溟诗话》:诗中泪字若“沾衣”、“沾裳”,通用不为剽窃。多有出奇荐,潘岳曰“涕泪应情倾”,子美曰“近泪无干土”。

  《唐诗品汇》:刘曰:祌情苦语,着“低”、“近”二字,唯孟东野有之(“近泪”二句下)。好景,凄绝(末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赵云龙曰:用事典切,末语多思,愈觉惆怅。吴山民曰:三、四语悲,下句更悲。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不谓之“诗圣”不可。纪昀:情至之语,然却不十分精警。三句太着迹,须是四句一旁托。五句“陪”字不似追叙,且复“对”字。

  《围炉诗话》:《别房太尉墓》云:“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亦有三层苦境苦情。“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上句意中事也,下句不知从何而来。在今思之,实存然者,当是意困境生耳。

  《答万季野诗问》:问:诗唯情景,其用处何如?答:……在今卑之无甚高论,但能融景入情,如少陵之“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寄情于景,如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哀乐之意宛然,斯尽善矣。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5


试题精选:

  1.结合诗的首联和颔联,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首联叙写身在他乡又要四处奔走,临行前停下马来特地到老友的坟前告别。颔联追忆死者生前的凄凉和自己一生的坎坷,诗人备感悲伤,以致眼泪把坟周围的土都淋湿了。悲痛之情似乎感动了上天,天上的愁云也和诗人一起来共同哀悼。杜甫通过其营造的阴郁凄凉氛围,含蓄地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孤独忧伤凄凉之情。


  2.简析尾联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尾联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似哀乐阵阵。诗人将满腹的哀痛与忧伤都寄寓于林花纷落、莺声哀啭的悲景描写之中;同时用“林花落”“莺啼”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吊客的悲哀。


  3.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歌题目中“别”交代了事件,而“房太尉墓”交代了地点。整体上看交代出此诗的目的是致哀亡友。

  B.诗人虽然公事在身,行色匆匆,但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哀悼亡友,可见两人之间情谊深厚。

  C.诗人在房太尉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房太尉坟前如此凄凉,令人心伤;二是诗人与房太尉感情深厚,凭吊时内心极为哀痛。

  D.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云层压得很低,还下起了细雨,仿佛上天也和诗人一样悲伤。

  E.对棋、把剑两句运用典故,一文一武形成对比,又照应前两联,道出痛悼的原因,布局严谨紧密。

  参考答案:D、E (D3分,E2分。D项中的“还下起了细雨,仿佛上天也和诗人一样悲伤”理解有误。E对比错误。诗人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太尉是很高妙的,足见诗人对房太尉的推崇备至。诗人以季子自比,表明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并没有形成对比。)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