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行政区划
第79行: 第79行:
 
! 级别
 
! 级别
 
! 名称
 
! 名称
| 右图序号
 
 
! 人口
 
! 人口
 
! 面称(平方公里)
 
! 面称(平方公里)
第87行: 第86行:
 
|rowspan=9| 州份
 
|rowspan=9| 州份
 
| [[阿法尔州]](Afar Region)
 
| [[阿法尔州]](Afar Region)
| 2
 
 
| 1,389,004
 
| 1,389,004
 
| 96,707
 
| 96,707
 
| 14.36
 
| 14.36
| [[Asaita]]
+
| Asaita
 
|-
 
|-
 
| [[阿姆哈拉州]](Amhara Region)
 
| [[阿姆哈拉州]](Amhara Region)
| 3
 
 
| 19,120,005
 
| 19,120,005
 
| 159,173.66
 
| 159,173.66
 
| 120.12
 
| 120.12
| [[Bahir Dar]]
+
| Bahir Dar
 
|-
 
|-
 
| [[本尚古勒-古马兹州]](Benishangul-Gumuz Region)
 
| [[本尚古勒-古马兹州]](Benishangul-Gumuz Region)
| 4
 
 
| 625,000
 
| 625,000
 
| 49,289.46
 
| 49,289.46
 
| 12.68
 
| 12.68
| [[Asosa]]
+
| Asosa
 
|-
 
|-
 
| [[甘贝拉州]](Gambela Region)
 
| [[甘贝拉州]](Gambela Region)
| 6
 
 
| 247,000
 
| 247,000
 
| 25,802.01
 
| 25,802.01
 
| 9.57  
 
| 9.57  
| [[Gambela, Ethiopia|Gambela]]
+
| Gambela
 
|-
 
|-
 
| [[哈勒尔州]](Harari Region)
 
| [[哈勒尔州]](Harari Region)
| 7
 
 
| 196,000
 
| 196,000
 
| 311.25  
 
| 311.25  
 
| 629.72
 
| 629.72
| [[Harar]]
+
| Harar
 
|-
 
|-
 
| [[奥罗米亚州]](Oromiya Region)
 
| [[奥罗米亚州]](Oromiya Region)
| 8
 
 
| 26,553,000
 
| 26,553,000
 
| 353,006.81
 
| 353,006.81
 
| 75.22
 
| 75.22
| [[Adama]]
+
| Adama
 
|-
 
|-
 
| [[索马里州]](Somali Region)
 
| [[索马里州]](Somali Region)
| 9
 
 
| 4,329,001
 
| 4,329,001
 
| 279,252
 
| 279,252
 
| 15.5
 
| 15.5
| [[Jijiga]]
+
| Jijiga
 
|-
 
|-
 
| [[南方各族州]](Southern Nations, Nationalities, and People's Region)
 
| [[南方各族州]](Southern Nations, Nationalities, and People's Region)
| 10
 
 
| 14,901,990
 
| 14,901,990
 
| 112,343.19
 
| 112,343.19
 
| 132.65
 
| 132.65
| [[Awasa]]
+
| Awasa
 
|-
 
|-
 
| [[提格里州]](Tigray Region)
 
| [[提格里州]](Tigray Region)
| 11
 
 
| 4,334,996
 
| 4,334,996
 
| 50,078.64
 
| 50,078.64
 
| 86.56
 
| 86.56
| [[Mek'ele]]
+
| Mek'ele
 
|-
 
|-
 
| rowspan=2|直辖市
 
| rowspan=2|直辖市
 
| [[亚的斯亚贝巴市]](Addis Ababa)
 
| [[亚的斯亚贝巴市]](Addis Ababa)
| 1
 
 
| 3,147,000
 
| 3,147,000
 
| 530.14
 
| 530.14
第158行: 第147行:
 
|-
 
|-
 
| [[德雷达瓦市]](Dire Dawa)
 
| [[德雷达瓦市]](Dire Dawa)
| 5
 
 
| 398,000
 
| 398,000
 
| 1,213.20
 
| 1,213.20
第164行: 第152行:
 
| N/A
 
| N/A
 
|}
 
|}
 
 
  
