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哥窑:葵瓣口瓷盘

  哥窑汉语拼音:Ge Yao;英语:Ge Kiln),中国古代瓷窑。据中期传说,南宋章姓兄弟二人到处州龙泉县烧瓷,兄名生一,所烧者,名哥窑;弟名生二,所烧者称弟窑

  哥窑器物的特点是胎薄色黑如铁,习称“铁骨”;釉面多有疏密不同的纹片,称为“百圾碎”。已知关于哥窑的最早记述出自文献,出土哥窑器物的纪年墓最早也在元末。因此,今日的研究多倾向于哥窑主要烧造在元末明初,窑址应在杭州或龙泉的大窑,产品则以摹仿宋代官窑为特征,如灰黑胎、开片、支烧,而如兽耳炉、贯耳瓶等造型更一如宋官窑。元末有人已经指出哥窑的仿宋现象,自有寄托。其时宋代陶瓷遗物颇受文人士子爱重,但古物有限,仿宋陶瓷遂成为不少元人思恋往昔的慰藉。

  宋代哥窑窑址至今未被发现,成为一个有趣的历史之谜。哥窑主要是陈设瓷,多仿古铜器形制,如贯耳瓶、菊瓣盘、兽耳炉、弦纹瓶、长颈瓶、立耳三足炉、鼎式炉、五足洗、葵口洗、葵口碗等。哥瓷胎子非常坚密,呈深紫灰色、灰色或土黄色;釉色较多,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施釉较薄,温润似玉,器表有一层不很亮的酥油光,并有较大的黑色及较小的黄色开片,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器既有支烧的,也有垫圈烧的。传世哥瓷胎厚釉薄,胎色种类较多,有沉香色、淡白色、杏黄色、深灰色、黑色等,釉子不明亮,润如玉,有一层酥油光,紫口铁足现象很少。哥窑的瓷胎敲击起来,没有悦耳的金石声,而是近似破碎的"噗噗"声。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