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外弟又言别”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7行: 第17行: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
《喜见外弟又言别》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
 +
外弟,姑母的儿子。
 +
 +
 +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唐代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结束,旋即又发生了吐蕃、回纥的连年侵扰,以及各地藩镇的不断叛乱,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785年)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此诗就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第31行: 第37行:
  
  
 
+
《喜见外弟又言别》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2020年8月30日 (日) 10:12的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喜见外弟又言别》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外弟,姑母的儿子。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唐代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结束,旋即又发生了吐蕃、回纥的连年侵扰,以及各地藩镇的不断叛乱,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785年)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此诗就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逐句释义:




作品赏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4


试题精选: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9年),唐朝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广德二年(764年)随家迁居洛阳。代宗大历四年(769年)中进士建中四年(783年)举书判拔萃。任郑县主簿。久不迁,四次从军。德宗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有《献刘济》诗。十六年游扬州等地,写反映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宪宗元和后入朝,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文宗大和元年(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为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有《李君虞诗集》。《唐才子传》卷四有传。《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7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