 
== 政治 ==
 
== 政治 ==

2013年2月13日 (三) 15:41的版本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汉语拼音:Aisai'ebiya Lianbang Minzhu Gongheguo;英语: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非洲东北部内陆国。面积110.36万平方公里。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和一般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意大利入侵(1936-1941年)之前,一直维持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并未有受到殖民主义浪潮的吞噬。埃塞俄比亚在1980年代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由于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害,埃塞俄比亚出现前所未有的饥荒。各国为了抒解当地灾情而举办了一个超大型演唱会,并为大会作了一首主题曲“We are the world”。埃塞俄比亚问题使世界关注到第三世界武器泛滥,以及富裕国家的压逼造成的经济失衡,引致1980年代的绿色运动思潮。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的国家,旧称“阿比西尼亚”(Abyssinia)。

  和一般非洲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被意大利侵占(1936-1941年)之前,一直维持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并未有受到殖民主义浪潮的吞噬。1974年,一次军事流血政变将1930年代以来一直统治埃塞俄比亚的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推翻以后,埃塞俄比亚改为奉行社会主义,直至1991年才结束。

  埃塞俄比亚拥有战略性地理位置,坐落于号称“非洲之角”, 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紧邻中东和欧洲,通往该地区主要港口的捷径促进了该国的国际贸易。

  埃塞俄比亚具有3000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纪建立努比亚王国。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苏姆王国,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纪,阿比西尼亚王国兴起,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国。1889年,绍阿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称帝,统一全国,建都亚的斯亚贝巴,奠定现代埃塞俄比亚疆域。1890年,意大利入侵,强迫埃接受其“保护”。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意被迫承认埃独立。1936年,意大利再次入侵,占领埃全境。1941年,盟军击败意大利。1974年9月12日,一批少壮军官政变推翻塞拉西政权,废黜帝制,成立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1977年2月,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中校发动政变上台,自任国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军人为主的“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推行一党制。1987年9月,门宣布结束军事统治,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8年3月,埃爆发内战。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推翻门格斯图政权,7月成立过渡政府,埃革阵主席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任总统。1994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1995年5月举行首次多党选举。8月22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梅莱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数党主席身份就任总理。在2000、2005年两次大选中,埃革阵均获胜,梅任总理至今。

  非洲东北部内陆国。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年平均气温13℃。

  具有3000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纪建立努比亚王国。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苏姆王国,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纪,阿比西尼亚王国兴起,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国。1889年,绍阿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称帝,统一全国,建都亚的斯亚贝巴,奠定现代埃塞俄比亚疆域。1890年,意大利入侵,强迫埃塞接受其“保护”。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意被迫承认埃塞独立。1928年海尔·塞拉西登基,1930年11月2日加冕称帝。1936年,意大利再次入侵,占领埃塞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国。1941年,盟军击败意大利,塞拉西于5月5日归国复位。1974年9月12日,一批少壮军官发动政变推翻塞拉西政权,废黜帝制,成立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1977年2月,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中校发动政变上台,自任国家元首。1979年成立以军人为主的“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推行一党制。1987年9月,门格斯图宣布结束军事统治,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8年3月,埃塞爆发内战。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推翻门格斯图政权,7月成立过渡政府,埃革阵主席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任总统。1994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1995年5月举行首次多党选举。8月22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梅莱斯以人民代表院多数党主席身份就任总理。在2000、2005、2010年三次大选中,埃革阵均获胜,梅莱斯任总理至今。


基本国情

  国名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面积 1,126,82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包括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和商业城市迪雷达瓦在内的2个自治行政区,以及9个民族州。

  人口 9100万(2011年)。人口增长率为2.9%。全国约有80多个民族,主要有奥罗莫族(40%)、阿姆哈拉族(30%)、提格雷族(8%)、索马里族(6%)、锡达莫族(4%)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奥罗莫语、提格雷语等。

  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人口逾400万(2011年)。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雨量1237毫米。

  国家元首 总统吉尔马·沃尔德·乔治斯(Girma Wolde Giorgis),2001年10月8日当选,2007年10月蝉联。2001年10月埃塞人民代表院通过的“总统法案”规定:总统由无党派人士担任,不得有任何政治组织背景,卸任后亦不得参与政党活动;总统因死亡或疾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议会任命代总统。

