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宗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古代宗教(英语:archaic religion),古代文明社会的宗教。特指产生并流传于阶级已经形成,国家已经出现,且已有文字记载,但至今却不再流传的宗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等始于古代、而今仍继续存在的宗教不在古代宗教之列,被归入历史宗教

最早的古代宗教指古埃及宗教和美索不达米亚宗教,亦包括此后兴起的小亚细亚宗教、西亚迦南宗教、腓尼基宗教、赫梯宗教、古希腊宗教和罗马宗教等。古埃及宗教和美索不达米亚宗教是迄今所发现最早具有文献典籍的宗教。在东方文明中,较为典型的古代宗教包括记事于出土商代卜辞和商周钟鼎文祀典的中国古代宗教,散见于波斯古经的古代波斯宗教和婆罗门教经籍书文记载的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本土前古代印度宗教。此外,美洲印第安人的原有宗教中亦有不少已处于史前宗教向古代宗教的过渡阶段。而美洲的阿兹特克宗教、玛雅宗教和印加宗教等也初步具有古代宗教的特征。

古代宗教已经超越史前宗教的原始崇拜和直观思维,其产生乃反映出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宗教盛行多神崇拜,但各神并不具有特定神性,亦无高低尊卑之分。而各氏族联合形成的部落联盟则开始发展出部落主神崇拜,意味着无阶级区分的原始社会正走向解体。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其宗教亦从原有的多神崇拜和主神崇拜上升为对统摄众神的至高神的崇拜,神性等级有了明显的区别,祭司、巫师等专职的宗教神职人员亦在社会中形成,而宗教的礼仪和教义思想则开始向系统化、程序化发展。由此可见,从史前宗教到古代宗教,其宗教观念经历了由对自然崇拜神灵的拟人化、再到将人化的多神演变为一元化的至高神这一变化过程。古代宗教所信奉的神灵得以抽象化、万能化,其社会功能也远远超出其自然功能,宗教的伦理问题、神学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各种宗教经典也开始问世。

古代宗教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其崇拜对象的一元化、拟人化和其功能的社会化,它不再局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和拜物教性质的直观,相信各自然物和自然力皆有特定的自然神来掌管,而社会事物或其职司亦由相应的社会神来掌管,如战神、爱神、农业神、畜牧神、手工艺神、守护神、命运神等,不同的神灵形象反映其代表着古代社会中的不同职能和结构。法国G.杜梅吉尔为此曾指出,古希腊宗教中的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芙诺狄蒂实质上分别代表着古代印欧社会中“统治”、“防卫”和“繁衍”这三大职能。古代宗教中人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其神灵形象多由半人半兽形象转向人格化形象。古代宗教的组织形态则与其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结合,随着国家和国王的出现,人们在众神中开始形成主神观念甚至一神观念,多神崇拜和主神崇拜遂向具有全能主宰功能的一神崇拜过渡。与古代社会的阶级、等级观念相一致,古代宗教还形成了其天阶体系和教阶体系,在至高一神之下有着等级森严、职司不同的大小神灵。而且,古代宗教多为国家宗教,这种政教关联使其得以发展出日渐完备的祭司体系、宗教制度、礼仪典章、寺庙建筑等,其教阶集团亦成为社会中享有宗教和世俗特权的核心组织。

在古代宗教中,因其与国家政权的密切联系而发展出“君权神授”、世间君主乃“替天行道”的观念。许多古代王朝都曾依据这类古代宗教而宣称国君是神的儿子或其人间代表,如古代印加宗教将其国王视为太阳神的儿子和最高祭司,古埃及自第5王朝起又称法老为太阳神“瑞”的儿子,有执行最高宗教礼仪的权力,而中国远古亦形成了此后称王或皇帝为“天子”的传统。但古代宗教仍保留了不少史前宗教的残余成分,如粗糙、甚至非常野蛮的献祭等仪式,原始法术的继续流行,以及多神和鬼魅观念的普遍存在等。此外,古代宗教与古代民族国家的政教合一使绝大多数古代宗教随着这些古代民族国家的解体而消亡,只有极少数宗教经过复杂的演化、嬗变而成为历史宗教。

