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夏县

  夏县汉语拼音:Xià Xiàn;英文:Xiaxian County),中国山西省运城市辖县。位于市境中南部。总面积1351平方千米。总人口37万人(2013年末)。辖6个镇、5个乡。

  地势东高西低,东有中条山耸峙,峨嵋岭穿越县西,鸣条岗横贯中部,地形概貌为七山二川一丘陵。云谷山最高,海拨1583米。山麓以鸣条岗为界,分为2个冲积平原,平均海拨在400~500米之间。以裴介镇的兴郎庄最低,海拨351米。主要河流有涑水河、青龙河、白沙河、姚暹渠、泗交河、太宽河、清水河(温峪河)等。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矿产有金、银、铜、铁、铝、煤、铝矾土、大理石、石英石等。同蒲铁路通过境内。土特产主要有“杏花牌”麻辣醋、板栗、祁家河柿饼。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209国道和235、236省道过境。名胜古迹、纪念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光墓、禹王城战国至汉遗址,薛嵩墓、西阴村新石器遗址、崔家河新石器遣址、东下冯新石器至早商遗址、河东特委革命活动旧址,以及堆云洞、瑶台等。

  汉建安邑县。北魏神元年(428)分设南安邑、北安邑。太和十八年(494)北安邑更名为夏县。

  • 邮编:044400 代码:140828 区号:0359

行政区划

  全县辖6个镇、5个乡:瑶峰镇、庙前镇、裴介镇、水头镇、埝掌镇、泗交镇、尉郭乡、禹王乡、胡张乡、南大里乡、祁家河乡。县政府驻瑶峰镇东风西街。

历史

  夏县古称安邑,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战国时为魏都。秦于今城关西北8千米禹王城置安邑县,于县置河东郡,县属之。新莽改安邑县为河东县,改河东郡为兆阳郡,东汉复旧。北魏河东郡治徙永济市境蒲州老城。太和年间于安邑县置安邑郡,析安邑县地分置南、北安邑县,北安邑县仍在故治,南安邑县治徙今运城市境。

  北周北安邑县改夏县,属安邑郡。隋开皇初年废郡,县属蒲州,大业二年(606)改属河东郡,义宁年间复属安邑郡。唐先后属虞、绛、陕诸州。金贞眪三年(1215)改属解州。民国初年废州,县改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5年析置康杰县,属太岳行署三专署,后废。1949年属晋南区运城分区,隶陕甘宁边区。后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废,1961年复置。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地级运城市。

  1997年末,夏县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340523人。辖6镇7乡:城关镇、泗交镇、裴介镇、水头镇、埝掌镇、庙前镇、祁家河乡、郭道乡、大庙乡、禹王乡、胡张乡、尉郭乡、曹家庄乡。共有255个行政村,1109个自然村。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夏县常住总人口342870人,其中,城关镇62127人,庙前镇29058人,裴介镇48450人,水头镇43337人,埝掌镇11718人,泗交镇6676人,尉郭乡25123人,郭道乡13296人,南大里乡17715人,禹王乡30398人,大庙乡6290人,胡张乡35478人,曹家庄乡3086人,祁家河乡10118人。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5个乡:瑶峰镇、庙前镇、裴介镇、水头镇、埝掌镇、泗交镇、尉郭乡、禹王乡、胡张乡、南大里乡、祁家河乡。县政府驻瑶峰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夏县常住总人口352821人,其中,瑶峰镇86435人,庙前镇28471人,裴介镇49502人,水头镇45914人,埝掌镇12263人,泗交镇9326人,尉郭乡25920人,禹王乡30612人,胡张乡36498人,南大里乡18215人,祁家河乡9665人。

  2015年末,夏县辖6个镇、5个乡(合计11个),4个居委会、257个村委会(合计261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