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五塔寺
内蒙古呼和浩特:万部华严经塔
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夫纪念馆
内蒙古呼和浩特:大召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
内蒙古呼和浩特:清固伦恪靖公主府
内蒙古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广场

呼和浩特市汉语拼音:hū hé hào tè shì;英文:Hohhot City),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旧称归绥(为旧绥远省省会)。中心城区位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土默川平原东北,背山面水,北依阴山,南面黄河,东河、西河、大黑河三水环城流过。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地理坐标东径110°46′-112°10′,北纬39°35′-40°51′。 面积1.72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355.11万,城镇人口283.39万人。 辖4个市辖区、1个旗、4个县。

呼和浩特处于农牧文化交界地带,自古即处于中原王朝与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较强,除中华传统文化外,蒙古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西藏藏教文化亦对其有较重影响。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呼和浩特有400多年的建城历史。公元十六世纪,蒙古封建主阿拉坦汗率领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地区。1581年,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大兴土木建城,并用青砖修起城墙,把房屋等围起来,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所以蒙语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城市”(明王朝赐名“归化”)。由于此城实际是由三娘子主持建成并长期在此居住过,故也称“三娘子”城,现俗名旧城。康熙年间,为加强对西北和北部地区的控制,便在“归化”城东北另筑八旗军驻防城。此城于1739年建成,命名为“绥远城”,用作为屯兵之用。现俗称新城,直到1954年11月25日废除了旧名,恢复了蒙古民族本来的城名——呼和浩特。有大窑文化遗址、长城遗址、云中古城、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大召、席力图召、将军衙署、公主府等文物古迹。

呼和浩特辖区北跨大青山,南据峦汉山,中占土默川。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约1000米。最高峰为大青山中的金銮殿山峰,海拔2280.3米;市街区海拔1000米。黄河中段流经市境西南界,境内河流均为黄河水系,有大黑河什拉乌素河清水河宝贝河浑河等。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夏季短促,雨热同期,冬季漫长,干寒多风,年均温2~6.7℃,年降水量335~535毫米,南北气温、降水量相差悬殊。京包铁路,110、209、109国道,G6京藏、S31呼准高速穿境而过。有白塔机场。

  • 邮编:010020 代码:150100 区号:0471

行政区划

辖4个市辖区、1个旗、4个县,市政府驻新城区

历史

  呼和浩特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东北发现的距今50万年前的“大窑文化”发生于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

  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林胡、楼烦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地区游牧生活。战国时代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打败林胡、楼烦这两个游牧民族之后,在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建云中城。中原华夏民族开始在呼和浩特定居。“赵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三十六郡,呼和浩特附近的云中郡就是其中一郡。汉武帝时,云中是防备匈奴的前哨和远征匈奴的基地之一。北魏的“盛乐”。唐朝和突厥作战的战场之一“白道”在此附近。辽代的“丰州”也在这里。

  元朝被明朝推翻之后,蒙古人退居塞外,建立北元政权。1402年北元去国号,北元分为东部鞑靼和西部瓦剌。15世纪末,东部蒙古首领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实现“中兴”。1572年,蒙古首领达延汗的孙子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并在今玉泉区境内建“库库和屯”城,从此土默特部从草原游牧过渡到定居生活。阿勒坦汗在此前和明朝订立的藩属关系,阿勒坦汗被奉为“顺义王”。明政府于万历年间赐库库和屯汉名“归化”,意思是令少数民族归顺、化一,服从明朝廷的统治。此即归化城(即旧城)。

  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四年又在归化城东部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即新城),后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化县。