  重要节日 阿杜瓦大捷纪念日(Victory of AdwaDay):3月2日;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执政纪念日(Downfall of the Derg):5月28日;埃历新年:9月11日(New Year)。


历史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公元前975年已出现国家;13-16世纪,阿姆哈拉人建立阿比西尼亚王国;曾经是东非一大强国,领土达至现今的苏丹和索马里;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和葡萄牙相继侵入;19世纪初分裂为许多公国;1868年英国侵入;1889年获得统一。

  1890年意大利侵入,宣布埃塞俄比亚受其保护,1896年意大利被击败,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1936年又遭意侵占,二战中意大利又被击败,1941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回到首都复位,“埃塞俄比亚”国名正式确立。

  1974年皇帝被废黜,改称“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1987年9月更名为“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95年8月改称“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1950年,联合国决定将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组成一个联邦国家;1962年埃政府将厄立特里亚改为一省,激起厄立特里亚人反抗,随即组织“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开展斗争;1991年5月,埃塞俄比亚的亲苏联政府被反叛武装推翻,新政府从厄立特里亚撤军;1993年,厄立特里亚脱离埃塞俄比亚独立。

  埃塞俄比亚在1980年代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由于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害,埃塞俄比亚出现前所未有的饑荒。各国为了抒解当地灾情而举办了一个超大型演唱会,并为大会作了一首主题曲“We are the world”。

  埃塞俄比亚问题使世界关注到第三世界武器泛滥,以及富裕国家的压逼造成的经济失衡,引致1980年代的绿色运动思潮。


地理

埃塞俄比亚地图

  埃塞俄比亚面积1,126,829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广阔的埃塞俄比亚高原,1993年5月厄立特里亚省独立建国之后,成为一个内陆国,邻国有吉布提、厄立特里亚、苏丹、南苏丹、肯尼亚和索马里。首都在亚的斯亚贝巴。

  另外,与肯尼亚、南苏丹交界的伊雷米三角,埃塞俄比亚及南苏丹各自宣称拥有所有权,现由肯尼亚管辖。

  埃塞俄比亚三分之二地区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一般海拔2500~3000米,在非洲各国中地势最高,有“非洲屋脊”之称;东南属索马里高地;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占领土的28%。

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为主,兼有山地和热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从西部高原的1500毫米向东北、东南递减到500毫米。

水文

  境内多河流、湖泊,塔纳湖为最大的湖泊。

  西北有蓝尼罗河流经。西南则有奥摩河经过,最后流入图尔卡纳湖,目前奥摩河上游正兴建大坝,预计2013年完工后,发电量可达1870百万瓦。

行政区划

  埃塞俄比亚全国分为包括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和商业城市迪雷达瓦在内的2个自治行政区,以及9个民族州。

级别 名称 人口 面称(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首府
州份 阿法尔州(Afar Region) 1,389,004 96,707 14.36 Asaita
阿姆哈拉州(Amhara Region) 19,120,005 159,173.66 120.12 Bahir Dar
本尚古勒-古马兹州(Benishangul-Gumuz Region) 625,000 49,289.46 12.68 Asosa
甘贝拉州(Gambela Region) 247,000 25,802.01 9.57 Gambela
哈勒尔州(Harari Region) 196,000 311.25 629.72 Harar
奥罗米亚州(Oromiya Region) 26,553,000 353,006.81 75.22 Adama
索马里州(Somali Region) 4,329,001 279,252 15.5 Jijiga
南方各族州(Southern Nations, Nationalities, and People's Region) 14,901,990 112,343.19 132.65 Awasa
提格里州(Tigray Region) 4,334,996 50,078.64 86.56 Mek'ele
直辖市 亚的斯亚贝巴市(Addis Ababa) 3,147,000 530.14 5,936.2 N/A
德雷达瓦市(Dire Dawa) 398,000 1,213.20 328.06 N/A