系列

迄今发现的古代宗教,大致可分作以下几个系列:

①具有最早文献典籍的为美索不达米亚宗教和埃及宗教,以及略迟于二者并受二者影响的西亚迦南宗教、腓尼基宗教、赫梯宗教、小亚细亚宗教等,直至较晚出的希腊宗教和罗马宗教。

②东方的中国古代宗教以及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本土前,古代印度河谷文化的宗教(公元前20世纪之前)和波斯帝国建立前的古代波斯宗教(公元前6世纪之前)。前者可见之于出土的商代卜辞和商周钟鼎文祀典记事,后二者有关资料可间接见之于琐罗亚斯德教和婆罗门教的经籍书文。

③北美洲南部和中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古代宗教。主要分布于今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等国。包括阿兹特克宗教、玛雅宗教和印加宗教。当时居住于这些地区的印第安人已进入奴隶社会,建立了国家,并已初具文字;宗教典制亦有所确立。但尚在文字历史的发轫初期,原始宗教残余还相当显著;处于史前宗教向古代宗教的过渡时期。

特征

古代宗教在宗教演化史中具有独特地位,具有一系列历史特征。主要有:

①神灵崇拜开始确立。古代宗教皆由史前原始宗教演化而来。早期一般仍对大量自然体和自然力(如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林河湖、动植物等)甚为敬重,但大都已不再停留于把自然体本身作为直接崇拜对象的自然崇拜,而是开始了相信各自然体和自然力皆有特定的自然神加以掌管的神灵崇拜。略后,还出现了越来越多掌管社会职司的社会神,如战神、爱神、命运神,以及农业神、畜牧神和各种手工艺神等等;不少自然神也被增加了一些社会职司。神灵的拟人化日益明显;虽然仍有许多神灵继续保有动物头形或身躯。

②主神观念开始出现。在国家正式出现的过程中,不少民族、城邦陆续出现了各自的民族守护神和城邦守护神。王国出现后,更在众神之中形成了主神的观念;当王朝更迭时,夺得政权者也常改以本民族的守护神作为主神。

③天阶体系开始形成。与地上王国相应,天阶体系观念随之产生。分掌不同职司的大小神灵,皆在一位主神之下形成品级等次。在地上,各国王族所信奉的宗教一般都成为国家宗教;并在国家的支持下,建立起祭司体制、寺庙建筑与制度以及完备化的礼仪典章等。

④大都继承了原始宗教的全民性。原始宗教的全民性是自发形成的,并且全体成员间是平等的。古代宗教的全民性则具有强制性:非但对被征服民族实行强制,在民族内部也实行强制;至于奴隶,许多古代国家都禁止他们参与官方宗教活动。强制激发了对抗。在古代晚期,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从被征服民族和非特权阶层的自由民中常涌现出一些非正统教派。由于处于非法地位,它们往往形成秘传宗教,并建立秘密的教徒组织。

⑤对神敬畏的观念开始产生。许多古代王朝都宣称国君是神的儿子、亲属、钦差或臣仆。在被统治者中,则产生了神灵极为威严,甚至可怕的观念。人们对神不但恭敬,还须敬畏,偶有不慎,都可能遭到严厉惩罚。国家宗教对这类观念亦加以宣扬,有时甚至杀人献祭。晚近的考察证实,这类观念和行动,并非出于原始社会,而是在阶级发生分化后才开始出现的。

⑥神学和宗教哲学开始产生,宗教伦理观念亦开始形成。随着文字的产生,最初的宗教典籍也开始出现。

⑦没有排除原始社会已有的法术。但原始法术的属性在古代文明社会中发生了变化;其制服客体的意愿继续在占星术、炼丹术中得到一定的保存并与古代天文学、化学的萌芽有所关联;其幻觉因素则同古代宗教的鬼魅观念结合在一起,成为古代占卜、观兆等迷信活动的依据。

参见


→ 学科目录: 宗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