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喻世明言》汉语拼音:Yushimingyan),中国话本小说集。原名《古今小说》,又称《全像古今小说》。40卷40篇。明末冯梦龙纂辑。后改名《喻世明言》,与另二种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大约刻于泰昌天启之际(1621年左右)。通常亦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喻世明言》40篇作品产生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无论宋元话本或明拟话本,都以取材于现实生活、描写市井细民的作品最为引人,也最有价值。小说除了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反映市民的一些思想愿望外,还在一般道德行为方面突出地歌颂了朋友的情义。有的还直接描写重大的现实题材。作者在序言中强调通俗文学的作用,这在当时有积极进步意义。1947年由涵芬楼排印。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重印。

目录

内容

  《喻世明言》四十篇,描写爱情、婚姻主题的作品占突出地位。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有的反映城市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歌颂朋友间忠诚的友情。另像《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等作品,反映了明代商业社会发达情况及中小商人的精神面貌。亦有不少作品存有封建说教和因果报应的消极思想。是明代"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选集之一,亦是后人研究"话本"小说的重要参考资料。

  《喻世明言》也是自宋至明长时期中的产物。虽然已很难一一正确指出它们中间每一篇产生的具体时代,但是其中有些篇章,如《赵伯升茶肆遇仁宗》、《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陈从善梅岭失浑家》、《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张古老种瓜娶文女》、《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等,大致可以肯定是宋元旧篇。另外一些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滕大尹鬼断家私》、《杨八老越国奇逢》、《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游酆都胡母迪吟诗》、《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则系明代的新作。这部选集显示了古代民间的文学家们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杰出的艺术才能,同时也具体地反映出了宋、元、明之间话本小说的不断的发展。

  冯梦龙从大量家藏古今通俗小说中“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精选出来的。“三言”所选诸篇已是艺术上完全成熟的通俗白话小说了。因为它们是经过文人加工、创作的话本样式的文学佳作,得到首先是广大读者的喜爱;因为它们把文学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领文坛风骚,于是文学史家给“三言”类型的作品命名为“拟话本”。

背景

  《喻世明言》在“三言”之中最早出,《警世通言》刊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醒世恒言》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喻世明言》应是在1620年(明泰昌年间)至1624年(天启四年)前(一说出于1621年左右)。三部选集虽非同时刻成,但是它们的创作、编印,是一个有计划的工作。传本《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铺天许斋的三行题识,中云:“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而本书目录之前,也题“古今小说一刻”。这不只说明继这部“初刻”或“一刻”之后必将有二刻和三刻继续问世,而且也使读者明白了,“古今小说”四字本来是编者给自己编纂的几个通俗小说选集所拟定的一个总名。但是,当《古今小说一刻》增补再版的时候,书名却改成了《喻世明言》;而等到二刻、三刻正式出书时,它们也各各有了自己的名称:《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这样,《古今小说》对于后来的读者,也就无异于《喻世明言》的一个异名了。从“三言”所以分别名之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字面寓意更不难看出冯梦龙的纂辑遴选工作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于社会的效益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

  此外,在《喻世明言.绪言》一文中,纂辑者表示:这部书是“广求先代奇迹及闾里新闻”而来,经过长年累月的收集整理,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书中所选、所编撰的内容,大抵都是精挑细选,以达到有助社会,引人向善等的效果,并不是随随便便摘录。经过这样的努力,才终于有了这个四十篇的选集,刊行问世。

版本

  《喻世明言》版本流传清晰,其最早为天许斋刻本,大约刊行于1620-1624年(泰昌至天启四年前),原版本该本并无注明作者,仅署“绿天馆主人评次”。

  今存版本:藏于日本尊经阁的天许斋《古今小说》原刻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天许斋《古今小说》复刻本,但都残缺。另有藏大连图书馆的衍庆堂本。20世纪40年代,王古鲁将藏于日本的两个版本摄成胶卷,互相补充,拼成较完整的版本,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根据胶卷排印成铅印版,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58年许政扬以重印本为底本,参考《清平山堂话本》和《今古奇观》加以修订,并删节了其所谓的“庸俗”和“低级趣味”的内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本。这个版本又被香港中华书局及台北里仁书局翻印。1955年,李田意赴日本将《三言二拍》拍摄成胶卷,1958年台湾世界书局将《三言》的胶卷直接影印出版,台北三民书局据此出版铅印本,其中所谓的“庸俗”和“低级趣味”的内容悉数保留,没有删节。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