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冲鼓楼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西北50公里的增冲寨,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占地100多平方米,为木结构塔状建筑,五层,十三檐,通高20余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1988年,增冲鼓楼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增冲鼓楼平面呈八角形,底层分立四根金柱,金柱间放置着四条大板凳,中心设有直径达1.4米的圆形火塘。底层的南、北、西三面各辟一门,东面置一石板桌,南面门额上悬挂着一块道光十年(1830年)匾额,上书“万里和风”四字。

  增冲鼓楼从底层到二层没有固定的板梯,但楼板上留出搭梯的孔洞,二层以上均设有固定的板梯。为了使烧火的柴烟易于扩散,二、三、四层只在金柱外装有楼板,金柱内就形成了空井。五层的楼顶悬挂一个木鼓,由长老执掌。四、五层有出檐,檐口下装有如意斗拱,既能承重,又是装饰品。楼刹有两个仰覆的陶钵扣合而成,如同串珠。

  鼓楼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侗家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凡是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鼓楼,它已经成为侗家村寨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