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锋区董志乡寺沟川村的覆钟山下,浦、茹两河交汇处东岸台地上,是陇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北石窟寺与南石窟寺合称为“陇东石窟双明珠”,建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是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的,后来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相继开窟增修。北石窟寺包括寺沟、楼底村、石道坡、花鸨崖和石崖东台五个部分,南北延续3公里。现存各代的窟龛296处,大小石雕2126身,此外还有宋、明、清时期的碑刻7通,以及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诸代的题刻150余处。1988年,北石窟寺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窟龛集中分布在高10多米、长120米的悬崖峭壁上,是甘肃省陇东地区遗存丰富的一处石窟群。窟群的精华是北魏和唐代的窟龛。

  第165窟为石窟群的主窟,是北石窟寺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洞窟。该窟开凿于北魏永平年间(508~512年),是奚康生主持开凿的七佛窟。该窟平面呈长方形,进深15.7米、宽21.7米。窟顶为覆斗形,距地面13.2米。窟内造有7尊佛像,身高8米,14尊夹侍菩萨安详自得,身高4米,两尊交脚菩萨高5.8米。室内还有众多浮雕,其中以大型高雕佛本生故事《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最为精彩。门外两侧雕有金刚力士、狮子等形象。

  北石窟寺以唐代的石窟为最多,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洞窟的平面多呈方形、长方形或马蹄形,个别洞窟前有木构的建筑。唐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泾州临泾县令杨元裕修建的第32窟,内雕有一尊以阿弥陀佛为主尊的造像,佛的两侧雕有弟子、菩萨和金刚力士各1身,雕像衣纹柔细,风姿动人,是盛唐时期的艺术珍品。

  第240窟是北石窟寺北周时期的代表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