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德化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诏德化碑,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被誉为“云南第一大碑”。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正面刻碑文40行,约3800余字。碑阴刻书41行,详列南诏清平官、大将军、六曹长等职衔和姓名,但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碑文仅存800余字。碑文相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所撰,唐流寓南诏御史杜光庭书写。碑文主要颂扬了阁逻凤的文治武功,并叙述了南诏、唐朝吐蕃间的关系,以及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表明了南诏叛唐的不得已原委,和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

  “天宝战争”之后,彼时南诏国以全胜之势,展高远之望,勒石铭功,并在碑文中切切痛陈迫于唐将淫威不得不兴兵反唐的原委和期望修好附唐的心曲。阁逻凤虽然数败唐军,声威赫赫,国力强盛,但他是一个有眼光的政治家,从南诏的根本利益考虑,不愿长期与唐朝为敌。他又是一个善于进退的谋略家,以全胜之军,为唐军将士裹尸收兵,“祭而葬之”,并令人撰文,详记天宝战争的前因后果,陈述不得已而反唐的苦衷,此文刻于巨碑之上,立于都城之中,这就是《德化碑》。

  《德化碑》是一块历史的丰碑,除前所述内容外,它还广泛记载了南记时代云南的诸多史迹,如城廓建置、职官体制、农田水利以及养马、采矿、纺织等业,甚至连温泉疗疾这样的细琐之事也有载述,因此,它是研究南诏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风俗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第一手材料,弥补了许多正史的不足。

  《德化碑》的作者相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所撰。郑回原为唐朝西泸县(今四川西昌县)令,后为南诏俘虏,但得到南诏王的重用,封为清平官(宰相),赐名王蛮利,令其担任王室子弟的教师,权力很大,例如可以责打王室贵族学生子弟而任何人不得过问。郑回系内地汉族,文章著于当世,将碑文写得雄辩滔滔,才情横溢。书丹者据《南沼野史》记载,为“唐流寓御史杜光庭书”。但近人考证,从碑文的气势宏达、文藻斐然,与书法的挺劲秀逸、朴茂可爱,其结合是如此连贯统一,非有一才情高远的写手不能胜任,因而又疑碑文、书丹俱出郑回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