政治

  埃革阵执政以来,创建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础的联邦政体,以发展经济为重点,注重协调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三者间关系。2001年埃革阵“四大”通过新党章、党纲,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革命民主”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发展方向。2005年5月,举行第三次议会选举,埃革阵虽继续赢得政府组阁权,但议会席位流失近1/3。反对党以大选存在舞弊为由拒不承认选举结果,在首都等主要城市煽动暴力活动,被政府平息。此后埃革阵努力推动政治与社会和谐,促进内部稳定,积极同反对党开展对话,大赦反对党领导人,巩固和加强农村地区的群众基础,基本实现政党和解;深化各项改革,加强能力和良治建设,并实施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执政地位得到巩固。2008年4月,埃塞举行联邦议会、地方各州议会及行政机关的补选和选举,埃革阵赢得绝大多数席位。2010年5月,埃塞举行第四次多党议会选举,埃革阵获胜。目前政局总体稳定。

宪法   1994年12月8日,埃塞制宪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宪法》,次年8月22日生效。新宪法共11章106条,规定埃塞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任期6年。总理和内阁拥有最高执行权,由多数党或政治联盟联合组阁,集体向人民代表院负责。各民族平等自治,享有民族自决和分离权,任何一个民族的立法机构以2/3多数通过分离要求后,联邦政府应在3年内组织该族进行公决,多数赞成即可脱离联邦。各州可以本族语言为州工作语言。保障私有财产,但国家有权进行有偿征用。城乡土地和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得买卖或转让。组建多民族的国家军队和警察部队,军队不得干政。保障公民的民主自由和基本权利。

议会

  联邦议会由人民代表院和联邦院组成,系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人民代表院系联邦立法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宪法和联邦法律的制定与修订,由全国普选产生,每5年改选一次。现有547个议席,其中少数民族至少占20席。现任议长阿卜杜拉·格梅达(Abadula Gemeda),2010年10月就职。联邦院拥有宪法解释权,有权决定民族自决与分离,解决民族之间纠纷。有117名议员,任期5年,由各州议会推选或人民直选产生,每个民族至少可有1名代表,每百万人口可增选一名代表。现任议长卡萨·特克勒伯尔汉(Kassa Teklebirhan,女),2010年10月就职。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0年10月组成。除总理梅莱斯外,还有20名内阁成员,主要有: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Hailemariam Desalegn)、财政和经济发展部长苏菲安·艾哈迈德(Sofian Ahmed)、联邦事务部长希费劳·特克勒-马里亚姆博士(Dr. Shiferaw Tekle-Mariam)、司法部长伯尔汉·海卢(Berhan Hailu)、国防部长西拉杰·费格萨(Siraje Fegessa)、文化和旅游部长阿明·阿卜杜勒-卡迪尔(Amin Abdulkadir)、卫生部长特沃德罗斯·阿达诺姆(Tewodros Adhanom)等。

司法机构

  联邦最高法院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院长特格纳·格塔内(Tegena Getaneh),下辖联邦高级法院和初审法院。总检察长由司法部长伯尔汉·海卢(Berhan Hailu)兼任。

政党

  全国现有77个注册政党,其中全国性政党18个,其它均为地方性政党。主要有:

  (1)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The Ethiopian People's Revolutionary Democratic Front,EPRDF ):简称埃革阵,执政党。于1989年以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提人阵)为核心组建,成员党包括阿姆哈拉民族民主运动、奥罗莫人民民主组织和南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阵线,代表24个主要民族。决策机构是由36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对内积极推行多党议会制民主和市场经济政策,尊重各民族自决权;对外主张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推行地区大国战略。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的多党选举中均获胜。在本届人民院占499席。2008年9月,埃革阵召开第7届全国代表大会,梅莱斯蝉联主席。

  (2)团结民主联盟党(Coalition for Unity and Democracy Party):主要反对党。由原反对党联盟团结民主联盟的4个成员党于2005年9月合并而成,在本届人民院占1席。反对现行联邦制度,主张土地私有化,反对政府在埃厄边界问题上的立场。

重要人物

  吉尔马·沃尔德·乔治斯 总统,1925年生于亚的斯亚贝巴,奥罗莫族。早年在空军服役并获中尉军衔。海尔·塞拉西皇帝时期历任议员、民航局长、国际议会联盟第52届大会副主席等职。无党派人士、联邦议会人民代表院独立议员。

