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基辅'''(Kiev),乌克兰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第聂伯河中游两岸,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亚季河与杰...”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基辅'''(Kiev),[[乌克兰]]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第聂伯河]]中游两岸,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亚季河]]与[[杰斯纳河]]汇合处附近。面积 782平方千米,人口约260万。
+
  '''[[基]]辅'''([[汉语拼音]]:<span style="color:#FF00FF;">jī fǔ</span>),(Kiev),[[乌克兰]]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第聂伯河]]中游两岸,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亚季河]]与[[杰斯纳河]]汇合处附近。面积 782平方千米,人口约260万。
  
 
  城市西部地势高亢,东部低平、宽阔。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历史悠久。始建于5世纪下半叶,9~13世纪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都城和中心,有“俄国城市之母”之称。1793年并入俄国。自古为贸易要冲。19世纪末成为俄国西南部重要商业城市和甜菜制糖中心。1934年乌克兰首都由[[哈尔科夫]]迁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德军占领。战后重建,工业基础不断扩展。
 
  城市西部地势高亢,东部低平、宽阔。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历史悠久。始建于5世纪下半叶,9~13世纪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都城和中心,有“俄国城市之母”之称。1793年并入俄国。自古为贸易要冲。19世纪末成为俄国西南部重要商业城市和甜菜制糖中心。1934年乌克兰首都由[[哈尔科夫]]迁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德军占领。战后重建,工业基础不断扩展。
第7行: 第7行:
  
 
  全市分12个行政区。市中心处于高岸上的旧城区,第聂伯河蜿蜒而过。保留着旧街道格局 ,拥有全市大部分历史建筑,包括以壁画闻名的索菲亚大教堂,基辅-彼切尔斯克修道院、威杜比次克修道院和安德烈耶夫教堂等。旧城北侧原为贸易和犹太人区,后有河港。南侧为政府机关所在地。中心区四周是工业住宅郊区。河两岸之间有公路和铁路桥相联接。市内设有基辅大学等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等。
 
  全市分12个行政区。市中心处于高岸上的旧城区,第聂伯河蜿蜒而过。保留着旧街道格局 ,拥有全市大部分历史建筑,包括以壁画闻名的索菲亚大教堂,基辅-彼切尔斯克修道院、威杜比次克修道院和安德烈耶夫教堂等。旧城北侧原为贸易和犹太人区,后有河港。南侧为政府机关所在地。中心区四周是工业住宅郊区。河两岸之间有公路和铁路桥相联接。市内设有基辅大学等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等。
 +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J音词条]]
 +
[[Category:基]]

2018年1月9日 (二) 10:41的版本

  汉语拼音jī fǔ),(Kiev),乌克兰首都,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第聂伯河中游两岸,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亚季河杰斯纳河汇合处附近。面积 782平方千米,人口约260万。

  城市西部地势高亢,东部低平、宽阔。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历史悠久。始建于5世纪下半叶,9~13世纪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都城和中心,有“俄国城市之母”之称。1793年并入俄国。自古为贸易要冲。19世纪末成为俄国西南部重要商业城市和甜菜制糖中心。1934年乌克兰首都由哈尔科夫迁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德军占领。战后重建,工业基础不断扩展。

  该市接近顿巴斯和第聂伯河沿岸钢铁基地,周围是富饶的农业区,机械制造业和轻工业发达。机械制造业门类较多,大多与运输业相联系,还有机床、仪器、化工和机械等。轻工业有照相机、食品、编织品等。化学工业和印刷出版业也很发达。是乌克兰的交通枢纽。东郊设有国际机场,河运直达黑海,市内建有地下铁道。

  全市分12个行政区。市中心处于高岸上的旧城区,第聂伯河蜿蜒而过。保留着旧街道格局 ,拥有全市大部分历史建筑,包括以壁画闻名的索菲亚大教堂,基辅-彼切尔斯克修道院、威杜比次克修道院和安德烈耶夫教堂等。旧城北侧原为贸易和犹太人区,后有河港。南侧为政府机关所在地。中心区四周是工业住宅郊区。河两岸之间有公路和铁路桥相联接。市内设有基辅大学等高等院校,众多科研机构,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