  1913年,中华民国将之改名为归绥县,1928年,绥远省成立,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本战败后,复称归绥市。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撤县设归绥市,1954年,内蒙古、绥远合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由张家口市迁到这里,并设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1950年1月20日,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同时将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驻察素齐)划归呼和浩特市领导。1963年将土默特旗划归乌兰察布盟。1970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驻察素齐)、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96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国函[2000]42号)批准:(1)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郊区更名为赛罕区。(2)调整后各市辖区的行政区域如下: ①新城区:辖锡林郭勒北路、新城东街、新城西街、海拉尔东路4个街道办事处,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健康街以北、呼伦贝尔南路以西的部分,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和迎新路街道办事处位于东风路以北的部分,以及从原郊区划入的毫沁营、保合少、小井3个乡,巴彦镇的塔利、生盖营、讨思浩、榆树沟、姚家湾、古路板、甲兰板、野马图8个村委会,巧报乡的府兴营、麻花板、新城、三合村4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新城西街。 ②回民区:辖通道街、中山西路、环河街、新华西路、光明路、海拉尔西路6个街道办事处,以及从原郊区划入的攸攸板乡,西菜园乡的金龙居委会和青山、厂汉板、倘不浪、西龙王庙、四合兴、什拉门更、小府、塔布板、孔家营9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通道南街。 ③玉泉区:辖小召、大南街、兴隆巷、长和廊、石羊桥东路5个街道办事处,以及从原郊区划入的桃花、小黑河2个乡,西菜园乡的西霞园、巴彦乌素、芦花园、落雁、辛兴5个居委会和范家营、西瓦窑、五里营、南八里庄、西菜园、南茶坊、碱滩、大围困、南营子、西水磨、辛辛板、小黑河、沟子板13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公园西路。 ④赛罕区:辖原郊区的太平庄、西把栅、章盖营3个乡和榆林、金河、黄合少3个镇,巧报乡的东瓦窑、后巧报、双树、小台什、帅家营、大台什、桥靠、前巧报8个村委会,巴彦镇的商业街居委会和黑土凹、后罗家营、乔家营、郭家营、坝堰、膝家营、罗家营7个村委会,以及从新城区划入的人民路、大学西路2个街道办事处,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健康街、乌兰察布西路以南的部分,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和迎新路街道办事处位于东风路以南的部分。区人民政府驻巧报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呼和浩特市总人口2392895人。其中:新城区409629人、回民区284676人、玉泉区266888人、赛罕区445762人、土默特左旗340606人、托克托县185582人、和林格尔县176474人、清水河县125748人、武川县157530人。

  2000年末,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千米,总人口209.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31万人。市区面积2054平方千米、人口106.28万人。辖9个旗县区,80个乡、16个镇和20个街道。

  2001年,全市总人口211.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08.4万人,非农业人口95.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4万人,蒙古族约占总人口11%。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年底全市实际常住人口为247.9万人。

  2006年末,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50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21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1万人;市区人口111.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7.6万人。辖9个旗县区,26个街道、28个镇、18个乡。

  2009年末,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054平方千米。总人口22736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80060人;市区人口118.7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96438人。辖9个旗县区,31个街道、26个镇、14个乡。

地理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2月9日,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归绥市工作团进入归绥。从1954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称为"呼和浩特市"。1960年前,呼和浩特市辖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赛罕区。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71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95年1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1996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呼和浩特市现行政区划共辖9个旗县区,土地面积17 224千方公里。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脚下,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现已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蒙语“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人则通常省称为“呼市”。

  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 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 040米。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 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 380.9平方公里,沟长68.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 972万立米.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 650万立米,灌溉面积11万亩。哈拉沁沟,沟长55.6公里,流域面积708.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 622万立米。全市河流总长度1 075.8公里,河网密度为0.177公里/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差异较大,其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炎热,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北部大青山区仅在2℃左右,南部达到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l3.5-13.7℃。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年均1 600小时。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雨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经济

