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清宫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12月4日 (五) 21:54小毛球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咏华清宫

宋·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诗题与背景:

  《咏华清宫》是宋代诗人杜常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作者原题为王建(唐代诗人)。 《全唐诗·卷七三一》收录此诗,诗题作《华清宫》。

杜常,唐朝诗人。唐末人。诗一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诗一首(《全唐诗》录) 华清宫 全唐诗第731卷第020首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星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这时候,朝元阁上刮起了西风,大风卷着雨滴落入了长杨宫中,远远得可以听到凄清的雨声。


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的感慨。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常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咏华清宫》,作者因事在江南通过艰辛长途跋涉,旅越数十个驿站的路程,终于披星戴月,冒着冷冷的晓风来到了西安华清宫。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已是凄清的景色,在凛凛西风下一片荒凉,长阳宫的白杨树林也雨声潇潇,仿佛在讲述着此时的历代王朝的兴衰和无情的更替!因此激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


这首诗是作者于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在江南通过艰辛长途跋涉,旅越数十个驿站的路程,终于披星戴月,冒着冷冷的晓风来到了西安华清宫。看到昔日繁华的宫殿,如今已是凄清的景色,在凛凛西风下一片荒凉,长阳宫的白杨树林也雨声潇潇,仿佛在讲述着此时的历代王朝的兴衰和无情的更替!因此激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逐句释义: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结束了江南的漫长旅程,在将要天亮的时候,来到了华清宫。 结束了江南数十个驿站的路程,在将要天亮的时候,来到了华清宫。


  程:路程。
  当头:对面。
  紫阁:金碧辉煌的殿阁。唐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
  重(chóng):重重叠叠。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朝元阁上刮起了西风,大风卷着雨滴落入了长杨宫中,远远得可以听到凄清的雨声。 这时候,朝元阁上刮起了西风,大风卷着雨滴落入了长杨宫中,远远得可以听到凄清的雨声。


  朝元阁:天子元旦朝天的地方。
  长杨:高大的杨树。或解作长杨宫,不确。《吴礼部诗话》说:“近有僧圆至,注作长杨宫,在周至县南,相去辽绝,知其不通,遂谓诗人寓言托讽,皆谬也。”杨慎《升庵诗话》卷五:“余见宋敏求《长安志》云:‘长杨非宫名,朝元阁去长杨五百余里,此乃风入长杨树,叶似雨声也。’深得作者之意。” 长杨宫,汉宫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宫中种白杨树数亩,故名。
  紫阁:金碧辉煌的殿阁。唐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
  重(chóng):重重叠叠。



作品赏析:

咏叹华清风景,抒发盛衰感触,历代名篇颇多。杜常此诗,独辟蹊径,可谓惊人之作。它取景深远,意味无穷,创造了独特的意境,表现了深沉的感慨。首二句概括交代这一趟行程,渲染日夜兼程的氛围,也点出了凄迷的景色,为历史悲剧的抒写作了铺垫。后二句描绘出唐朝殿阁笼罩于西风残月之下的荒凉景象,勾出千百年盛衰兴亡的历史。全诗以景传情,在悲凉的意象中熔铸了历史的垂诫,诗人凭吊的感喟。


咏叹华清风景,抒发盛衰之感,唐人早有不少名篇。如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霓裳一曲千峰顶,舞破中原始下来’(《过华清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难乎为继的情况下,要后来居上,就得推陈出新,独辟蹊径。这首《题华清宫》便是如此,它取景深远,意味无穷,创造了独特的意境,表现了深沉的感慨。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星残月入华清。”两句,概括交代这一趟行程,“晓风残月”日夜兼行的氛围,也点出了凄迷的骊山景色,为历史悲剧的抒写作了铺垫。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起句。接着,最精彩的两句出现了:“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从朝元阁到长杨宫,一方面由唐溯汉,拉开了时间的距离,广阔的历史背景令读者生深邃之感。另一方面,汉、唐并称盛世,而此时汉家宫苑、唐朝殿阁,都只成了笼罩于西风残月之下的荒凉陈迹。这两句一笔勾出千百年盛衰兴亡的历史,含蕴丰赡。

首句“行尽江南数十程”说明作者经过长途跋涉,越过数十个驿站的路程才“晓风残月入华清”,也就是披星戴月冒着冷风来到华清宫。



  “都向长杨作雨声”,因残月在天,西风“作雨声”,则未必就是真的雨声。联想唐代诗僧毛可上人《秋寄从兄贾岛》中的佳句“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西风飒飒,落叶萧萧,令人疑为冷雨阵阵。写景之妙,正在于这种象外句巧妙运用所取得的幻觉效果。何况,“长杨”又是一语双关,既可指长杨宫,也可指树木中的长杨。末两句似乎也是幻觉的描写,引人遐想。“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是司空图《诗品》指点人们写诗、读诗的一种方法。“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风声,雨声,总是秋声;声声入耳,一曲心声而已。历史的垂戒,凭吊的感喟,都融铸在这首诗的意象中了。


后两句“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是写华清宫的凄凉景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感叹。

高大的杨树。或解作长杨宫,不确。《吴礼部诗话》说:“近有僧圆至,注作长杨宫,在周至县南,相去辽绝,知其不通,遂谓诗人寓言托讽,皆谬也。”杨慎《升庵诗话》卷五:“余见宋敏求《长安志》云:‘长杨非宫名,朝元阁去长杨五百余里,此乃风入长杨树,叶似雨声也。’深得作者之意。”


名家点评:

元·吴师道:“后两句虽形容空宫凄凉之景,亦非奇语。又用“长杨”二字使人致惑……”(《吴礼部诗话》)

明·谢榛:“夫平仄以成句,抑扬以合调,扬多抑少则调匀,抑多扬少则调促。若杜常《华清宫》诗:‘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上句二入声,抑扬相称,歌则为中和调矣。”(《四溟诗话》卷三)

明·朱孟震:“正甫大寺自河北移使秦、凤,元丰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过华清,有诗四首,词意高远,气格清古。”(《河上楮谈》,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二十九引)

清·陈衍:“直是唐音。”(《宋诗精华录》卷一)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