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海”为多义条目,这里是北京的古代皇家园林“北海”,“北海”的其他条目见北海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九龙壁

  北海公园汉语拼音:Beihai Gongyuan;英语:Beihai Park),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已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城区的中偏北部,故宫景山的西北侧,始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建园时间最早的皇家宫苑。北海的布局以琼华岛为主体,在岛的顶端建有标志性建筑永安寺白塔,与南岸的团城、北岸的宫苑群遥相呼应,相互借景,构成园林的南北中轴线。

概述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中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中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 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辛亥革命后,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万平方米(其中水面39万平方米),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历史

  北海先后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的兴建,历史悠久且重建时承袭较多。它始建于辽代,当时位于辽南京城的东北郊外,附近风景秀丽,于是统治者便疏浚水系,仿照蓬莱仙境建造了瑶屿行宫。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起,在瑶屿行宫的基础上叠石造山,修建了广寒殿,同时将湖泊称为“西华潭”,瑶屿改名为“琼华岛”,将整座离宫命名为“大宁宫”(后来又改称“万宁宫”)。

  元代以琼华岛为中心规划了大都城,在中统三年(1262年)、至元四年(1267年)和至正八年(1348年)三次扩建琼华岛,将山命名为“万寿山”(或“万岁山”),湖命名为“太液池”。同时还在太液池的东岸修建了大内皇宫,在西岸建造了隆福宫和兴圣宫,构成一座巨大的宫苑——“上苑”。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王朝定都北京后,在太液池以东建造了皇宫紫禁城,并向南拓展水系,形成中海、南海,与北海一起合称“西苑”,划入皇城的范围。万历七年(1579年),广寒殿倒塌,此后一直没有修复,直到清顺治八年(1651年),才应喇嘛所请,在广寒殿旧址上兴建了白塔,并将岛南部的宫殿改建为永安寺。乾隆六年(1741年)起,北海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扩建,除了在琼华岛的四面广建庭轩楼榭外,还在太液池的北岸和东岸增加了许多建筑群,形成今日的格局。

  清末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又动用海军军费增修过北海。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对北海有过较大的破坏,两年后进行了重建。

  中华民国时期,按《清室优待条例》,北海先是成为溥仪的私家财产,后来1925年起辟作公园,但一直没有对公众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了中央政府的驻地,北海作为公园开放。1961年,北海及团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69年至1979年,北海公园以“保护中南海安全”为由关闭,禁止游人入内。1979年后北海公园重新对公众开放。1996年,北海被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

公园景观

  位于北京城内景山西侧,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1925年开放为公园。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琼岛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 (建于1651年)和永安寺、庆霄楼、漪澜堂、阅古楼,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及假山、邃洞等。东北岸有画舫斋、濠濮涧、镜清斋、天王殿、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

北岸景区

  小西天 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 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 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团龙藻井,十分庄严。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殿内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

  • 极乐世界殿: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清高宗皇帝为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修建的,大殿面积 1246 平方米,四面环水,有桥可通;殿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置方亭,整个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大殿。
  • 须弥山:设置于大殿正中,象征“南海普陀山”,山上有南海观世音和象征八百罗汉的塑像,假山上怪石嵯峨,古塔耸立。须弥山后上方“极乐世界”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御题。

  铁影壁 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铁影壁原是建德门(今德胜门)外一古庙前的照壁。明初,此壁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今铁影壁胡同内),1947年壁身移至北海公园。1986年北海公园从铁影壁胡同找回基座,从而使这一文物得以复原。

  九龙壁 是原大圆镜智宝殿前的影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高5.96米,厚1.60米,长25.52米。壁的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而成。两面各有九条彩色大蟠龙,飞腾戏珠于波涛云际之中。壁上共有大小蟠龙635条。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唯独这座是双面壁,它是中国琉璃建筑艺术的精华。