  梅莱斯·泽纳维 总理兼国防军总司令。1955年生于阿杜瓦,提格雷族。1971年进入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学医。1974年海尔·塞拉西皇帝下台后投笔从戎,加入提人阵,1979年、1983年先后进入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1987年当选提人阵主席。1989年埃革阵成立后出任主席。1991年推翻门格斯图政权后任过渡政府总统、人民代表院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95年8月起任现职至今。


经济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因内乱不断、政策失当及天灾频繁,经济几近崩溃。埃革阵执政后,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恢复较快,1992~1997年经济年均增长7%。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经济发展受挫。2001年,以埃厄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为契机,埃塞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2002年,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计划,先后采取修改投资和移民政策,降低出口税和银行利率、加强能力建设、推广职业技术培训等措施,获国际金融机构肯定。但2002年因旱灾严重,经济增长率放缓,翌年有所恢复。2005年以来,政府实施“以农业为先导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旅游业和航空业,吸引外资参与埃塞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经济保持8%以上高速增长。联合国视埃塞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典范。但埃塞经济基础依然薄弱,2008年以来面临粮食安全形势恶化、通货膨胀率高涨、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等问题。2010年,埃革阵在多党议会选举中获胜后,着手制订并实施新的5年“经济增长与转型计划”,加强水电站、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318亿美元

  经济增长率:1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7美元

  货币名称:埃塞俄比亚比尔,1比尔=100分

  汇率:1美元=17.5比尔

资源

  已探明的矿藏有黄金、铂、镍、铜、铁、煤、钽、硅、钾盐、磷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英国、苏丹、约旦等国公司在埃塞进行油气开发。水资源丰富,号称“东非水塔”。境内河流湖泊较多,青尼罗河发源于此,但利用率不足5%。截至2008年9月,埃塞清洁水源覆盖率超过60%。埃塞政府计划5年内将水利发电从目前的783兆瓦增加至4000兆瓦。目前森林覆盖率为9%。

工业

  工业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进口,2010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2011年4月经济季评)。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以食品、饮料、纺织、皮革加工为主,集中于首都等二、三个城市。皮革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7.8%,是第二大出口产品,每年出口收入约5100万美元。

农业

  农业系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占GDP的约50%。2009年增长率为9%。农牧民占总人口85%以上,主要从事种植和畜牧业,另有少量渔业和林业。全国农用耕地面积16.5万平方公里。以小农耕作为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常年缺粮。苔麸、小麦等谷类作物占粮食作物产量的84.15%。近年来,因政府取消农产品销售垄断、放松价格控制、鼓励农业小型贷款、加强农技推广和化肥使用、粮食产量有所上升。经济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鲜花、油料等。其中咖啡产量居非洲前列,年均产量33万吨左右。咖啡出口创汇占埃塞出口的60%,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5%。

  畜牧业大国,适牧地占国土一半多。以家庭放牧为主,抗灾力低,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吸收约30%的农业人口。牲畜存栏总数居非洲之首、世界第十。其中牛3500万头、绵羊2100万只、山羊1680万只、骆驼100万头。

旅游业

  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及野生动物公园较多,有7处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政府已采取扩建机场、简化签证手续等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计划使埃塞到2020年成为非洲10大旅游国之一。

交通运输与电讯

  铁路:亚的斯—吉布提铁路,全国唯一的铁路,全长850公里,其中在埃塞境内681公里。因设备老化、管理不善、运力不足,目前亏损严重。

  公路:公路运输占全国总运量的90%。目前,埃塞政府正实施公路部门发展计划对公路系统扩建改造。全国各地公路覆盖率达53%,全国公路总长4.4万公里。

  海运:曾以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马萨瓦港为主要港口。埃厄发生边界冲突后,进出货物主要通过吉布提港,使用该港90%的吞吐能力。

  空运:共有40多个机场,其中亚的斯、迪雷达瓦和巴赫达尔为国际机场。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现有国际航线65条、国内航线17多条,安全系数、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佳。2010年1月,埃航由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飞往亚的斯亚贝巴的客机发生空难,造成近90余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遇难。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宝利国际机场系非洲年度最佳机场,向15家航空公司提供地勤服务。

财政金融

  政府着力改革税收结构,削减赤字,停止国内借贷,改发国债,国家财政状况好转。外汇储备20.29亿美元(2011年12月,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各国概况)。埃塞属重债穷国减债倡议和多边债务减免倡议受益国,近年来获美国、俄罗斯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减债。

