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喀左东蒙民间文学,以民间传承的故事、民歌、歌谣、谚语为载体,是包括思想、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社会观念在内的民族文化。流传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一种口头文学。民间讲述家以传统的口头讲述、演唱的方式,广泛地、多侧面地传诵着自远古以来本民族的文化,它不诉诸于文字,而是把书“著”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基本资料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项目序号:19
项目编号:Ⅰ-19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民间文学
所属地区:辽宁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公共文化和广播电视工作服务中心

历史渊源

  喀喇沁及东蒙各部的蒙古族较早就定居下来,由游牧转向农耕。再由猎转牧、由牧而农的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里的民众所创造的民间文学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民间文学相比,是独树一帜的,折射着鲜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特色。

  以东蒙民间故事为主要样式的口头叙事方式既承继了草原游牧文化的传统,又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了中原汉民族农耕文化的营养,对定居后的农耕生活有全方位、广角度的反映,因而形成了与草原蒙古族民间文学同中有异的文化特色。

  古往今来,东蒙大地上始终活跃着一批在当地享有盛誉的故事家、歌手,他们为东蒙民间文学的繁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那些讲不尽的故事、唱不完的民歌反映出喀喇沁民间文学独有的质朴、浑厚特色,并以此向世人昭示:东蒙民间文学蕴藏量之大、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文化个性之鲜明是不可替代的。

基本内容及特点

  东蒙民间文学它包括民间故事、传说、神话、民歌等。既有蒙古族远祖时期的人生观念,如对日月星辰等天地万物的崇拜;也有追述狩猎、畜牧等生活的内容,如射箭、骑马、挤奶、住毡房等;同时又有农耕生活方面的内容,如种庄稼、砍柴、养鸡鸭等,传达出这一地区蒙古族民众对农耕生产的热爱与向往。既有描述东蒙300年来满蒙通婚往来的历史,也有蒙汉协力农垦的反映。在礼仪习俗上,常常体现着蒙、汉、满三族融合的痕迹。

  目前所采录到的东蒙民间故事,几乎包括了中国故事的各种类型,而与此同时,又以其独有的历史特色及鲜明的地方特色、多彩的艺术特色,向世人昭示:东蒙民间文学蕴藏量之大,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是蒙古民族文化中一宗特别宝贵的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中一宗特别宝贵的遗产。

  这些民间故事家、歌手所讲述的故事及演唱的民歌,处处体现着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交会相融的东蒙地域特色:既守护着草原文化的传统,又以博大的胸襟,吸纳了中原文化的营养,以民间传统的故事、歌谣、民歌为载体,形成了多姿多彩、韵致独特的东蒙文化源流体系。

历史传说

  白塔子乡三道营子村蒙古族有一个故事家,名叫金荣所,在他所能讲述的127则故事中,有三则关于太阳神的传说,较汉民族《后羿射日》的故事更有传奇色彩和生活情趣。她讲述的世界性灰姑娘型的《漂亮的舞姑娘》,世界性无手女型的《断臂姑娘》、《会弹琴的姑娘》都描绘了和鸟学唱歌,和鸟学跳舞,鸟引路使他们得到幸福的爱情。而更具原始色彩的,要数描述远古时期原始森林民族生活的《森林里的塔姑娘》,既有母权至上的印记,又有自由婚姻的影像。另外,还有《金膀雄鹰》,这一传说不仅隐寓着古代蒙古族人民的战事、和平、部落联盟生活、蒙古族人民的英雄主义,更主要更直接的是它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远古时期对鹰鸟图腾的崇拜。这些传说,染着时代的色彩,地方的色彩,传到今天,留给后人,它为喀喇沁的民族史、地方史、风俗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这些民间故事的讲述者,以其活泼的口头艺术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喀喇沁蒙古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愿望,凝聚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同时,这些故事的讲述者世代传承,以鲜明的思想感情和再创造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着那些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把远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向大自然作斗争、向社会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传承价值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的讲述者,以其活泼的口头艺术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喀喇沁蒙古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愿望,凝聚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这些口头叙事对于研究喀喇沁、土默特等东蒙各部蒙古族历史、文化,考察蒙古族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由于东蒙民间文学多以口述方式流传,随着时间的流逝,喀喇沁左翼蒙古族民间文学的老一辈传承人相继离去,传承的谱系已难以续写,具有重要的口述史价值的东蒙民间文学正在淡出人们的记忆。尤其令人焦虑的是,当地文化部门近20年来采录下来的录音资料已开始出现消磁和失真现象,处于贫困地区的基层文化部门无计可施,东蒙民间文学真正处在严重的濒危状况,急需保护和抢救。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