  静心斋 原名“镜清斋”,占地面积约八千七百平方米。是北海最精巧的一处园中之园。静心斋原为明代普通官房,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7年)在扩建“西天梵境”时修建了静心斋(当时称镜清斋)也称“乾隆小花园”。园内主要建筑有镜清斋、抱素书屋、韵琴斋、碧鲜亭、焙茶坞、罨画轩、沁泉廊、枕峦亭、石桥等。静心斋东枕山,西倚寺,南面沧波,园内亭、榭、廊、轩、石桥、水池、叠石、假山以及楼台,殿阁建筑形式既不失北方园林宏伟壮丽的气魄,又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的情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珍品。

  • 抱素书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皇帝借道教“抱素守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故取此名。此处景物清素、环境幽静,是当年乾隆皇帝及皇太子读书的地方。
  • 叠翠楼: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楼是分上下两层,是此园最高的建筑,亦是一处较好的赏景点,其匾额“叠翠楼”三字系慈禧太后当年所书。
  • 镜清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此园的主体建筑。斋前斋后皆有水,取意乾隆帝“临池构屋如临镜……每因凭切奉三无”诗句而得名。是当年皇帝及后妃来园消夏、休息、读书的主要场所。
  • 焙茶坞:“焙茶”原指烘烤,焙干新茶叶的作坊。是根据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游憩时所见想象而建的,是当年为帝后们焙茶的地方。
  • 沁泉廊: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位于全园中心,自园内北部叠石山麓洞中渗透的泉水,使此处山泽气息清爽,沁人心脾,故称“沁泉”。沁泉廊三面环水,背靠假山,曾是清代帝后们消暑纳凉的地方。
  • 罨画轩: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罨画”原指建筑或衣料上绚丽的彩画。此处取名罨画是指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园内绚丽如画的景色。
  • 韵琴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因园中流水在此处汇集形成泉瀑,水流之声如抚琴似碎玉,故得名。

  快雪堂书法博物馆 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 1775 年),院内还有澄观堂、浴兰轩两座大殿。四周由彩绘游廊连接,快雪堂东西两侧的游廊内嵌有晋代至元代二十位书法家八十篇墨迹石刻四十八方,其中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乾隆皇帝所做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

  五龙亭 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年),中为龙泽亭,左为涌瑞亭、浮翠亭;右为澄祥亭、滋香亭。原是帝后及近臣垂钓赏月的地方,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年)将木制弧形桥改为石桥,并安装了青石栏板、柱子。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年)栏板、柱子遭八国联军破坏, 1974年照原样予以恢复。现存五龙亭成为人们眺望白塔及北海湖光山色和休息的地方。

  西天梵境 “西天梵境”又称大西天,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境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贯成一线,是北海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原为明代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于 1759 年重修,并向西扩展,1980 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

  • 大慈真如宝殿: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五楹,重檐庑殿顶,是目前国内极为罕见的金丝楠木大殿,殿内供奉三尊佛及十八罗汉塑像。

东岸景区

  濠濮间 是北海公园的一处园中之园。“濠”与“濮”均为中国古水名。据《庄子.秋水》载,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鱼儿出来了,鱼儿真快乐。”惠施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鱼之乐?”庄子反驳说:“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鱼之乐?”据此人们修此小园,园内小桥几近水面,以供帝后观鱼、垂钓。乾隆皇帝曾在此园宴请大臣。

  画舫斋 位于北海东岸,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掩映在山林中的一处独立院落。前殿为“春雨淋塘”,中有水池,北为正殿“画舫斋”。东西各有一处精巧别致的院落,东为“古柯庭”,西为“小玲珑”。整个画舫斋朱廊环绕,结构精巧,环境别致,形似停泊在北海湖边的一条大船,原引用欧阳修的《画舫斋记》而造其形,得其名。乾隆皇帝经常到此游玩,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慈禧太后也常来这里游宴、听评书。

