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今图书集成》,民国二十三年(1934)中华书局缩印本

  《古今图书集成》汉语拼音:Gu-Jin Tushu Jicheng;英语:Compendium of Ancient and Modern Books),清代编纂的大型综合性类书陈梦雷原集,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五十五年(1716)进呈,康熙赐现名。于同年设馆继续增辑,参与纂辑者80人。雍正嗣位,命蒋廷锡重编,删去陈梦雷等人名字,雍正四年(1726)告成。共1万余卷,目录40卷,约1.6亿字。武英殿修书处以铜活字印64部,每部5,020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一部类书。

  该书综合了先秦至康熙前所能集到的古籍,将其中有关材料按类编排,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6个汇编。汇编之下分典,共32典。例如明伦汇编,则分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等8典。典下再分部,原书计为6,109部,今发现漏计8部,实为6,117部。每部先列汇考,纪述大事,引证古书,详其源流。次列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内容。分类细致,体例完善,条理清晰,材料十分丰富,几乎囊括中国古代各科知识。但所引古籍多录自其他类书,错漏较多。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描润铜活字版印本,附龙继栋《考证》24卷,订正原书错、漏约2万条。1934年,中华书局据铜活字本影印成缩印本。1986年,中华书局与巴蜀书社将中华书局缩印本附《考证》重新影印,新增《简明索引》1册。

印刷版次与流传

  本书编成后,于雍正四至六年(1726年至1728年)由清内府用铜活字排印成64部(未计试印本样本1套),称“铜字版”,至今仅存十余部,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皆有藏。

  光绪十年(1884年)起设立“图书集成馆”,以三号扁体字铅印1500部,称“铅字本”或“扁字本”,四年后印齐。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光绪帝令上海同文书局石印100部,称“同文版”或“光绪版”。此版本附有清代龙继栋所作《考证》24卷,订正原书引文错讹脱漏之处约2万条,书籍用于清政府赠送外国或颁赏大臣,共耗白银50万两。此版本因50套存书在上海仓库失火焚毁,流传稀少。

  另清末时期一整套索价白银1万两。

  民国23年(1934年)上海中华书局据康有为所藏雍正铜活字本影印之缩印线装装订808册(后8册为考证),称“中华版”,于1940年出齐,是迄今最通行之版本。

  1986年起,中华书局与巴蜀书社合作,据中华书局缩印本重新影印并改装为121册,并新增《简明索引》一册。

  2006年中国大陆齐鲁书社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合作,把馆藏雍正铜字版原大小影印,手工线装出版50套,售价49万圆人民币。

  1999年起该全书在台湾以雍正铜字版(书藏国立故宫博物院)为蓝本制作电子化版本(由东吴大学中文系负责)出售。而相关书籍与研究论集亦随之出版,如2001年11月出版之《古今图书集成研究》、2006年11月出版之《古今图书集成图集》。

  2009年广西大学古籍所建成《古今图书集成》网络版供所有人士免费使用。全书图像来自对1934年中华书局武英殿影印本的扫描文件,使用索引是广西大学古籍所自1984年编制的《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经历了油印本(1984年,80万字,三大本)、印刷本(中华书局与巴蜀书社出版)、电子版1.0版(1998年,1200万字,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电子版2.0版(2007年,3800万,光盘版,待出版;2009年网络版)等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