  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呼包银”经济带核心及“呼包鄂”金三角中心。交通便捷,邮电通信顺畅,土地资源丰富,电力充裕,劳动力素质较高,服务配套完善,是中国西部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商业机会多,发展潜力大,是国家级能源基地、国际物流中心集散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优惠的投资政策,稳定的社会环境,十分有利于生产要素迅速转化成生产力优势。呼和浩特市现已构筑起以乳业为核心的现代农牧业体系,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以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等三大优势产业体系。形成了乳业、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和乳品、火电、生物发酵三大产业基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关联度和集群化水平明显提高。随着神舟硅业、大陆多晶硅、中环单晶硅项目、晟纳吉、日月太阳能、维斯塔斯、大唐硅铝钛合金、中石油 500万吨炼油、中海油聚甲醛和大颗粒尿素、中粮可口可乐、鲁阳陶瓷纤维生产项目、齐鲁制药、丹麦维斯塔斯集团风机制造项目、中国华能集团4.95万千瓦风电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和引进,光伏产业、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乳业正在由“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同时着力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建成全国最大的乳业、火力发电、生物发酵、太阳能光伏产业及风力发电基地。10个各具特色的园区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集聚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示范区,“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布局基地化、生产洁净化”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城”,其中呼和为青色的意思,浩特为城市、城郭的意思。因中心城区北依大青山,故得名。呼和浩特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蒙古文的《俺答汗传》中,书中记载:“大名扬天下的圣主俺答汗(即阿勒坦汗),在水公猴年(藏历,即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召集举世无双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剌兀那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呼和浩特。” “哈剌兀那”,蒙古语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称作“哈朗兀”、“喀朗乌”、“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为呼市西北乌素图谷汇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绥远通志稿》中之“札达海河”。《俺答汗传》中的呼和浩特之称,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记载。

  呼和浩特两千多年的文字记载,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里有距今七八十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场遗址“大窑文化”;有始筑于战国时代的我国最古老的“赵长城”;有作为“胡汉和亲”历史见证的昭君墓和闻名遐迩的辽代万部华严经塔;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字刻写的天文图金刚舍利宝塔;被誉为“召城之最”的大召、“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杏坞番红”的乌素图召、“古木参天”的喇嘛洞召等众多召庙共同组成独具魅力的召庙文化。加上市东南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群,具有大漠风情的黄河旅游区、号称“塞外西湖”的哈素海度假村和位于大青山丛林翠柏中的乌素图国家森林旅游娱乐区,周边有希拉穆仁、格根塔拉、辉腾锡勒草原旅游胜地。使呼和浩特成为游人向往的历史文化名城。

  当地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体,再加上现代文明的影响,文化历史遗迹无一不体现北方民族特有的朴实、豪放、大气的特征。有专门的蒙古语学校、歌舞艺术表演的乌兰牧骑,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服装表演等等,非常有特色。蒙古族典型的乐器马头琴奏出的悠扬乐曲,伴随蒙古族歌手高亢、低回的歌声,使人回味悠长。

旅游

内蒙古呼和浩特:喇嘛洞召

  喇嘛洞召 位于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境内大青山深处,东距呼和浩特市40公里,西距包头市110公里,离110国道仅8公里。始建于明天启七年(一六二七年),清顺治十五年(一六五八年)在洞前建寺,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年)重修并扩建了殿堂。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年)给喇嘛洞赐名“广化寺”(意为教化一切)。

  席力图召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头巷北端,西距大召约一百多米,与之隔街相邻,雄距闹市,堪称双壁。与藏传佛教的深厚渊源。据《蒙古源流》及《阿勒坦汗传》等史籍记载,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达赖三世锁南坚错应土默特部主阿勒坦汗之邀,到呼和浩特地区宣扬佛教之际,西藏喇嘛希体图噶布鸠曾将藏文《般若经》译成蒙文,达赖三世遂赐之以“班迪达固钸巧尔气”的法号。

内蒙古呼和浩特:盛乐博物馆
内蒙古呼和浩特:清固伦恪靖公主府

  盛乐博物馆 位于盛乐经济园区西侧,紧邻209国道,是全国唯一的以展示鲜卑文化为主的博物馆。

  大青山野生动物园 2006年10月1日开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占地826公顷,计划总投资约6亿元。目前园内目前建有人与自然景区、狂野之旅景区、青葱雨晨景区等共62个景点。尤以人与自然景区和狂野之旅景区更为引人入生。