  埃塞有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商业建设银行等3家国有银行和1家国有保险公司。另有12家私营银行,8家私营保险公司。其中私营银行在全国共设有363家分支机构,总资产达423亿比尔。

对外贸易

  目前埃塞进口平均税率为50%。近年出口回升较快,但因进口需求增加,逆差较大。出口商品主要有咖啡、油籽、恰特草、皮革和黄金,进口机械、汽车、石油产品、化肥、化学品等。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印度、沙特阿拉伯等。

外国资本

  埃塞于1992年颁布《投资法》,1996年和1998年两度修订。近年政府采取放宽投资领域、降低投资最低限额等措施、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免税等措施加大吸引投资力度,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较快。目前,外商投资主要分布在房地产、制造业、酒店和旅游业、建筑业、教育和服务业等领域,主要投资来自美国、中国、印度和沙特。

外国援助

  1998年埃厄边界冲突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暂停向其发放新贷款, 2000年12月埃厄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后,恢复对其援助。援款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开发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边机构及美国、日本、欧盟、意大利和挪威等。

人民生活

  人均预期寿命42岁,婴儿死亡率96.8‰。44%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50%人口粮食不足15公斤/月。用电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艾滋病感染者近300万,居世界第三位。全国范围内医疗服务覆盖率达87%。


军事

  武装力量由国防军、安全部队和民兵组成。联邦政府总理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统帅全国武装力量。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下辖空军司令部和陆军司令部,国防军参谋长萨莫拉·叶努斯(Samora Yenus)上将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国防军由原埃革阵领导的推翻门格斯图政权的军队组成,1991年革命胜利后成为正规国防军,1996年正式实行军衔制,共分12级,上将是全军最高军衔。埃厄边界冲突结束后,埃塞大规模裁军,国防开支不断下降。国防军总兵力约18万人,其中正规军约15万人,安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约3万人,空军约8000人,有作战飞机120架。安全防暴部队负责重点警务、维持社会秩序。民兵组织属地方武装组成部分,配合正规部队防卫作战、维持治安。军队装备以苏制武器为主。


教育

  埃革阵执政后,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培养技术人才作为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全国实行10年义务教育制,包括小学8年、初中2年。共有小学2.1万所,在校生超过1400万人,教师约21.6万人。综合性大学数量已从2所增至2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0%,中学和大学入学率分别为28%和17%。成年男性识字率为50%,女性为23%。目前,埃塞公立大学入学人数已达79000人。

文化

新闻出版

  全国现有121家报刊杂志。官方有阿姆哈拉语日报《亚的斯泽门》(Addis Zemen)和季刊《泽门》(Zemen),奥罗莫语周报《贝瑞萨》(Beresa),阿姆哈拉语和英文季刊《今日埃塞俄比亚》(Ethiopia Today),英文日报《埃塞俄比亚先驱报》(The Ethiopian Herald),阿拉伯文周报《世界》( Alem)。

  官方埃塞俄比亚通讯社(Ethiopian News Agency)成立于1942年,是非洲大陆历史最悠久的通讯社,也是埃塞最早的新闻机构。在国内设有38家分支机构。另有私营的瓦尔塔信息中心(Walta Information Center),1993年成立,主要报道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要闻,向国内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主要报刊供稿。

  埃塞俄比亚广播电台现有近百名记者,对内用阿姆哈拉等8种民族语言,对外用英、法和阿拉伯语广播。埃塞俄比亚电视台为国内唯一的电视台,1965年开播,目前播放阿姆哈拉、奥罗莫、提格雷语和英语节目。为加强广播电视管理,埃塞政府于2002年1月通过广播法,并在新闻部辖下成立了广播电视局(ERTA)。

外交

  埃塞俄比亚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关系。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努力发展与西方和阿拉伯国家关系,争取经济援助。注重学习借鉴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发展经验。努力推动非洲政治、经济转型,重视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发挥地区大国作用,积极调解苏丹、索马里等地区热点问题。是非洲联盟、(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组织成员,现任(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轮值主席。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国际形势: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国际社会围绕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合作趋势有望加强。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呼吁发展中国家通过联合自强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联合国改革:重视联合国作用,认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为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契机。主张促进联合国民主化,支持安理会改革,希望非洲拥有常任理事国席位,坚持非盟共同立场。

