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寨城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寨城址—古城寨北城门缺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寨城址—古城寨F1宫殿基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寨城址—古城寨F4廊庑基址局部

  古城寨城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东南曲梁乡古城寨村,距新密市区约35千米,地处溱水东岸河滨台地上,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中原地区面积最大的龙山文化时代城址。城址位于古城寨遗址的中心区,城址外侧南、北、东三面均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西北部属仰韶文化时期,北部、东部属龙山文化时期。城址内外的文化遗址相加,可达30万平方米。古城寨城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与夏文化分界的重要标志之一,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国家产生提供了宝贵资料。2001年6月,古城寨城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址呈东西向,平面长方形,总面积约17.65万平方米。现存北、东、南三面城墙,在南北两墙中部,有相对的城门缺口。

  墙基的构筑采取了多层基础、层层夯打的方法。先平整地面,在其上用红色黏土夯打,形成15至45厘米的第一基础层;然后用黑色黏土夯打,形成厚度在2米左右坚密的第二基础层;接着用五花土层夯打至地面,最深处达10米以上。

  墙体修筑采用的是小板块板筑技术。从北墙西剖面的清理情况可知,基础槽内残留板筑墙一层,共并行6块板筑;地上残存3层,每层有并行的4块板筑。每层板筑墙高1米左右,宽1至1.3米,长1.4至2米不等。

  在城址内清理出夯土基址一座,属龙山时代晚期。基址坐西朝东,南、北、东三面均有回廊,为夯筑高台建筑,南北长28.4米,东西宽13.5米,面阔7间,总面积达383.4平方米,在迄今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时代单体建筑中比较大。

  围绕基址的是一座廊庑式建筑,其布局构造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该建筑基址由三道墙基槽、门道、门卫房和众多的柱洞组成。

  三道墙基槽南北并列,每道宽30至50厘米不等。南北两基槽内有较多的柱洞,柱洞以外都有填土并经过夯打,且掺有较多的红烧土块。

  在北廊庑中部偏东处、廊庑西北拐角处及西廊庑上,分别发现有3处门房设计,可能是防守的门卫所用。

  黑陶制品是龙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城址中出土的陶器制作工细、精致美观,系磨光黑陶或红陶制品。器形以酒器和炊具为主,酒器有斝、盉、壶等。酒器的出现,说明当时的人们已开始酿酒,反映出当时的农业得到初步发展,能够提供剩余粮食来进行酒的加工和制造。

  炊具制作也别具特色,如罐、瓮、鼎等,器口微微收敛,底部多为小平底或圜底,腹部微鼓或呈圆鼓状,使整个器体的轮廓形成两条抛物线,线条相当优美。

  出土的石器不多,仅有石斧、石镰、石刀、石凿、石纺轮等6件。石凿保存最为完整,前窄后宽,呈弧形,单刃,通体打磨精细,外表为土白色,杂以数道青色纹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