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外弟卢纶见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3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center>
 
</center>
 
----
 
----
第15行: 第15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喜外弟卢纶见宿》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为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
  《喜外弟卢纶见宿》是[[唐代诗人]][[司空曙]]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外弟,姑母的儿子,表弟。[[卢纶]],诗人,作者的表弟,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见宿,留下住宿。
 
+
外弟,姑母的儿子。卢纶,见前“作者介绍”。见宿,留下住宿。
+
 
+
卢纶:作者表弟,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见宿:留下住宿。见:一作“访”。
+
 
+
卢纶《晚次鄂州》(见本书卷六)中也有“旧业已随征战尽”句,说明当时两人的处境都很艰困,所以也愈加能够互相体惜。全诗的最大特色是创造了气氛。
+
 
+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
 
+
 
+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
  
 +
  卢纶《[[晚次鄂州]]》诗中也有“旧业已随征战尽”句,说明当时两人的处境都很艰困,所以也愈加能够互相体惜。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
+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赤贫。
 
</span><br>
 
</span><br>
 
  邻:住处接近的人家;邻居。<br>
 
  邻:住处接近的人家;邻居。<br>
 
  荒居:荒僻的住处。<br>
 
  荒居:荒僻的住处。<br>
  旧业:指家中的产业。<br>
+
  旧业:祖先传下的家产。<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
树上黄叶在雨中飘零,昏暗的灯光映照(我这)白发老人。
 
</span><br>
 
</span><br>
 
  白头人:白发老人。<br>
 
  白头人:白发老人。<br>
第51行: 第41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
+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感惭愧。
 
</span><br>
 
</span><br>
 
  以:因为。<br>
 
  以:因为。<br>
第59行: 第49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span><br>
 
</span><br>
 
  平生:一生;一辈子。<br>
 
  平生:一生;一辈子。<br>
  自有分(fèn):一作“有深分”。分:情谊。<br>
+
  自有分(fèn):一作“有深分”。分,缘分,情谊。<br>
 
  霍家亲:一作“蔡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只是说明两家是表亲。<br>
 
  霍家亲:一作“蔡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只是说明两家是表亲。<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文件:141喜外弟卢纶见宿.jpg|center|thumb|400px|《喜外弟卢纶见宿》题图]]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这首诗借表弟卢纶来访并留宿的偶然事件,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此诗写际遇而不发议论,抒发感慨而不作吁叹,完全借助画面的描绘、感情的发展去自然展现,因而形象鲜明,线索清晰。正反映照的方法,比喻烘托的辞格,也运用得十分得当,使得诗歌主题层层推进,步步深化。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前人多有称赞和摹仿此篇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是经典名句。
  
《喜外弟卢纶见宿》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为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
  首联“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从“静夜”、“荒居”着笔,写作者的家在偏僻的荒郊,周围连邻居也没有,屋内更是简陋不堪。“贫”字直言家徒四壁的困窘,更道出了他内心的辛酸。开篇勾画出一幅色调暗淡、环境清苦的悲凉图景,令人顿生凄怆之感。
  
卢纶《晚次鄂州》(见本书卷六)中也有“旧业已随征战尽”句,说明当时两人的处境都很艰困,所以也愈加能够互相体惜。全诗的最大特色是创造了气氛。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
  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上句写景物,凄风苦雨中的枯树,黄叶飘零。下句写人物,昏灯残烛下的白发老人,形影相吊。这两句以雨中纷纷落叶的树来烘托灯下的老人,更令人感到无限悲凄。这两句采用赋而比的手法,写尽了孤独衰飒的况味。既可理解为孤灯之下,一个白发老人,常常对着雨中那树叶枯黄的老树出神发呆;也可以理解为室内灯下的白头人,好比门外雨中的黄叶树,显得十分衰老而孤独;还可以理解为树叶在秋风秋雨中枯萎凋零,正像人在社会上受打击摧残后显得十分苍老衰飒一样。这两句既写的形象鲜明,又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很耐咀嚼。
  