  国际金融危机: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非洲,创新融资方式,增加融资渠道,加大对非援助力度。主张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为非洲国家增加相应政策空间,将非洲国家的发展成果和绩效作为提供援助的标准,增加非洲代表性和发言权。认为非洲国家应认真思考自身发展道路和政策,避免被进一步边缘化。

  气候变化:梅莱斯总理担任非洲气候变化问题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委员会协调员、联合国气候变化资金问题高级别小组共同主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呼吁非洲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建立气候变化问题非洲集体谈判机制;基本认同全球升温不超过2℃及2050年全球排放减半的长期目标,要求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德班会议结果基本满意,认为会议坚持了双轨谈判机制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安排,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信号,整体对非洲有利。

  同中国的关系 1970年11月24日两国建交。海尔·塞拉西皇帝、门格斯图总统、梅莱斯总理等曾访华。周恩来总理曾于1964年访埃。钱其琛副总理、江泽民主席、温家宝总理、吴邦国委员长等先后访埃。埃革阵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立场,重视对华关系,愿学习和借鉴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经验。两国签有贸易、经济技术合作、文化合作等协定。

  2008年1月,外交部长杨洁篪访埃。7月,埃塞人民代表院议长特肖梅访华。11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应邀对埃塞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2009年11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期间,会见埃塞总理梅莱斯。2010年4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访埃。6月,埃塞联邦院议长德格菲访华。7月,国务委员戴秉国访埃。2011年8月,埃塞总理梅莱斯来华访问并出席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2012年1月,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应邀出席非洲联盟第18届首脑会议开幕式并对埃塞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同美国的关系 埃塞与美国1903年建交。埃塞重视对美关系,是接受美援助最多的黑非洲国家之一,但对美指责其侵犯人权予以严厉批评。美视埃塞为非洲反恐合作伙伴,支持埃塞出兵索马里。两国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2007年,埃塞总统吉尔马、外长塞尤姆分别访美。美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弗雷泽数次访埃。2008年10月,埃塞总理梅莱斯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时会见美国务卿赖斯。2010年7月,美国务院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卡尔森访埃。

  同英国的关系 19世纪,英国远征军入侵埃塞俄比亚,遭到当地军民顽强抵抗。1973年,埃英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门格斯图执政时期,双方因埃塞与索马里领土争端关系疏远。埃革阵执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英在埃塞设有文化中心,是埃塞第二大援助国。2005年5月埃塞大选后,两国关系因英国指责选举不符合民主标准而受到一定影响。2006年两国关系有所恢复。埃塞认为英在减免债务、加强能力建设、消除贫困、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等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2008年6月,英国外交国务大臣吉姆·豪威尔访埃。

  同俄罗斯的关系 冷战结束后,埃塞同俄罗斯交往不多,经贸活动较少。1992年1月,埃塞宣布承认独立的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2001年,埃塞总理梅莱斯首次正式访俄。11月,俄埃友好协会成立。2002年9月,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访埃,与梅莱斯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就修复原苏联经援项目、开发天然气等合作达成一致。2004年两国建立直接贸易关系。

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同厄立特里亚的关系 埃塞与厄特1952年结成联邦。1962年埃塞政府宣布将厄特并为一个州,引发厄特人民武装独立斗争。1993年厄特宣布独立,埃塞予以承认并与之建交。1998年两国因边界冲突爆发战争,2000年签署和平协议。因埃塞对边委会裁决先接受后拒绝,埃厄和平进程陷入僵局。边委会于2007年11月完成“图上标界”后宣布解散。2008年7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终止埃厄特派团任期。目前埃厄和平进程仍陷入僵局。

  同吉布提的关系 埃塞和吉布提于1995年建立领事级关系,1996年正式建交。两国铁路和公路相连,合营埃-吉铁路公司,签有友好合作条约。埃厄交恶后吉布提港成为埃塞第一大出海通道。目前,埃塞进出口货物的85%通过该港转运,每年向吉支付高达7亿美元的港口使用费。近年来,双边关系良好,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并签署了安全、港口、贸易、投资等多项合作协议。

