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其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题与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中的第二首,体裁为七言绝句。第一首诗写大雨和作者所处,第二首诗表明作者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陆游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借梦言志实现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这首诗在中国古代爱国诗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作者的其他老年诗相比,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其主要特色在于以梦境抒发情怀。写到梦境的诗词,在陆游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是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梦;杜甫的诗《梦李白二首》,摹写的是渗透了诗人与李白形离神合、肝胆相照友谊的梦;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记叙的是诗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梦。而陆游诗中的梦,大都是爱国之梦。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近百首记梦的诗。清代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曾评陆游诗道:“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此评语认为陆游的诗记梦并非全是写真梦,有的属于托梦咏怀。这是颇有见地的。事实上,陆游的诗记梦,有的是写真梦,而更多的还是托梦咏怀,当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这首诗可视为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


逐句释义: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孤寂荒凉的村庄里,但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北方边疆。
  僵卧:躺着不动;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老迈多病,疲弱不堪。僵:僵硬。
  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思:想着,想到。
  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shù):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将尽了,躺在床上听外面的风吹雨打声,在梦中就像听到战马的铁蹄踏过冰封的河面(出征疆场)。
  夜阑:夜深;夜将尽时。阑(lán):将尽。
  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入梦:进入梦境,指睡着;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引用,讲话原文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表达报国热情的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作者已六十八岁。他一生主张北伐、渴望统一。但这愿望不仅直到晚年都未实现,反而因此屡遭投降派的谗毁排挤。然而,种种打击并未削弱他的爱国热情,时时萦绕脑际的,仍是那收复国土的夙愿。于是,在十一月四日这个风雨交加的冬夜,作者遏制不住满腔激情,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情、借梦言志的豪迈诗篇。

  此诗通过“铁马冰河”的梦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报国雪耻、效命疆场的雄心,反映了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激情。此诗集中表现了作者爱国诗篇的两大特征。一是常常借助梦境来描述他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报国理想,虽然这是虚幻之境,却是他爱国激情的折光。二是把忧国、报国之情扩溢于所有题材,“渔舟樵径,茶椀炉熏,或晴或雨,一草一木,莫不著歌咏以寄此意”(《唐宋诗醇》)。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两句言志。“僵卧”两字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衰老的情态,潦倒的境遇。这里虽实指身体的年迈多病,却也孕含精神上的莫大痛苦、折磨。加之“孤村”,更映衬出作者处境的寂寞凄凉。这是一幅英雄末路的自画像。他人若处此境,定会自哀自伤。可作者却于此处陡转笔锋,推出“不自哀”三个力透纸背的字。因为爱国忘私,胸襟坦荡,故而“不自哀”。所哀者,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已。接着,作者以更高昂的激情表达了自己的夙愿宏志:“为国戍轮台”,即拼杀沙场,报效祖国。“尚思”暗示此志早已有之,如今老而弥坚。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记梦。作者忧虑国事,深夜未眠,听着屋外的风雨大作声,这对一般人来说只能哀上添愁。但对作者而言,大自然凄凉的风雨声竟化作他梦境中雄壮激越的行军曲。以“铁马冰河”概写梦境,极其凝炼。在这里,志(前两句所述)为梦之基础,梦为志的幻现,而夜阑风雨则是两者的媒介。故这是托梦喻志,以展示作者慷慨悲壮、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读后令人顿生敬意,这是其一。同时,这也说明作者的理想在现实中可思不可为,更无法实现。于是只能将此雄心壮志寓于梦境,使其在梦中暂时化为现实。这本身就流露出作者的悲哀和愤懑,这种隐藏在慷慨激昂感情背后的心境,读后令人感叹不已,这是其二。

  这首诗在艺术上亦颇有特色。首先是语言凝炼,含蕴丰富。其次是上下贯通,跳跃性强。“僵卧孤村”至“不自哀”为一感情飞跃;“夜阑卧听风吹雨”至“铁马冰河入梦来”为又一感情飞跃。诗的一、二句言志,三、四句记梦,作者因志入梦,以梦写志,志与梦上下贯通,交相辉映,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壮心不已、誓死报国的崇高精神境界。