  先蚕坛 位于北海东北隅,总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原为明代“雷霆洪应殿”旧址。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先蚕坛”,成为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院内建筑有“观桑台”、“亲蚕殿”、“后殿”、“先蚕神殿”、“神橱”、“蚕署”、“井亭”、“牲亭”、“蚕所”、“游廊”、“桑园”、“浴蚕池”等。东面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小河叫“浴蚕河”,是元代由金水河引入北海东边的一支水系。整体建筑宏伟,构造精美,绿瓦红墙,色彩艳丽。先蚕坛是北京九坛之一,是现存较完整的一处皇室祭祀场所。

  • 古柯亭 为一幽静的三楹小室,庭前小院奇石玲珑,花木苍翠。院中古槐相传为唐代所植。乾隆皇帝曾在树下纳凉;光绪皇帝(1875-1908年在位)曾在此读书。
  • 唐槐 相传唐代(618-907年)栽植,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 小玲珑 为画舫斋的组成部分,这里的建筑小巧玲珑,曲廊幽静,小室安谧,颇适文人墨客赋诗作画。相传乾隆皇帝常召集名人高手在画舫斋作画和鉴赏前人名作。

琼岛景区

  永安桥 建于十三世纪,是连接团城和琼岛的纽带。桥用汉白玉石砌成。桥两端各立牌坊一座,北为“堆云”,南为“积翠”,故为“堆云积翠桥”的嘉名。

  永安寺 位于北海白塔山南麓。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是清世祖福临应西藏喇嘛恼木汗之请修建的 ,名白塔寺。初建时,寺内建筑有正觉殿、普安殿、圣果殿、宗镜殿、转角房、顺山房和白塔。正觉殿为山门。乾隆六年(1741年)改称永安寺。乾隆八年(1743年)对永安寺进行扩建,增设法轮殿、钟楼、鼓楼和永安寺山门。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增建善因殿及引胜、涤霭二亭。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于二亭内各立一碑,分别携刻乾隆御制《白塔山总记》和《白塔山四面记》。永安寺是一组反映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它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色彩斑斓,蔚为壮观。由于历史的原因,寺内的部分建筑已毁,造像亦已无存。1993年,公园管理处对永安寺进行了全面修葺,并复原了寺内原有的全部建筑和造像,使永安寺再现了当年的风彩。

  • 法轮殿:此殿是永安寺最主要的殿堂,内供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和十八罗汉像。
  • 引胜亭和涤霭亭:是清乾隆三十九年(1174年)建造的,二亭内各立一碑,东为引胜亭,内刻《白塔山总记》,西为涤霭亭,内刻《白塔山四面记》。上面还记载着琼岛四面的景物碑文,皆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所题。
  • 正觉殿:殿内供奉未来佛弥勒和护法韦驮。
  • 普安殿:殿内供西藏密宗黄教始祖宗喀巴及其两大弟子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像,东西两侧是密宗的八尊护法神。
  • 静憩轩:建于清代初期,原为清乾隆帝读书、休息的地方。
  • 悦心殿;建于清代初期,原为清朝皇帝偶临白塔山,处理政事和接见大臣的地方。
  • 庆霄楼:建于清代初期,楼分上下两层,各七楹,建筑别致,别具一格,原为清乾隆皇帝奉陪太后观赏“冰嬉”的地方。
  • 太湖石:又名“折粮石”,琼岛上众多,皆为北宋微宗赵佶政和七年(1117年)在汴梁城(今河南开封)内建造“艮岳”皇家禁苑时,从江南太湖地区采撷,用以点缀园林用的。金大定年间(1163-1179年),金世宗在北海建大宁宫时,役使劳动人民从汴梁“艮岳”将这些石头运到此地,点缀在琼岛各处。当时封建统治规定从事繁重的运石劳役可顶替赋税,所以这些太湖石又叫“折粮石”。
  • 善因殿:殿内供大威德金刚神像。传说这是北京城的保护神。殿内还有一些精湛的法器和陈设。
  • 白塔:位于琼岛之巅,它始建于1651年,后因地震破坏而重建。塔高35.9米,下承折角式须弥座,座上为覆钵式塔身,正面有壶门式眼光门,门内刻藏文咒语。塔顶置双层铜制伞盖,其边缘悬14只铜钟,最上为鎏金火焰宝珠塔刹。整个永安寺从山门至白塔,层层递高,上下串连,构成琼岛景区的中轴线,给人以层出不穷,壮丽宏阔之感。