  同肯尼亚的关系 埃塞和肯尼亚于1961年建交(1954年建立领事级关系),埃革阵执政后,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2005年3月,肯总统齐贝吉访埃。双方同意在投资、贸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和平等领域进行合作,并签署两国军事领域合作协议。2007年1月,埃塞总理梅莱斯对肯尼亚进行工作访问。2012年3月2日,埃塞总理梅莱斯、肯尼亚总统齐贝吉和南苏丹总统基尔在肯尼亚拉穆港共同出席拉穆港-南苏丹-埃塞交通走廊项目奠基仪式,该项目包括港口、道路、铁路和输油管道建设,旨在为东部和中部非洲地区的内陆国家提供贸易通道和出海港口。

  同苏丹的关系 埃塞和苏丹1956年建交。20世纪80年代,埃苏因相互支持对方反政府武装交恶。埃革阵执政后,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合作发展较快。开通了公路和微波通讯,埃塞开始从苏丹大量进口石油,并使用苏丹港。埃塞支持苏政府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认为达问题属苏内政。反对国际刑事法院起诉苏总统巴希尔。2008年4月,埃塞参与联合国/非盟苏丹达尔富尔混合行动的首批警察共15人启程赴苏,此后在达区部署了1600名步兵和后勤运输及情报信息机构。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2010年4月,埃塞总理梅莱斯致电苏丹总统巴希尔,祝贺巴连任。2011年7月,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埃塞向阿布耶伊地区部署联合国临时安全部队(UNISFA)。

  同埃及的关系 两国在尼罗河水使用问题上素有分歧。埃革阵执政后,双边关系逐步改善。两国与苏丹在尼罗河水资源使用问题上保持沟通,成立“东尼罗河流域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和“三方论坛”,协调合理开发和利用尼罗河水资源问题。2007年1月,埃塞外长塞尤姆访问埃及。2009年6月,两国签署《关于共同开发利用尼罗河的谅解备忘录》。2010年5月,以埃塞为首的尼罗河上游7国单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要求尼罗河流域各国享有公平、合理利用尼罗河水资源的权利,埃及对此予以反对。

  同索马里的关系 1964年和1977年,两国曾因领土争端两度交战,并于1977年断交。埃革阵执政后,埃塞积极参与调解索国内冲突,多次在其境内推动索各派召开和会并发起国际援索会议。2002年1月,(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首脑会议授权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等国联合调解索问题,并召开索新一轮和会。在埃塞等国推动下,索通过过渡联邦宪章并成立过渡联邦政府和议会。2006年10月,索过渡联邦政府总统优素福访埃,会见梅莱斯总理,寻求埃塞继续支持索和平进程并提供援助。12月,埃塞出兵协助索过渡联邦政府击败反政府武装伊斯兰法院联盟。2010年3月,索过渡政府与重要武装派别逊尼派联盟达成合作协议,埃塞为此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9月和11月,索过渡政府总理和总统分别访埃。2011年12月,埃塞出兵越境打击索反政府武装沙巴布。

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埃塞积极发展同阿拉伯特别是海湾国家的关系,争取经援和投资。2003年1月,埃塞、苏丹、也门外长会议在喀土穆召开,三方就加强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意建立地区反恐联盟。2004年2月,埃塞总理梅莱斯在出席非盟特别首脑会议期间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举行会谈。2005年2月,梅莱斯总理访问卡塔尔,两国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同年3月,沙特议会代表团访埃。2008年4月,埃塞指责卡塔尔破坏非洲之角稳定,宣布两国断交。

非洲国家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贝宁   博茨瓦纳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喀麦隆  佛得角   中非   乍得  科摩罗  刚果(布)

  科特迪瓦   吉布提    埃及   赤道几内亚  埃塞俄比亚  厄立特里亚 加蓬   冈比亚   加纳   肯尼亚 莱索托  刚果(金)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利比里亚 利比亚    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   马里   毛里塔尼亚 毛里求斯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卢旺达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塞舌尔   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  索马里  南非  斯威士兰 坦桑尼亚

  多哥     突尼斯    乌干达  赞比亚    津巴布韦   苏丹    南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