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01”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77行: 第77行:
  
  
 +
[[Category:建筑]]
 +
[[Category:建筑学]]
 +
[[Category:建筑史]]
  
 +
[[Category:中国建筑]]
  
 +
[[Category:建筑设计]]
 +
[[Category:城市规划与设计]]
  
 +
[[Category:建筑艺术]]
 +
[[Category:建筑美学]]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T音词语]]
 +
[[Category:台]]
  
 
[[Category:台湾]]
 
[[Category:台湾]]
 
[[Category:建筑]]
 
[[Category:世界建筑]]
 
 
[[Category:中国建筑]]
 
[[Category:台湾建筑]]
 

2020年6月21日 (日) 11:28的最后版本

台北101
台北101夜景

  台北101(TAIPEI 101),台湾台北市信义区的一栋摩天大楼,楼高509.2 m (1,671 ft),总楼层共地上101层、地下5层,由建筑师李祖原及其团队设计,KTRT团队建造,于1999年动工,2004年12月31日完工启用。最初名称为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World Financial Center),2003年改为现名,亦俗称为101大楼。曾于2004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4日间拥有“世界第一高楼”的纪录。以美国权威建筑机构世界高楼协会所订定的高度标准计算,台北101目前是世界第四高楼(依尖顶高度)、全球最高绿建筑、环地震带最高建筑,同时也是台湾、东亚及环太平洋地区最高的建筑物、全球最高岛屿建筑物;大楼内则拥有全球最大的阻尼器、与全球起降速度次快的电梯。

  2010年1月4日,由于哈里发塔的建成(超过800米),台北101将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第二。

概况

基本构造

  台湾位于地震带上,在台北盆地的范围内,又有三条小断层,为了兴建台北101,这个建筑的设计必定要能防止强震的破坏。

  台湾每年夏天都会受到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影响,防震和防风是台北101两大建筑所需克服的问题,为了评估地震对台北101所产生的影响,地质学家陈斗生开始探查工地预定地附近的地质结构,探钻4号发现距台北101 200米左右有一处10米厚的断层。依据这些资料,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大小不同的模型,来模拟地震发生时,大楼可能发生的情形。为了增加大楼的弹性来避免强震所带来的破坏,台北101的中心是由一个外围8根钢筋的巨柱所组成。不过良好的弹性,却也让大楼面临微风冲击,即有摇晃的问题。抵销风力所产生的摇晃主要设计是阻尼器,而大楼外形的锯齿状,经由风洞测试,能减少30-40%风所产生的摇晃。

  台北101打地基的工程总共进行了15个月,挖出70万吨土,基桩由382根钢筋混凝土构成。 中心的巨柱为双管结构,钢外管,钢加混凝土内管,巨柱焊接花了约两年的时间完成。台北101所使用的钢至少有5种,依不同部位所设计,特别调制的混凝土,比一般混凝土强度强60%。

高度

  大楼地上有101层、地下5层,根据高楼与都市住宅委员会(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Habitat,CTBUH)的四分类建筑物高度判断法,台北101曾在其中三项标准中成为全世界之最,现仍保持着“含塔尖最高建筑结构建筑物”(含1.2米地基总高度为509.2米)的世界纪录(2010年1月4日前)。

  在大楼完工启用时,其所打破的纪录有:

  含塔尖最高建筑结构高度:509米(1,671英尺),取代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峰塔的452米(1,483英尺)纪录;

  不含塔尖顶层顶板高度:449.2米(1,474英尺),取代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楼的442米(1,451英尺)纪录(现已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取代);

  最高使用楼层地面高度:439.2米(1,441英尺),取代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楼的436米(1,431英尺)纪录(现已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取代);

  最高的建筑露天观景台:391.8米(1285英尺),第91楼;

  最快的电梯速度:每秒16.83米(约等于时速60公里);

  跨年夜最大的倒数计时钟。

  台北101虽然是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但并非最高的人工结构物。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世界最高的自立构造”为加拿大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其高度为553.3米。与台北101同样,国家电视塔的世界第一头衔,已在2007年9月12日时,被迪拜塔超越。