  
 +
  颈联“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笔势一转,悲中见喜。说因我独自沉沦已久,愧对你的频繁探望。其实,这是在反面陈说:你并不因为我穷愁潦倒而看不起我,反而多次前来相见,真让人高兴。这里,既有对挚友厚意的嘉许,又包含着难以尽述的悲凉之情。它是无可奈何的“愧”,是饱经辛酸的“愧”,是已不知悲为何物而触发的“愧”,其中包孕着复杂的感情。据姚合《极玄集》记载:卢纶与司空曙同为“大历十才子”中人,既是诗友,又是表亲,因而过往酬唱甚密。卢纶仕途也不通达,故表兄弟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彼此相怜,心境可见。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说,这首诗“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
  尾联“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关合上两句,照应全篇,补足题面。作者在惊喜之余自我宽解:我们原有情分,更何况是表兄表弟呢。作者另有《江园书事寄卢纶》,其中说:“平生故交在,白首远两怜。”诗意与本联是一致的。
 
+
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而且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优”,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比”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说:“‘雨中’‘灯下’虽与王摩诘相犯,而意境各自不同,正不为病。”王维《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两句纯属白描,是赋体,并不兼比;不仅意境不同,手法亦自有别。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语虽近似司空曙,但手法也并不一样,这里只写灞上秋居漂泊异乡孤独寂寞的情景,不曾以树喻人,没有比的意思。司空曙“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的艺术手法。
+
 
+
 
+
  
  
第104行: 第92行:
  
  
 +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5-.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5]]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
  1.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
  参考答案:生活艰辛的悲凉;见到表弟的欣喜;人生白首的凄凉;对表弟无以回报的愧疚;朋友亲人不能长守的遗憾。
  
  
 +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
  参考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5-.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5]]
 
  
 +
  3.赏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艺术表现力。(5分)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
  参考答案:夜雨、落叶、昏灯,渲染悲凉的氛围;比兴手法,以落叶喻人,表现风烛残年的无限凄凉之情。
 +
 
 +
 
 +
  4.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6分)
 +
 
 +
  参考答案:①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似,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十分贴切,是为“比”;②诗人先着笔独立雨中的“黄叶树”,除了烘托凄凉气氛之外,还有引出独坐灯下的“白头人”之意,类似于“兴”;③此联并非单纯设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点出主角,可谓比兴兼用,极富诗味。(每点2分)
 +
 
 +
 
 +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
 
 +
  A.首联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罩了冷寂悲怆的气氛。
 +
 
 +
  B.颔联借“雨”“黄叶树”“孤灯”“白头人”等意象,烘托凄凉氛围,寄寓了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的悲凉情怀。
 +
 
 +
  C.颈联中“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愧”字流露出因处境困窘而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
 
 +
  D.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情志。
  
 +
  E.全诗虽流露出悲凉意味,但从诗题中的“喜”字可见,这种悲凉之情被见到外弟的喜悦之情冲淡,故全诗情感统一于“喜”。
  
 +
  参考答案:D、E(D“豁达乐观的情志”错。 E“全诗情感统一于‘喜’”错)
  
  

2021年6月20日 (日) 07:36的最后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喜外弟卢纶见宿

唐·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喜外弟卢纶见宿》是唐代诗人司空曙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外弟,姑母的儿子,表弟。卢纶,诗人,作者的表弟,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见宿,留下住宿。

  卢纶《晚次鄂州》诗中也有“旧业已随征战尽”句,说明当时两人的处境都很艰困,所以也愈加能够互相体惜。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


逐句释义: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赤贫。
  邻:住处接近的人家;邻居。
  荒居:荒僻的住处。
  旧业:祖先传下的家产。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树上黄叶在雨中飘零,昏暗的灯光映照(我这)白发老人。
  白头人:白发老人。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感惭愧。
  以:因为。
  沉:沉沦。
  愧:惭愧。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平生:一生;一辈子。
  自有分(fèn):一作“有深分”。分,缘分,情谊。
  霍家亲:一作“蔡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只是说明两家是表亲。


《喜外弟卢纶见宿》题图


作品赏析:

  这首诗借表弟卢纶来访并留宿的偶然事件,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此诗写际遇而不发议论,抒发感慨而不作吁叹,完全借助画面的描绘、感情的发展去自然展现,因而形象鲜明,线索清晰。正反映照的方法,比喻烘托的辞格,也运用得十分得当,使得诗歌主题层层推进,步步深化。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前人多有称赞和摹仿此篇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是经典名句。