  内蒙古大青山太伟运动休闲度假村 坐落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乡大青山脚下,占地3065亩,集商务、娱乐、休闲、餐饮、住宿等设施于一身,并且是全国仅有的两家既有高尔夫球场又有滑雪场的运动休闲场所之一。

  万部华严经塔 位于呼和浩特东郊开阔的平川上。万部华严经塔蒙古语称“查干·索布尔嘎”,因其白色,又俗称“白塔”。塔高55.5米,基座周长56米,呈八角七级,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的第一层南面有塔门,篆书石刻“万部华严经塔”方额,嵌于塔门的门楣上。万部华严经塔是是各民族人民团结友好的签名簿,塔内墙壁上写满了从金代起,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的题记。1982年,白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湖湿地公园 位于南二环路以南、昭君路以西、大黑河以北、沙梁村以东,属呼和浩特市的地势低洼地,现为鱼塘、沙坑、草地。南湖湿地公园规划面积1165公顷(17475亩),按功能分为三大区:草原风光区558公顷;湿地景观区425公顷;滨河项目区182公顷。其中一期工程占地606公顷。

  清真大寺 位于市区旧城北门外,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

  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是一座集文物陈列、古建筑展示、地区历史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建于1992年,是依托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绥远将军衙署而建立起来的专题性历史博物馆。

  内蒙古哈达门高原牧场旅游区 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距呼市27公里,景区控制面积55平方公里。整个旅游区由峡谷、山地、高山台地相间分布,林海与草场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气势恢宏。也以其曾是古代王公贵族的狩猎区,神秘地吸引着广大的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与狍子、梅花鹿、獾子、斑羚、狼、狐狸、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零距离接触,还可领略游牧民族的风情习俗。

  呼市白石生态旅游景区 是一个集休闲渡假、观光游览、会议培训、户外拓展的国家AA级景区。位于呼市西20公里的五一水库上游白石头沟内,纵深7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

  乌素图森林旅游娱乐开发区 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部。内有战国时期的赵长城遗址,有汉通漠北的古白道遗址,有宋、明代的老爷庙,焦赞坟遗址,有清代集蒙、汉、藏建筑风格为一体的乌素图召等。乌素图森林旅游娱乐开发区是于2000年4月在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的以森林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2001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乌素图林林旅游娱乐开发区升为自治区级的开发区。

  大召寺 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大召蒙古俗语为“伊克昭”,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寺院。

  五塔寺 即金刚座舍利宝塔,位于呼市玉泉区,建于清代。独特的印度建筑风格和造型,精美的石刻砖雕艺术,及全国唯一的蒙文石刻天文图。金刚座舍利宝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兰夫纪念馆 于1992年12月23日落成开馆,总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由主馆、纪念广场、塑像平台、升旗台、碑亭、牌楼门等6个部分组成。纪念馆展览面积为1600平方米,整个陈列分为序厅及9个展室,共展出文物160件、文献资料58件、照片305张,系统地、详实生动的展现了乌兰夫同志光辉的一生。

  乌兰夫故居 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

  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院 位于呼和浩特市以南的大黑河畔,距市区9公里。墓高33米,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远望陵墓呈青黛色。新竣工的昭君博物院占地132000平方米,由匈奴文化博物馆、单于大帐、和亲宫、昭君宅、“藏墨苑”书画展厅组成。

  蒙古风情园 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3公里处,占地1万亩,集蒙古族历史文化、军事文化、宫廷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有:可汗宫大酒店、蒙古大道、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纪念堂、马文化博物馆、蒙古大汗营、苏勒德吉格、知青园、腾格里敖包、赛马场、篝火台、人工湖、神州航天台、草原浩特、渔村、停车场等等。

  蒙牛工业旅游景区 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旅游区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调研)基地、自治区优秀旅游景区、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清固伦恪靖公主府 是康熙皇帝第六女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亲王敦多布多尔济后居住过的府邸,约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至四十五年间(1697-1706)年,是内蒙古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皇家品级建制的府邸。它是研究清代北部边疆地区建筑及其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也是边疆各族人民友好团结、共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历史见证。清和硕恪靖公主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呼和浩特博物馆馆址。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