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宗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始宗教祭坛遗址
中国原始宗教彩塑女神头像(1985年辽宁出土)

原始宗教英语:Primitive Religion),人类宗教发展的最初形态,原始氏族社会的宗教。原始宗教在学术界一般被理解为近存原始社会的宗教,其研究即根据对近存原始民族之宗教崇拜的考察分析;而通过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在成文历史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远古原始宗教则被称为史前宗教。但二者实质相同,其基本特点都包括对食物、繁殖、祖先、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和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对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崇拜。

原始宗教按其实质包括成文历史出现以前的宗教和近存原始社会的宗教两大类。通过考古发掘所证实、根据典籍所载远古传说所推测、在成文历史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远古原始宗教,多被称为“史前宗教”;原始宗教一般被用来专指近存原始社会的宗教,其研究即根据对近存原始民族之宗教崇拜的考察分析。这些宗教有时亦被称为“土著民”或“原住民”的宗教。史前宗教和近存原始社会的宗教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有对繁殖、食物、祖先、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和祈求敬拜,都由此发展出对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和崇拜。

根据考古发现,原始宗教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其信仰的表现形态可分为自然崇拜和社会崇拜两大类,二者有时亦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着密切关联。自然崇拜包括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自然物和自然力崇拜等,社会崇拜则以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方式与其原始氏族社会的存在结构及意义密切关联。其发展通常都会经历参与具体崇拜活动和形成抽象神灵观念这一演变过程。史前宗教的存在通过发掘、研究石器时代以来各种原始文化遗址如原始村落、洞穴岩画、墓葬遗物、祭坛雕像等而依稀可辨,有的已具有某些简单文字如象形文字或文字雏形的记载,反映出其向文明社会初期的过渡。其涉及范围为这些遗址或遗迹上发现的各种宗教现象,包括远古中国、印度、阿拉伯、非洲、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诸岛屿的史前宗教,以及欧洲的芬兰–乌戈尔人宗教、斯堪的纳维亚宗教、波罗的宗教、斯拉夫宗教、爱琴宗教、伊特鲁里亚宗教和凯尔特宗教等。

近存原始宗教的实地考察和研究随西方各国殖民扩张运动的发展而得以展开,许多近存原始民族在这一殖民化过程中被全部或大部消灭。尚存的这些原始宗教群体及其崇拜活动已经成为人们实际考察原始宗教的唯一对象和确证原始宗教真实形态的重要依据。但其原始状态也因与文明社会的接触而有所改变,出现多种因素的复杂混合。这些经过考察调研而已证实的近存原始宗教包括非洲、亚洲等地土著部族的宗教,澳大利亚及太平洋地区土著居民的传统宗教,美洲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的原有宗教,以及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中保存的原始宗教,如萨满教、本教、东巴教等。

原始宗教主要存在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中,其传播和影响一般不超出其社会及其本土范围。它为氏族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仰,其宗教礼仪、活动亦由其全民共同参加。这种宗教活动往往也是该氏族社会的公众活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文娱活动。其社会结构与宗教结构形成整合,尚没有出现专职脱产的神职人员。此外,原始宗教以祭祀仪式为主,多依据本族的传统习惯,并与原始巫术相关联,基本上没有宗教理论活动。有些原始宗教开始具有写成文字的宗教经典或礼仪记载,但不全面、尚无系统。尚存的原始宗教残余正日渐减少,因而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活化石。

旧石器时代

法国多尔多涅洞穴壁画的半兽半人画像。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提供了早期萨满信仰的证据。

特意地埋葬,特别是带着陪葬品,可能是最早的可检验形式的宗教实践之一(埋葬本身是行为现代性的典型指标)。如认知科学家菲利普·利伯曼(Philip Lieberman)所说,这可能意味着“对死者的关注超越了日常生活”。

一些考古学家指出,诸如尼安德特人旧石器时代中期社会可能已经形成图腾或动物崇拜(Animal worship)。埃米尔·巴克勒(EmilBächler)特别提出(根据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证据),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尼安德特人存在广泛的熊崇拜。另外一项公元前7万年关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动物崇拜证据(非洲卡拉哈里沙漠措迪洛山),已经被原始研究人员否认。 之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动物崇拜,如熊崇拜,推测可能缘自这些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动物崇拜。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动物崇拜与狩猎仪式交织在一起。例如,旧石器时代艺术(Paleolithic art)和熊遗迹的考古学证据显示有一种牺牲熊的仪式,一只熊被箭射进肺部致死,然后仪式地埋在一只由熊毛皮覆盖的粘土熊雕像附近,头骨和熊体分开埋藏。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仍未发现任何的文字记录,因此关于新石器时代社会可能拥有的任何信仰系统的所有陈述,都是从考古学中推测。法国考古学家雅克·考文(Jacques Cauvin)表示,新石器革命受到一个他称为“符号革命”的重要主题影响,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诞生了“宗教”。他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受到思想变化的影响,多过于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指出了这一过程的一系列阶段。他的研究通过审视描绘最早女性作为女神和公牛作为神的陶俑和早期艺术,提出了关于知觉和二元性等人类思维演化的重要概念。

公元前5千年期间的中欧新石器时代圆环结构(Neolithic circular enclosures in Central Europe)被解释为用于教育功能。戈瑟克圈(Goseck circle)的部份,发现了人类牺牲的遗骸。 这些结构中的许多具有与至点日落或日出方位对齐的开口,表明它们是维持阴历的一种方式。 欧洲的巨石文化的建设也从公元前5千年开始,持续整个新石器时代,而一些地区更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早期。

女性主义考古学(Feminist archaeology)先驱玛利亚·金布塔斯提出新石器时代的欧洲以围绕着“女神崇拜”的“女性中心”社会概念。 之后随着青铜器时代的到来,新石器时代的“母权”文化才被父权制取而代之。不过金布塔斯的观点今天没有受到广泛的支持。

青铜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宗教包括了古代近东的宗教(Religions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米诺宗教(Minoan religion)、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宗教(Ancient Mesopotamian religion)和古代埃及宗教(Ancient Egyptian religion)。

重建

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原始印欧宗教(Proto-Indo-European religion)(重建得到),和已经证实的古代闪米特宗教(Ancient Semitic religion),被推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某些传统的延续。

铁器时代

虽然地中海近东印度中国的铁器时代宗教在文字记录中得到很好的证明,铁器时代大部分的欧洲,从公元前700年到大迁徙期间都落在史前时期。在希腊化和罗马时代民族志记录中,非地中海地区宗教习俗的叙述也相当少。

在北极圈宗教(西伯利亚萨满教和原始芬兰神话)、传统非洲宗教、美洲原住民宗教大洋洲宗教,史前时代大多只能以近代早期和欧洲殖民主义结束。 这些传统往往只能在基督教化的背景下首次被记录。由于这些原因,对于许多地区铁器时代宗教的诠释和理解,主要仍依靠考古材料。

参见


→ 学科目录: 宗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