  首联“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从“静夜”、“荒居”着笔,写作者的家在偏僻的荒郊,周围连邻居也没有,屋内更是简陋不堪。“贫”字直言家徒四壁的困窘,更道出了他内心的辛酸。开篇勾画出一幅色调暗淡、环境清苦的悲凉图景,令人顿生凄怆之感。


  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上句写景物,凄风苦雨中的枯树,黄叶飘零。下句写人物,昏灯残烛下的白发老人,形影相吊。这两句以雨中纷纷落叶的树来烘托灯下的老人,更令人感到无限悲凄。这两句采用赋而比的手法,写尽了孤独衰飒的况味。既可理解为孤灯之下,一个白发老人,常常对着雨中那树叶枯黄的老树出神发呆;也可以理解为室内灯下的白头人,好比门外雨中的黄叶树,显得十分衰老而孤独;还可以理解为树叶在秋风秋雨中枯萎凋零,正像人在社会上受打击摧残后显得十分苍老衰飒一样。这两句既写的形象鲜明,又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很耐咀嚼。


  颈联“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笔势一转,悲中见喜。说因我独自沉沦已久,愧对你的频繁探望。其实,这是在反面陈说:你并不因为我穷愁潦倒而看不起我,反而多次前来相见,真让人高兴。这里,既有对挚友厚意的嘉许,又包含着难以尽述的悲凉之情。它是无可奈何的“愧”,是饱经辛酸的“愧”,是已不知悲为何物而触发的“愧”,其中包孕着复杂的感情。据姚合《极玄集》记载:卢纶与司空曙同为“大历十才子”中人,既是诗友,又是表亲,因而过往酬唱甚密。卢纶仕途也不通达,故表兄弟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彼此相怜,心境可见。


  尾联“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关合上两句,照应全篇,补足题面。作者在惊喜之余自我宽解:我们原有情分,更何况是表兄表弟呢。作者另有《江园书事寄卢纶》,其中说:“平生故交在,白首远两怜。”诗意与本联是一致的。


名家点评:

  范晞文《对床夜语》:诗人发兴遣语,往往不约而合。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也。“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乐天也。司空曙有云:“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句法王而意参白,然诗家不以为袭也。

  谢榛《四溟诗话》: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抒,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又:晚唐人多用虚字,若司空曙“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此皆一句一意,虽瘦而健,虽粗而雅。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深情剀切。

  范大士《历代诗法》:得浩然之神髓。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三、四名句,“雨中”、“灯下”虽与王摩诘相犯,而意境各自不同,正不为病。

  俞陛云《诗境浅说》: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5


试题精选:

  1.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生活艰辛的悲凉;见到表弟的欣喜;人生白首的凄凉;对表弟无以回报的愧疚;朋友亲人不能长守的遗憾。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参考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3.赏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艺术表现力。(5分)

  参考答案:夜雨、落叶、昏灯,渲染悲凉的氛围;比兴手法,以落叶喻人,表现风烛残年的无限凄凉之情。


  4.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6分)

  参考答案:①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似,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十分贴切,是为“比”;②诗人先着笔独立雨中的“黄叶树”,除了烘托凄凉气氛之外,还有引出独坐灯下的“白头人”之意,类似于“兴”;③此联并非单纯设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点出主角,可谓比兴兼用,极富诗味。(每点2分)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侧重写荒村贫居的环境:秋夜沉沉,荒野空寂,旧业困顿,左右无邻,为全诗笼罩了冷寂悲怆的气氛。

  B.颔联借“雨”“黄叶树”“孤灯”“白头人”等意象,烘托凄凉氛围,寄寓了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的悲凉情怀。

  C.颈联中“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孤独落寞,“愧”字流露出因处境困窘而对卢纶无以为报的心情。

  D.尾联写人的一生中与朋友相处总是会有聚有散的,就连亲戚间也难以避免,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的情志。

  E.全诗虽流露出悲凉意味,但从诗题中的“喜”字可见,这种悲凉之情被见到外弟的喜悦之情冲淡,故全诗情感统一于“喜”。

  参考答案:D、E(D“豁达乐观的情志”错。 E“全诗情感统一于‘喜’”错)


作者简介:

  司空曙唐朝诗人。字文明,一作文初,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曾举进士,入剑南节度使韦皋幕府。官至虞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表现幽寂的境界,或直抒哀愁,较长于五律。有《司空文明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74首。(《新唐书》卷二〇三《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