  长廊

  琼岛春阴碑 “琼岛春阴”为金代“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碑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碑身正面携刻乾隆皇帝御书“琼岛春阴”四个大字。其它三面分别携刻乾隆题诗。

  阅古楼 平面近似椭圆形,实为两个半圆左右围合而成的上下两层楼,楼形别具一格。楼内沿墙壁镶嵌着由梁诗正等奉命编次的魏晋以来历代名墨迹的钩摹石刻,共495方,清代帝后常来此阅赏古代翰墨。楼内四壁嵌满《三希堂法帖》石刻,这些是中国古代书法集成的石刻珍品。

  铜仙承露盘 是清乾隆皇帝仿汉武帝故事而建。于石座上竖汉白玉蟠龙柱,柱顶端立一双手托盘的铜人,通高6.6米。据记载,汉武帝曾在建章宫神明台置仙人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相传用其服药可以长生不老。清乾隆皇帝立此并非为了承露,乃是缀景之物。

  智珠殿 半月城位于琼岛东麓山脚下,座西面东与陟山桥相对,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智珠殿建在半月城城台上,红墙绿瓦,雄伟壮观,四面有五个牌楼相对,中轴对称、布局别致是我国古建筑中比较少见的,殿内原供奉文殊菩萨一尊。

团城景区

  团城 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金代为大宁宫一部分。元代称圆坻,亦称瀛洲。岛四周砌圆形城墙。城高4.6米,面积约4500平方米。周长276米。团城上殿宇堂皇别致,松柏苍劲挺拔。1961年国务院将团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光殿 是团城的主要建筑,元代称仪天殿。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称承光殿。大殿呈方形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推出单檐卷棚式抱厦一间,建筑结构别致精巧,是北京宫殿中少见的形式。

  • 白玉佛:供于承光殿后厦佛龛内,白玉佛(为释伽牟尼佛)高1.5米,用一整块白玉雕成,洁白无暇,头顶及衣褶镶嵌有红绿宝石。相传这尊白玉佛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明宽和尚从缅甸募化而来献给慈禧太后,供奉在这里。玉佛左臂有一明显刀痕,为1900年八国联军所砍伤。

  玉瓮 又称“渎山大玉海”,制作于至元二年(1265年)。口呈椭圆形,通高70公分,周长493公分,重约3500公斤,周身浮雕海龙、海马、海猪、海犀等出没于波涛之中,栩栩如生。元世祖忽必烈曾将玉瓮放置琼华岛广寒殿中,传说曾用以盛酒大宴群臣。明代广寒殿倒塌,玉瓮失落民间。清乾隆十年(1745年)发现后,乾隆皇帝“令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中”,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玉瓮亭,将玉瓮陈设于亭中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命翰林四十人,各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玉瓮厚重古朴,气势雄浑。为元代难得的玉雕精品。

  遮阴候 此树为二针一束的油松,相传为金代所植,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树高20余米,枝叶苍翠繁茂,苍劲挺拔,顶圆如盖。相传,一年盛夏清乾隆皇帝来游团城,宫人摆案于树下,清风徐来,顿觉暑汗全消,乾隆皇帝十分高兴,当即封此树为“遮阴候”。

  白袍将军 此树为白皮松,相传植于金代。清乾隆皇帝曾封此树为“白袍将军”。白皮松为华北珍贵的观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