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4年10月25日 (六) 20:11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卞之琳
何其芳

  卞之琳汉语拼音:Bian Zhilin;英语:Bian Zhilin),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中国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江苏海门人。

生平简介

  卞之琳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沈从文倾囊帮卞出版诗集,陈梦家选编诗集《新月诗人》,将其位列“新月十八家”,一举成名。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抗日战争初期曾与沙汀、何其芳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年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1947年作客英国牛津,任研究员,期间写了一本七八十万字的抗战小说,讲知识分子的抗战心态。1949回到国内后,发现国内创作要求写工农兵,不写小资产阶级,于是就将小说焚毁,并从此开始积极思想改造,1958年后不再写诗。

  历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年),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多次下乡生活与协助农村工作。2000年1月,卞之琳获得了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同年12月逝世。

创作历程

  1929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较多地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并开始新诗创作。1933年出版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次年又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 汉园集》。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38~1939年去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访问,并一度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此行促成他创作诗集《慰劳信集》与报告文学集《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作品歌颂了抗日战士和群众,记叙了抗日根据地部队的生活。

  1951年出版诗集《翻一个浪头》。1979年出版自选诗集《雕虫纪历1930~1958》。

  长期从事W.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研究,著译有《莎士比亚悲剧论痕》、《英国诗选》等。此外还出版诗论集《人与诗:忆旧说新》。

相关作品

  诗汇编

  《十年诗草1930-1939》

  《雕虫纪历1930-1958》

  《山山水水,小说片断》

  《断章》

  杂类散文

  《沧桑集1936-1946》

  报告文学

  《第772团在太行山一带》

  论著

  《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

  译品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英国诗选》

  纪德《浪子回家》集

  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等等。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