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日夜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二月十五日夜

清·袁枚

chén chén gēng gǔ jí 
沉 沉 更 鼓 急,

jiàn jiàn rén shēng jué 
渐 渐 人 声 绝。

chuī dēng chuāng gèng míng 
吹 灯 窗 更 明,

yuè zhào yī tiān xuě 
月 照 一 天 雪。



诗题与背景:

  《十二月十五夜》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表现出诗人深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袁枚辞官后退居江宁。此诗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袁枚61岁时所作。诗人因“右足忽病疮”,曾为“望山无时登”,但始终保持“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病足》)的自得其乐的心态,这首五绝就是其在这一年最后一个“十五夜”映雪赏月,怀着这种心态所作。


逐句释义: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人们陆续入睡)渐渐地听不到人声。
  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
  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绝:消失。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我)吹灭油灯(准备入睡时)发现窗外更明亮,(原来是)明月与大地上的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
  一天雪:整个天空之下的雪与雪光。


《十二月十五日夜》插图: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夜间的所见所闻。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十五”月圆之夜,作者形象地描绘出了夜深人静,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读后让人仿佛如临其境一般。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以“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更深人静的过程,借助“沉沉”“渐渐”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写雪映月愈明的景色。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洒满白雪。由于白雪映衬,月光显得分外皎洁。真是天上地下,照耀如同白昼。

  这首诗描写景物有声有色,动静有致,景象新鲜生动,是富有魅力的佳篇。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年),清代诗人、散文家、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四十岁辞官定居江宁(今属南京),筑室小仓山之随园,专事诗文著述。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多数作品抒发其闲情逸致。工文章,善辞赋骈文。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