  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孤寂荒凉的村庄里,但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北方边疆。这两句直接写出了作者的情思。“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卧”道出了作者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但接下来“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作者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轮台”,汉时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借指西北边疆,这里指宋代北方边疆。作者虽然身居困境,年近古稀而且身体赢弱,却仍然渴望为国效力,驰骋疆场。一个“思”字和一个“戍”字,把作者报国忘身的高尚品质表现出来。但是,作者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作者当时境遇不佳,罢官时两袖清风,归居后祠禄亦时有中断。除经济上捉襟见肘之外,尚心力交瘁,时常卧病。“卧”而“僵”,形体可谓衰朽;“村”而“孤”,处境亦属艰难,但是“不自哀”三字颇有力量,显示出崇高的气节与情操。其一,他并未沉湎于一己之否泰荣辱而顾影自怜,仍“杜门忧国复忧民”(《春晚即事》);其二,“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夜读兵书》),“不自哀”是对复国大业仍充满胜利信心。“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得其志坚定不移。“尚思”是针对“僵卧孤村”而言,年近古稀,而又卧病,犹不失其当初渴望马革裹尸的“平胡壮士心”(《新春》),其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是何等感人!


  后两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说,夜将尽了,躺在床上听外面的风吹雨打声,在梦中就像听到战马的铁蹄踏过冰封的河面,出征疆场。写出了作者渴望保家卫国的心理。这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作者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作者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作者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入梦来”,写“铁马冰河”直闯入梦境,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这是陆游论诗文“以气为主”(《傅给事外制集序》)说的生动体现。“入梦来”又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的可悲。“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朝廷衮衮诸公正在断送恢复大业。但作者并不悲观。


  作者一心向往驰骋疆场,收复失地,所以才魂系梦绕,寤寐不忘中原。《瓯北诗话》说陆游记梦诗共有九十九首之多,此诗也是其中之一。他如《秋雨渐凉有怀兴元》,说“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有时“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有时“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有时“梦绕梁州古战场”,有时“梦中夺得松亭关”。这种种梦境,正寄托着诗人老而弥坚的报国理想,折射出陆游爱国精神的闪光。


  这首诗总的基调是高昂向上的,情绪是令人鼓舞的。全诗意境开阔,气魄恢宏,又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赵翼称陆游诗“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瓯北诗话》),此诗正是一例。作者在免职乡居之时,报国雄心却一如当年,令人肃然起敬。特别是由听风雨而梦铁马冰河,报国杀敌,更让人在敬仰之余,又对他请缨无路,备受打击的不幸遭遇和可悲现实深感愤慨。思想性与艺术性较为完美的统一,使得此诗成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中国古代包括老年诗在内的所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名家点评:

  张鸣:“此诗的写法实际上与黄庭坚的《六月十七日昼寝》诗相同,任渊注山谷诗,说《六月十七日昼寝》是‘以言江湖之念深,兼想与因,遂成此梦’。陆游此诗则是表现为国抗战雪耻的志向,所谓‘想’,即‘尚思为国成轮台’的‘思’;所谓‘因’,即是‘卧听风吹雨’的风雨之声。‘想’和‘因’共同作用,便化作了‘铁马冰河’行军征战之梦。这就从表现潜意识的层面,表现了自己抗战报国的志向理想之坚定执著。从立意和意境上看,又与黄庭坚诗不同,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试题精选: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参考答案:表达作者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尚”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尚,仍然的意思。一方面表达作者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3.诗中的“僵”“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出意志坚定不移。


  4.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5.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参考答案: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6.“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7.“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8.诗中“僵”、“尚”二字用得好,请你说出一点理由。

  参考答案:“僵”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尚”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9.诗中“僵”与“孤”,写出了四日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诗中“僵”与“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10.说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两句一果一因,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


  1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12.“风吹雨”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既指眼前的现实生活,又含象征意义,它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


  13.对上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参考答案:C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参考答案:A


  15.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参考答案:D


拓展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陆游

其 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 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