技术难题

  台湾位于地震带上,在台北盆地的范围内,又有三条小断层,为了兴建台北101,这个建筑的设计必定要能防止强震的破坏。且台湾每年夏天都会受到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影响,防震和防风是台北101建筑所需克服的两大问题。为了评估地震对台北101所产生的影响,地质学家陈斗生开始探查工地预定地附近的地质结构,探钻4号发现距“台北101”200米左右有一处10米厚的断层。依据这些资料,“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大小不同的模型,来模拟地震发生时,大楼可能发生的情形。为了增加大楼的弹性来避免强震所带来的破坏,台北101的中心是由一个外围8根钢筋的巨柱所组成。

  但是良好的弹性,却也让大楼面临微风冲击,即有摇晃的问题。抵销风力所产生的摇晃主要设计是阻尼器,而大楼外形的锯齿状,经由风洞测试,能减少30-40%风所产生的摇晃。

  台北101打地基的工程总共进行了15个月,挖出70万吨土,基桩由382根钢筋混凝土构成。中心的巨柱为双管结构,钢外管,钢加混凝土内管,巨柱焊接花了约两年的时间完成。台北101所使用的钢至少有5种,依不同部位所设计,特别调制的混凝土,比一般混疑土强度强60%。

  工程结构为了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谐质块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又称“调质阻尼器”),是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据台北101告示牌所言,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阻尼器。

  防震措施方面,台北101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在大楼的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两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长3米、宽2.4米,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

  内部从许多方面来说,台北101大楼运用了许多当代摩天大楼中最先进的技术。大楼内使用了光纤和卫星网络连线,每秒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Gb。此外,日本东芝(TOSHIBA)公司制造了两台全世界最快的电梯,能够在39秒之内从5楼上升至观景台位在的89楼。而游客也能从楼梯上到位在91楼的室外观景台。

  高度问题。1999年初,为了减低台北101大楼对飞航安全的影响,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改变商业航班进出松山机场的飞行路线。不过,考虑到飞机航班进出松山机场的安全,这问题在1999年年底时获得了解决,台北101大楼专案向后延伸一段距离,确保在2003年大厦建造完成时依然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用途

  办公大楼

  台北101的9至84楼为出租办公室,其中35、36、59、60楼为“空中大厅”,将整栋大楼分为低、中、高楼段三个区域,大厅楼层提供便利商店、邮局、管理办公室等设施,其中于2006年5月19日开幕的全家便利商店为世界最高楼层的便利商店。36楼设有国际会议中心,提供会议服务。84楼为“风云会”,为多功能活动场地。

  办公大楼采用全球首创的“访客发卡系统”(VAKS)。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制作,访客先利用访客发卡机与租户联系,要求授权进入大楼。租户摄影留下访客影像档后,即可授权发卡,访客利用该临时访客卡即可进入大楼门禁,搭乘双层电梯到达参访楼层。访客门禁卡使用磁条插卡式,承租单位员工门禁卡则使用感应式(RFID)。

  在台北101塔楼内,设有34部的双层电梯,大楼管理人员,会依照不同时段的乘客人数变换三种的不同运转方式。其中10部大运量电梯是从1、2楼直达四个空中大厅楼层,让乘客可在空中大厅转搭其他运量较小的区域电梯。

  此外也设计有“电梯预叫系统”,可于电梯未到达前,以大楼电梯外的按钮指定欲到达的楼层,在电梯内不必排队按键。在非上班时间,承租单位之员工必须利用门禁卡感应启动大楼电梯,电梯才得以运作,以维护大楼内部安全。台北101也有电梯导览系统及电梯乘场显示系统,以方便乘客查询电梯相关资讯。

  观景台

  台北101的89楼为室内观景台、91楼为室外观景台。观景台售票处、电梯入口设在5楼。共有2部电梯可直达观景台,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快速的电梯,其上行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1010米,相当于时速60公里,从1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9秒;从5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7秒。下行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600米,由89楼下行至5楼仅需46秒,至1楼仅需48秒。另外,它也是世界最长行程的室内电梯。此电梯由美国电梯顾问公司Lerch, Bates and Associates 规划,日本东芝与台湾崇友公司合作制造。此台电梯的模型在89楼的室内观景台有展示。

  旅客需至大楼购票后再乘电梯至89楼室内观景台。若需至91楼室外观景台,则需抵达89楼后,再另行购票方能进入。观景台则提供高倍数的望远镜,可远眺台北地区的景色。此外也有多国语言的语音导览。

  餐厅

  101楼上,观景台下方的楼层,有开设餐厅,这要从办公大楼的电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