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陕西省 > 商洛市

商洛市汉语拼音:Shāng Luò Shì;英文:Shangluo City),中国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与豫、鄂两省接壤。西邻古都西安,东瞰南阳盆地,北接八百里秦川。总面积19580.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48.8万人,常住人口234.2万人(2012年末)。 面积1929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商洛市常住人口为202.06万人。 辖1个市辖区、6个县。

地形以中、低山为主体,岭谷相间排列,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秦岭主脊的牛背梁为最高点,海拔2802.1米。由丹江、洛河、金钱河、旬河及乾佑河5大水系所组成,除洛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外,其他水系均属长江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1~14.0℃,年降水量在687~804毫米。

  • 邮编:726000 代码:611000 区号:0914

行政区划

辖1个市辖区、6个县。市政府驻商州区

历史

  据《隋书·地理志》载,商洛之名源于商山洛水。历史上曾有上洛、商州等称谓。西周和春秋属晋,战国为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部属内史,南部属汉中郡。西汉时东北部属弘农郡,西南部属汉中郡。东汉时大部属京兆尹,南部属南阳郡,西南部属汉中郡。三国魏时,大部属京兆郡,今镇安、柞水、山阳三县属魏兴郡。西晋泰始二年(266年)析京兆郡南部地于上洛县(今商州区)置上洛郡,辖上洛、商县二县。

  北魏太延二年(439年)于上洛城置荆州,于南朝宋置阳亭县旧城置魏兴郡;皇兴四年(470年)于丰阳县置东上洛郡;太和十七年(493年)改荆州为洛州;景明元年(500年)分上洛郡地于南商县置苌和郡;永平四年(511年)改东上洛郡为上庸郡;均属洛州。西魏大统八年(542年)于邑阳县置邑阳郡。北周于拒阳县增设拒阳郡。

  北周天和六年(571年)之前改苌和郡为慎政郡;宣政元年(578年)洛州改名商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商州为上洛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上洛郡为商州,天宝元年(742年)再改商州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上洛郡为商州。北宋属永兴军路;金属京兆府路;元属奉元路。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商州为商县,成化十三年(1477年)复升县为商州。明代和清初属西安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州。

  1913年改商州为商县。1914年各县分属关中道、汉中道。1928年直属省。1935年设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商县、洛南、山阳、商南、镇安、柞水六县。1949年设陕南行署区商雒分区,辖商县、雒南、丹凤(由商县、山阳、雒南3县析置,治龙驹寨)、商南、山阳、镇安、柞水7县。1950年5月改为陕西省商雒专区。1958年撤销丹凤县并入商县、商南2县,撤销柞水县并入镇安县,1961年恢复丹凤、柞水2县。

  1964年9月因“雒”字生僻,改雒为洛,名商洛专区。1969年改为商洛地区。1988年改商县为商州市。1996年,商洛地区面积19293平方千米,人口245万人。行政公署驻商州市。辖商州市及镇安、山阳、商南、丹凤、洛南、柞水6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商洛地区常住总人口2345437人。其中:商州市530883人、洛南县455183人、丹凤县295833人、商南县227636人、山阳县400993人、镇安县276488人、柞水县158421人。

  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4号):(1)撤销商洛地区和县级商州市,设立地级商洛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商州区。(2)商洛市设立商州区,以原县级商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商州区的行政区域。区政府驻南大街。(3)商洛市辖原商洛地区的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和新设立的商州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商洛市常住总人口2341742人,其中:商州区531696人,洛南县441613人,丹凤县295349人,商南县221569人,山阳县422255人,镇安县275862人,柞水县153398人。

  2012年末,商洛市面积19580.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487970人,常住人口234.19万人。2013年末,商洛市共有4个街道、122个镇,87个社区、1737个行政村,市政府驻商州区。

  2015年初,根据陕民发[2014]57号、陕民发[2015]9号、商政民发[2015]15号文件,商洛市实施镇村综合改革。调整后,全市辖12个街道、86个镇,1112个行政村、168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